中职学生心理档案建立与心理干预策略

2017-03-28 06:37余彬
兰台世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贵阳心理健康中职

余彬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贵阳 550081)

中职学生心理档案建立与心理干预策略

余彬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贵阳 550081)

中职学生,年龄在15-19岁,与高中学生年龄相仿,却由于成长过程的种种原因,错过了高中阶段教育走入中职学校。从就业方面看,他们是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然而从性格、行为等表现看,他们却又常常是问题人群。笔者通过对贵阳某中职学校学生调研,使用SCL-90和卡特尔16PF进行测评,建立心理档案,试图揭示当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出有效的干预策略。

中职学生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 策略

一、贵阳某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分析

笔者利用SCL-90心理健康状况测评量表和卡特尔16PF人格测评量表于2013年11月—2014年4月对贵阳某中职学校2131人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建档,其测评档案分析如下:

1.使用SCL-90量表建档与分析。为取得第一手资料,笔者使用scl-90量表对贵阳某中职学生进行测评。该测试共有90个自我评定项目,测验为9个维度。

(1)本次调研共发出测评问卷2500份,收到2452份,其中有效问卷2131份,问卷有效率为91%,其中男生1385人,女生746人,调查结果见下表:

(2)阳性人员的男女分布情况。

?

(3)总体筛查结果分布表。

因子分3以下为轻度症状;因子分介于3—4为中度症状;因子分大于4为重度症状。有心理困扰的939人中,其中有中重度困扰的人员222人,占参加测评人数的10.42%

(4)男女生达到中重等程度的人员分布情况。

(5)十大症状排行。

由上可以看出,中职学生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且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强迫等症状。

2.使用卡特尔16PF人格测评工具建档与分析。

从上表可知,16种人格因素均值除了Q2因素外均处于中等水平,B因素、Q2因素处于中等偏低分。B因素低分表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不强。Q2低分者依赖,随意附和,常放弃个人主见以取得别人好感,需要得到肯定以维持自信心;

在上表中A因素、I因素、O因素、Q4因素较高。表明中职学生性格外向型居多,但是比较敏感,容易感情用事,且做事情缺乏耐心,受紧张困扰,做事意志力不强,缺乏耐心,不能控制自己。

本测量中对于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独立性、自律性因子的筛选值设定为<3,恃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紧张性因子的筛选值设定为>7。筛查结果显示,59.69%的中职生受到人格发展不利因素困扰。这与SCL-90所显示的测评结果基本一致。

二、从中职学生心理档案看中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通过对2131名中职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访谈跟踪,笔者发现,当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以贵阳某中职学校中职学生为例,在学习兴趣的调查中,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比较喜欢课堂学习的比例为2.5%,在超低比例的个别人中,有学习兴趣,但学习效率不高的又占56%。

2.意志力薄弱,缺乏上进心。在笔者进行调查研究的贵阳三所中职学校的中职学生中,学生普遍表现在,没有目标,所谓校园生活就是“混”。在一个有50个学生的班级里,即便是考试,也会有1/3学生缺勤。每天的上课,往往以应付点名为主。即使个别学生偶尔有了学习或生活目标,在实际行动时,却难以坚持,往往以最终“一混了知”。

3.自卑情节严重。由于成长环境与教育背景的特殊性,在笔者调查的三所中职学院的2131名学生中,来自于贫困家庭的比例为40.6%,来自于离异家庭的为25.7%,来自农村家庭并曾经是贵州留守儿童的为71.4%,来自城市家庭并曾经是留守儿童的为49.6%。家庭中爱的缺失,或在这些中职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父母的缺位,在这些中职学生成长中形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无论是来自特殊家庭环境的中职学生还是由于学业上的反复失败而成为中职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镜中我”的“坏孩子”“笨孩子”的负性评价,使得自卑感在中职学生中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4.动机表达障碍。打架斗殴、酗酒闹事、顶撞老师似乎是调查中部分中职学生的共性行为。笔者认为:多数中职学生在错误行为的背后,其动机没有错,只是表达动机的行为不恰当而已,但是如何将自己的动机用合适的行为表现出来,是许多中职学生的弱点,多数中职学生的表达方式是选择跟着感觉走,以不良情绪和行为进行宣泄。

5.人际关系障碍。多数中职学生渴望友谊,同时又感觉交往困难,由于自卑、缺乏安全感、交往技能不足、情绪表达不恰当等原因,笔者发现多数中学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沟通,越界沟通、回避交往是调查中多数中职学生的人际交往特点。

6.中职学生的恋爱与性心理问题。15—19岁的中职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同时,由于其成长过程中尤其在爱的缺失与创伤家庭环境中的成长的他们,在潜意识中更渴望去寻找爱。可是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情,却在找爱的他们,往往更容易受到伤害。他们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能恰当区分喜欢、友谊和爱,甚至以为性就是爱,更有一些中职学生在懵懂的与异性交往中受到伤害,转而发生性取向的改变,由异性恋转变为习得性同性恋。

三、由中职生心理档案与访谈见其心理问题成因

中职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可以基本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原因。在调研中,笔者发现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占40.6%,来自于特别贫困的家庭的学生占14.20%,SCL—90的研究报告显示,来自于贫困家庭的中职生出现中重度心理问题学生占问题学生人数的18.18%,且以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所占比例最高。

2.个人成长原因。(1)挫折经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其成长经历中,遭受到的挫折事件较多,尤其以父母离异、留守儿童经历、家庭暴力等为主,并且91%中职学生在学业教育中受到歧视。按照NLP创始人李中莹的理论,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自信的确立需要至少5000次的肯定,然而调研中,当让这些中职学生回忆在成长过程中被肯定的经历时,竟然有40%的学生连10次被肯定的经历都很难写出,成长中过多的负性评价像“咒语”一样在这些中职学生身上潜伏。(2)人际交往障碍。不少中职学生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学校教育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加上对自我认识的不足,使得自卑、自我中心、逆反、冷漠等心理问题普遍在这一群体中存在,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中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调查显示,近63%的中职学生人际关系紧张。(3)学校教育层面原因。2011年2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规定“每校配备专职教师的人数不得少于2名”,且各高等院校在具体落实文件时,对师资比例确定为1:3000—4000。然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对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没有明确要求,以贵阳为例,贵阳某中职学校仅仅在2015年教育局对其教学水平评估中有要求对中职学生每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课程的要求而已,对于专职教师没有要求,从而导致事实上即使在中职学生的课表上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中职学校,该课程往往是班主任老师来上,且该课程往往会被班主任用来开了班会。

四、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策略

据统计,近3年来中职生就业率超95%,已明显高于本科生。这说明国家需要职业教育,国家的建设离不开中职学生,同时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却堪忧,关注中职生的质量,关注中职生的心理状态,探究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必然成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1.从学校领导者层面真正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共中央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2004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的颁布,对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但是在笔者调研的3所中职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得到重视,不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是陌生的,有学生说只有班主任在班会上提起过。因此,对于中职学校要真正做到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必须有学校领导者层面的足够重视。

2.切实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于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认为,重中之重是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效地开设课程,且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可以将课堂讲授、心理影片赏析、心理剧表演、案例分析讨论等教学模式有机地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认知矫正、人格重塑与心理调适。

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室。身体会出现“感冒”或“发烧”,心理也会出现“困扰”或“障碍”。因此同去医务室一样,当学生心理出现困扰或障碍时,也需要去心理咨询室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室可以起到在课堂外为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有效辅导,并保驾护航。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笔者调研的几所中职学校,除有一所外,其他2所都没有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在调研与数据分析中,恰恰是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更加堪忧。为此,笔者建议,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不仅不能低于一般普通高校心理健康师生比的1:3000,且每个中职班主任都应该具有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和工作能力,以能够对中职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与引导。

5.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设。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开放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同时,建立中职学生“网络咨询”与“在线辅导室”“心理咨询电子信箱”等咨询项目,更有利于引导中职学生的心理成长。

6.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建立个人心理档案,长期跟踪观察。学校对入学新生可以使用SCL—90、卡特尔16PF等量表对学生的个性能力、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做一个基本的调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利用背景信息调查,尽可能掌握学生全面的信息,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档案,并对个别问题学生重点关注,及时了解,及时发现问题,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

7.充分调动班级心理委员积极性。班级心理委员是班委成员,但是与普通班委不同,他们需要经过系统培训后方能上岗。班级心理委员需要做到:(1)做好班级心理状态的定期报告;(2)有针对性地开展朋辈心理援助;(3)能协助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对已经具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了解其心理发展情况,适时监控和跟踪,并上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使得专业人员能及时帮助或与相关部门协调处理。

[1]张家祥,钱景舫主编.职业技术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俞国良.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及解决对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陈禧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5.

[4]李秀英.中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疏导与干预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0.

G271

A

2016-11-26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05.16

贵阳市社科联课题筑社科研2013(12)号。

余彬,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咨询。

猜你喜欢
贵阳心理健康中职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找朋友
贵阳分店
寻味贵州——贵阳
荣宝斋贵阳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