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记者编辑的政治意识和文字运用能力

2017-03-28 07:48黄秦荣
传播力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文字

文/黄秦荣

记者编辑所从事的传媒事业,一方面承担着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的重任;一方面又在熏陶和丰富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因此,做为记者编辑就必须确立风清气正的政治意识引导社会进步,同时又要具备很强的业务素质,尤其要擅长独树一帜的文字语言风格,让受众以美的享受。

一、记者编辑要确立强烈政治意识

记者编辑承担着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内容的传递重任,因此,就必须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和自律意识,坚持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记者编辑如果没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和自律意识,小则害了自已,大则危害社会。比如某电视台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在饭桌上口无遮拦地调侃伟大人物,视频在网上传播后导致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除本人受到了纪律处分,也给所在的单位脸上抹了黑,人们评论说,某某媒体有这种品行差、素质差的记者,看来教育和管理方面是出了大问题了。可见记者编辑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是多么重要。我们强调的宣传引导和舆论导向,关键是要确保内容的正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将这些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媒体的宣传引导工作水平高不高,能力强不强,很大因素在于记者编辑的理论水平和导向能力,这就必须在政治上、艺术上、道德上、思想上、文化上以及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都有准确的把握和正确的引导。记者编辑要谨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承担的重任,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在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的驱使下,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抬头看准路、拼命拉好车”,与此同时,记者编辑还要胸怀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不断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联系记者编辑工作的实际,清除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党的宣传和新闻工作方针政策的理解,吃透精神实质,提高精准把握宣传导向的自觉性,提高执行新闻从业纪律的自觉性,切实做到政治意识强、大局意识强、阵地意识强。此外,编辑记者还要不断加强自身政治休养和业务理论学习,经常“充电”、“加油”,努力做到不出差错、不走弯路,并在政治责任和科学理论指导下,不断实现电视频道、报纸栏目、广播节目、网络内容等方面的业务创新,将优秀作品呈献给广大受众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感是记者编辑的指路灯塔,只有具备高度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感,记者编辑在新闻工作中才能旗帜鲜明、态度明确地把新闻消息传达传播给受众,告诉人们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怎样做才能符合社会公德。要形成强烈的政治意识并非易事,这就要求记者编辑坚持不懈地、孜孜不倦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政治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和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感,只有心中装有人民群众,你的新闻作品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服务,也只有真心真情地服务人民群众了,记者编辑就赢得了人民群众信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也就变成受人民群众欢迎的记者编辑。反之,就必将被人民群众所唾弃。记者编辑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感来指导自己的新闻工作,就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为社会多作贡献。

二、记者编辑要注重文字运用的科学性和通俗易懂的别样风格

记者编辑的文字运用手法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综合艺术,它不但需要记者编辑见多识广,还需要有长期的文化知识积淀和丰富的经验积累,不是一蹴而就和信手拈来的,更需要其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提练和升华,不断探索文字运用技巧可以掌握的规律,从而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也只有这样,记者编辑才能创作出高质量、高品位的报纸杂志内容和广播电视节目奉献给广大受众。

先以广播电视类的记者编辑来说,其撰写和编辑的稿件,经过广播员通过声音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和掌握节目的进程,播音员的语言既能突出内容要领和烘托气氛,又能达到高潮,引导听众。因此广播电视类的记者编辑在文字运用时,在稿件上应该注意更多的口语化和大众化,力求少用和不用华丽深奥的词汇和书面语言,只有这样,才能为广播电视节目创造开放的、自由平等的广大空间,才能让广播的广大听众和电视的广大观众喜欢,从而达到心灵和思想互动的最佳境界和效果,这也正是广播和电视传播成功的必然要求。

再说报纸杂志类记者编辑,对其文字运用的能力和水平要求就更高了。有人形象地说了一句话,广播电视一听一看就过去了,而报纸杂志可以拿在手上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反复翻阅、研读,这就要求从事此类工作的记者编辑更加认真、更加一丝不苟地对待自己从事的工作,出不得半点差错;同时,报纸杂志类编辑在文字运用能力和技巧方面和广播电视类的记者编辑有相同的要求,那就是生产的产品要让广大受众喜爱,通俗易懂、诙谐幽默,让人过目不忘,真正起到宣传教育的效果。我们都知道,伟人毛泽东堪称文字语言运用大师,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时期,他撰写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电讯稿和新闻评论,至今仍然令人回味无穷。他老人家的“自已动手、丰衣足食”、“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不拿枪的敌人比拿枪的敌人更可怕,因为他们使用的‘糖衣炮弹’”、“新中国成立这才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以后的路程更长、更艰险”等等,这些文字语言通俗形象,怎能不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呢。再如文学巨匠郭沫若,在文革结束后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撰写的闭幕词的结尾:“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科学的春天,这是革命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情地拥抱这个春天吧!”。准确、生动的文字语言运用是记者编辑必须孜孜追求的,惟有此,才能成为一个好记者、好编辑,成为一个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新闻工作者。

猜你喜欢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传统报纸杂志应如何立足自身争取“低头族”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共享报刊”增进邻里情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