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信息壁垒加强部门预算管理

2017-03-28 07:55本刊评论员
财政监督 2017年18期
关键词:壁垒财政资金监督管理

●本刊评论员

突破信息壁垒加强部门预算管理

●本刊评论员

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相适应,自2000年开始,“一个部门一个预算”的部门预算制度开始推行并不断完善。部门预算制度有利于规范财政资金使用,更加精准地“以财行政,以财限政”,提高财政绩效,更加合理地约束政府行为。我们也应认识到,部门预算监督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相关制度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可以说,推行部门预算,加强部门预算监督管理是当前国家预算改革的重要方面。其中,解决部门财政资金获取、分配和使用过程中的信息问题,打造“阳光财政”既是部门预算制度的组成部分,也是部门预算改革必需的条件。只有突破信息壁垒,才能有效治理部门预算编制的随意性、盲目性等问题,才能形成科学的部门预算制度供给。

部门预算监督管理受制于信息问题,这首先是我们面对的现实。在预算编制方面,预算编制及预算追加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需要充分的信息保障,部门内财政资金划拨是否与法定预算的科目和项目一致,有无随意调整预算项目、调增调减预算金额、擅自改变资金用途等问题更需要获取充分的信息加以认定;在部门财政资金运行过程追踪方面,是否存在超预算、无预算拨款、挤占、挪用、截留预算资金的问题,是否存在超越预算级次或者向非预算单位拨款等“跑部钱进”的问题也存在需要突破的信息壁垒;在部门预算基本支出方面,出于部门利益,违规进行无预算支出、虚列支出、挤占挪用资金等问题时有发生,经费使用过程中仍一定程度存在浪费和滥支乱用的问题,其中会议费、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培训费等五项经费支出问题尤为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因为部门隐藏和垄断信息所致,更说明信息的稀缺性和信息的价值;在工程、项目支出方面,编造根本不存在的工程、项目骗取财政资金,虚列开支、“天价采购”现象也客观存在,同样需要充分的信息加以监管;在部门非税收入征缴方面,“三乱问题”,“小金库”问题,截留、转移、坐支、挪用、私分国家非税收入问题,也只有突破部门利益驱动下的信息封锁才能得到根治。

部门预算监督管理中面临的信息问题,同样是部门利益、私人利益驱动下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无论是基于“内部人”实际控制和使用财政资金所取得的信息优势,还是专业能力方面的信息优势,都可能形成预算单位与监管者、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监管失灵,并被用于追求部门利益和私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和公众利益。

部门预算的监督管理如何突破信息壁垒?这是当前财政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西方发达国家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得益于专业化的部门预算组织机构、科学系统的预算编制、严格有效的审查和监督、专业的审计程序、广泛的公民参与等措施,中国部门预算制度改革也有可借鉴之处。笔者也认为,“阳光财政”的诉求就是对突破信息壁垒的渴望,解决部门预算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需要财政公开,需要公民参与,需要全方位、广覆盖、多层次的监督,需要建立财政分配中的相关利益者投诉、申述、救济的路径。同时,也必须加强预算制度的刚性约束,减少容易发生舞弊的专项转移支付规模。■

猜你喜欢
壁垒财政资金监督管理
打破发挥失常的壁垒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鱼与鱼缸
某区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管理的做法及建议
财政资金风险防范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