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际视野深化中国部门预算改革

2017-03-28 07:55朱俊立朱洁
财政监督 2017年18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绩效评价部门

●朱俊立 朱洁

以国际视野深化中国部门预算改革

●朱俊立 朱洁

政府预算是所有部门预算的汇总,我国政府治理的现代化,还需从部门预算的现代化改革这样的基础性工作开始。国际上,预算制度的现代化改革呈现出“从控制预算收支向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转变;从注重‘合规性’向不断深化公民参与预算转变;从年度预算平衡向中期财政规划转变”的趋势。本文基于预算制度的现代化趋势,借鉴英美两国部门预算现代化管理成功经验,着眼国际视野,探讨深化我国部门预算现代化改革的路径:提高部门预算的完整性,加强部门预算的统筹能力;强化部门预算绩效化管理的标准性和透明度;提升部门预算的精细程度和规范化;深化部门预算的科学化和绩效化。

部门预算国际视野比较研究预算现代化绩效预算

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开展政府预算管理活动的基石,为政府部门履行国家管理职能、事业单位供给社会服务提供经费保障。自1999年以来,财政部持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初步奠定了现代化部门预算制度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部门预算编制方式实现了先基层单位后上级部门的“逐级实编”,力求每一笔开支都细化到具体单位和具体用途。第二,预算编制方式正在逐步实现“零基预算”。部分单位试点建立了基本支出标准体系,实现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探索建立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立项目库,进行项目评审,按经济分类编制预算,试行三年滚动预算管理。第三,取消预算外资金,统筹财政拨款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实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第四,初步实现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制定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制度,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相结合。第五,不断提高部门预算透明度,预算公开已落实到县级预算单位。

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的推进速度很快,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化部门预算制度,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的国家治理理念,是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预算制度的现代化特征,借鉴英美两国现代化的部门预算管理成功经验,以国际视野探讨深化我国部门预算现代化改革的路径。

一、预算制度的现代化演进趋势

现代预算制度的演进以契约论的国家观为价值取向,强调“民权民享”,政府的行政权力来自于公民的委托代理,因此,预算管理的核心问题始终是提高效率,同时,预算也是向公民赋权监督政府的手段。循着这一轨迹,预算制度的改革呈现出从控制预算收支向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转变;从注重“合规性”向不断深化公民参与预算转变;从年度预算平衡向跨年度预算平衡的中期财政规划转变的趋势。

(一)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

沿着公共预算发展的历史轨迹,在每一个阶段,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都是中心问题。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应对财政危机和公民对政府的信任下降构成的挑战,开始了新一轮的预算改革,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以更好地为公民负责。对于传统预算来说,绩效预算是革命性的。传统预算强调依靠详细的预算科目对公共服务的投入进行分解而严格控制,希望通过实施这些预算控制使得政府更加负责。绩效预算则将预算决策的重点从投入转到产出和结果,尤其是结果,这就使得治理过程从关注投入控制发展到要求资金使用后要实现预期的效果。

绩效预算具有四个基本特征:第一,用战略目标统领预算项目。绩效预算在预算资金的总额约束下,确定战略目标和支出重点,运用战略计划来引导资金配置,用战略目标统领预算项目。第二,支出部门承担产出或结果的管理决策责任。与传统预算方法严格控制各个支出部门的预算不同,新绩效预算采取的是管理责任的控制模式,要求支出部门承担起管理决策的责任,对决策的产出或结果负责。第三,“为结果而预算”是新绩效预算的一个基本特征,预算管理机构与各支出部门签订绩效合同,各部门必须高效率完成项目,实现承诺,并对结果负责。第四,预算过程透明。预算透明是指政府应该尽可能提供关于项目、结果和成本方面的公开透明的信息。

(二)公民参与程度不断提高

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影响下,不断提高公民的参与度,成为世界各国预算改革的普遍取向。政府通过广泛运用预算听证、公共服务调查、预算对话等方式,不断深化公民参与预算的程度,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现代政府基于契约论的国家观的合法性基础。契约论主张,国家是政府与公民达成契约的结果,要为公民服务。公意是人民主权的基础,政府行使政权的正当性来自于经人民的同意,并且保障人民拥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自然权利。

(三)预算从年度平衡延展到具有前瞻性的动态中期平衡

建立跨年度的中期预算平衡机制,旨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建立现代化的财政制度。在这个体系下,编制预算不再局限于每年度的预算平衡,而是着眼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注重财政的可持续性和长远战略规划,以利于财政资源更加合理的分配和财政收支规范化,提高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财政风险的防控能力。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是一个多主体协调机制,不仅要处理好与财政规划之间的协同关系,从更深层次来看,还要处理好财政规划与国家战略规划之间的协同关系。国家的发展战略,通过跨年度预算来细化、落实各项目标;中期财政规划则滚动编制预算来预判总体财政收支和财政经济政策,为跨年度预算提供合理的收支计划和周期性预算管理依据,使得各项财政计划、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在此基础上,构建能够体现国家财政风险控制和长远战略规划理念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二、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英美两国部门预算管理经验

在对现代预算制度演进趋势作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引领预算现代化的英美两国部门预算特点,以基于国际视野,提出深入推进我国部门预算制度现代化的政策建议。

(一)英美两国部门预算编制管理经验

1、英国部门预算的编制过程和特点。第一步,当年4月到本年度10月,财政部门在面向社会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详细的指导性文件——公共支出调查报告,指导各部门申请年度预算数额,然后由财政部统一规划和整理各个部门的预算申请。第二步,本年度10月到11月,各部门的预算数据经财政部门审批、检查、核实后,按项目分类送各申请委员会审议。财政部还会同时提交一份预算申请给财政预算委员会,说明预定的预算支出水平可能产生的服务效果。第三步,本年度12月到次年1月,各申请委员会审核批复财政部报送的项目预算数据。次年1月底至2月初,各申请委员会公布部门所申请项目的预算资金估计数额,资金的具体使用权限和范围。第四步,次年2月到3月期间,财政部向议会提交各个委员会调整后通过的预算数,议会投票通过后,由财政部向社会公众公开发布。

英国政府在编制部门预算的过程中还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采用滚动编制的方法,加入了未来三年的经济预测和财政预测。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釆取基期预算或是零基预算,以便每年都选择最科学的方法来保证成本最小化。

2、美国部门预算编制的过程和特点。美国的预算编制主要由总统、总统预算和管理办公室(OMB)以及财政部控制。第一步,以6年战略计划统领部门预算,并且每隔3年,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制定战略计划,对发展方向和具体项目广泛征集意见,充分协商,并将结果公布到部门相关网站,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第二步,各个政府部门编写年度绩效预算计划,细化战略计划。要求确立绩效目标并可计量,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确定各个绩效指标,不断改善预算编制质量,力求精细和科学。第三步,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为了保证预算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和可行性,平衡各方的利益,各部门会与OMB就预算支出计划表反复沟通。第四步,OMB对各个部门调整后正式提交的预算支出计划进行审核。专职的审核员初审后出具书面审核意见,指出要顺利通过下一步审定需要改进的问题。OMB大概在11月完成预算支出计划审定,平衡各部门的预算项目后,汇编预算支出草案,呈交给总统。同时,财政部将审定完成后的财政预算收入报告上交给总统。总统在实际经济状况以及经济发展预测的约束下,再综合考虑各个部门、项目的资源需求,然后审议、评估和调整各个部门的支出计划,出具最终的预算综合性文件。

由此可见,美国部门预算编制活动注重整体性、协调性、规范性,程序严谨,职能分工明确。部门预算编制的内容覆盖范围全面,长短期目标有效结合,项目支出安排有重点,各个项目的预算内容按绩效预算的要求精细化、科学化详细描述。美国所有预算编制过程中的文件,除了具有重大机密的以外,均需对公众公布,接受监督。以制度来约束预算编制过程,保证了预算的“刚性”和财政资金分配及使用效率。

3、英美两国部门预算编制管理的共性小结。第一,编制部门预算时,预算绩效目标明确。优先保障重要的、急需发展和完成的部门项目,科学、合理地安排预算资金和资源。第二,预算编制的内容落实到每一项支出,具体详细。美国编制部门预算时,分类详细,以清晰分配财政资金。英国编制部门预算,按政策目标分类,内容十分细化。第三,部门预算的编制过程公正、透明,经历多道程序,部门预算不断修改和完善。

(二)英美两国部门预算执行的经验

1、英国部门预算的执行过程和特点。英国政府实时监控每一笔财政资金的使用。政府性资金必须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才能支付,而且使用时还需经议会批准。另一方面,英国政府各部门执行预算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权。允许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经议会批准后,划转或是调整一个决议款项之中的两个不同款项,但不得超出年度支出计划总额。在一个财政年度内,中央政府的资本性支出,总额百分之五以内的现金,允许结转到下一个财政预算年度。在全国范围内,根据行业或部门划分五个大区,建立了五十多个专门的政府采购机构,政府各部门自主采购,并全面负责采购结果。部门预算执行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权的同时,政府部门实行全面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以便全面、系统地了解各个部门运行的成本或资源耗费的成本。

每年12月,各部门需根据本部门任务的实际完成状况,提交预算执行过程中期绩效报告。预算执行结束后,各部门需根据年初编制的年度绩效计划,对照产出或结果,呈报年度绩效报告。英国规定了向社会公开中期和年度绩效报告,这样,既增强了议会对政府性支出的监管权,又保证了民众参与的规范监督。

2、美国部门预算的执行过程和特点。美国用法律来约束部门严格执行预算,每一笔政府性资金支出都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数额执行。为了确保预算执行,各部门在执行预算活动前要制定风险管理战略,自行保险或采用商业保险,合理规避风险。

3、英美两国部门预算执行管理的共性小结。预算的执行过程是动态的,对其严格约束既是部门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难点,也是提高部门使用财政资金效率的核心环节。

第一,硬约束预算执行过程。要减少部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腐败、官僚主义作风等问题导致的低效率,就必须建立严格的制度来刚性约束预算的执行。在美国,各个项目的支出必须严格执行通过法律程序最终确定的预算数额。英国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所有政府性资金都必须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才能进行支付,每一笔资金都受到实时监控。

第二,赋予各部门预算执行的灵活性。在英国,同一财政年度内,允许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申请议会批准划转或是调整一个决议款项之中的两个不同款项,但不得超出已经批准的年度支出计划总额。美国编制部门预算过程中,为了保证预算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和可行性,平衡各方的利益,各部门会与OMB就预算支出计划表反复沟通。

(三)英美两国部门预算绩效评价的方法和特点

1、英国部门预算绩效评价的方法和特点。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政府绩效评价的国家,当前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是2002年推出的“综合绩效价值评价体系”。该体系自推出以来不断完善,对每个部门的大多数目标都构建了一系列主要由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三方面指标构成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每个指标与总目标的相关性均有说明文件。部门的绩效评估主要是由部门自己开展,并由部门长官监督。政府部门、基层单位、地方政府和具体项目四个方向上的评估相互交叉影响。

2、美国部门预算绩效评价的方法和特点。1993年,美国颁布《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第一次立法确立了由战略计划、年度绩效计划、绩效目标以及绩效评价和责任报告共同构成的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价制度。OMB开发出了行政部门管理评分卡,系统评估各部门实施绩效管理的状况,即通常所说的“红绿灯”评估体系。2002年,美国政府推出了新的项目评估分级工具——Program Assessment Rating Tool(简称PART)。PART以提问的方式,系统、连续、客观地评价各部门项目支出的绩效情况,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预算编制与决策的基本依据。美国推行部门预算绩效评价,促进了联邦政府整体绩效水平的提高。

3、英美两国部门预算绩效评价的共性小结。第一,有健全的法律保障。部门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化、法治化和规范化,减少了主观性和随意性。第二,分部门建立了与绩效目标直接相关的以结果为导向的,可行、经济的科学预算绩效评价指标。

(四)英美两国部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1、英国部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英国应用部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建立激励机制。在下一个财政年度,财政部给予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良好的部门更大的预算灵活度和自主权;相反,对未达到预定绩效目标或是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部门,财政部将会减少其灵活度和自主权。此外,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能够帮助各政府部门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相应调整三年滚动计划。

2、美国部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美国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主要应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够有效地发现各个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二是能够对部门和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总结,为以后预算年度积累经验和教训。三是形成绩效问责制度,要求政府部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绩效评估的结果会和以后年度的预算结合起来,激励相关年度绩效较好的单位;而绩效较差的部门和项目,将会在今后年度被削减财政资金。

3、英美两国部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共性小结。通过建立制度来公开部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这是对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实质性回应,只有预算绩效公开、透明,才能够真正硬约束预算执行部门,保障社会公众利益。各部门上一财政年度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会影响本部门下一个财年年度的预算资金分配,即对预算绩效评估结果良好的部门和项目在安排预算时给予适当奖励,绩效评估结果较差的部门和项目,则会减少一定的预算资金安排。

(五)英美两国部门预算监督的过程和特点

1、英国部门预算监督的过程和特点。英国有完备的部门预算监督法律体系来保证预算管理不受人为因素干扰,更加公正、高效。部门预算的编制、审议时间较长,预算监督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财政部每季度收集一次信息,了解各部门的任务完成情况,一方面将信息报告给内阁委员会,另一方面将信息向社会公布。内阁委员会每年都召集各部门的负责人来汇报本部门完成项目的进程、目前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的克服控制方法。

英国部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甚至预算绩效评估结果都会通过政府网站或者其他渠道对社会公众进行公布。此外,英国的政府采购制度、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制度以及严格规范的会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都保证了高效、到位的预算监督管理。

2、美国部门预算监督的过程和特点。在美国,部门预算绩效监督的整个过程都有强大的法律保障体系,实现了预算的全过程监督。预算编制、审议、执行等各环节都有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在预算编制阶段,美国政府各部门财政年度的预算计划要逐级上报,接受相应的核查与监督,最后汇总到总统预算和管理办公室(OMB),由总统决策,做出综合性的预算文件。国会对总统上交的预算提案进行分析和评估,即使预算法案生效,政府部门使用资金时,也要从国库支出,通过层层拨款程序,严格按照拨款法案的规定。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美国联邦政府会分派监督人员,全过程监督预算执行部门的拨款效益和预算执行结果。这些联邦政府监督人员除每半年定期发送监督检查的报告说明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要随时向国会提交报告。

美国的会计总署在行政体系中隶属于国会,不受任何行政部门控制,有权要求各预算部门合理解释被调查出的问题。会计总署在行政上的独立性,很好地保证了会计总署公正、高效地监督部门预算。

美国政府为了提高预算透明度,建立起相应的渠道,让各利益团体和个人有机会参与到预算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就如何提高预算活动的民主程度和科学化水平提出建议。

3、英美两国部门预算监督的共性小结。第一,法律法规健全。美国的《检察官法》、《预算和管理会计法》,英国的《上院改革法》、《国家审计法》都分别从预算监督的实施主体、内容、程序等方面对预算监督作出了明确规定。英美两国各部门、人员的职责明确,惩罚机制完备,预算监督机构的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第二,建立了多主体、多层级监督体系。美国、英国都实现了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督体系。除了有专门的审计和监督机构、人员外,社会公众也有畅通的渠道对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绩效评价及其应用进行监督。

三、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部门预算管理制度

在把握国际预算制度改革趋势的基础上,借鉴英美两国先进的部门预算管理经验,进一步推进我国部门预算管理制度现代化建设。

(一)部门预算完整,各部门预算统筹编制

部门预算编制时,全面掌握各类公共资源,才能做到统筹兼顾,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优化预算支出结构。具体来说,一是增强预算统筹能力。清理规范重点项目支出。改变先确定重点支出总额再安排具体项目的粗放预算编制方法,要求对重点项目依据相关支出政策,按绩效预算方法认真编制项目预算内容,并进行审核,据实安排重点支出。建立一般公共预算与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之间的资金统筹协调调配机制,规范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支出的统筹审核,避免多头申请经费和重复安排预算。二是全面实施综合预算管理。依据新《预算法》,遵循编制综合预算的原则,将部门的各项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综合考虑部门占有的公共资源及其需要履行的职能,统筹安排财政预算,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统筹能力。继续提高转移支付资金提前下达的比例,使地方尽早统筹安排资金,提高地方部门预算的完整性。

(二)不断强化部门绩效预算的标准化和透明化程度

绩效预算是预算现代化的题中之意,在绩效预算目标的引领下,安排和使用部门资金,做到预算支出标准化和公开化,是英美等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化预算管理制度,控制行政成本,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实现社会公众利益最大化的核心手段。在我国,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新《预算法》明确提出“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近年来,中央各部门预算均公开了本部门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及其经济分类科目,加强了对重要的预算信息的说明。浙江等省份率先建立了部分经费支出标准、资产配置标准等,积极探索建设预算标准体系,实施预算定额制度。在提高部门预算标准化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预算公开,提交全口径预算给省人代会审查,及时按规定公开部门预算等。当然,我国标准化、公开化部门预算的情况,距离先进的预算管理做法还有较大差距,需要加强建设。

1、推进预算标准化。一是在建立基本支出标准体系的同时,还要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过程中综合考虑人员、政策变动等因素,不断总结完善、动态调整,加强可操作性。例如,综合考虑部门需要履行的职能与需要占有的资源,把实物定额与人员定额结合起来。二是建立健全项目支出标准体系。首先明确划分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边界,对项目实行分级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项目按经济分类的支出标准体系。另一方面,按项目类别建立通用项目行业标准体系或专用项目行业标准体系,实现部门主要业务活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三是充分运用政府采购的大数据支持预算标准体系的动态调整。

2、提高预算的透明化程度。一是要公开考核部门预算,部门预算管理的全过程都要有程序来公开相关信息,明确规定部门预算公开的主体责任、时限要求和公开形式。细化部门预算公开内容,将部门预算公开范围扩大到除涉密信息外的所有预算信息。保持长期公开状态,方便查询监督。二是完善部门预算公开信息反馈和监督机制、行政问责制度,增强部门预算公开责任意识。三是开发和运用预算公开信息系统平台。所有需要公开的部门预决算信息,都集中到统一的平台上公开,这样,信息全面且节约行政成本,保障人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提升部门预算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程度

细化、规范预算管理,是世界各国不断深化部门预算现代化的显著趋势之一,而我国还存在较明显的差距。例如,年初编制部门预算时,仍存在有项目,无具体项目实施单位的现象;预算审核存在重总量控制、轻细化质量的现象等。虽然2017年推行了划分部门预算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边界的改革,但具体到经济分类的具体列支内容和列支范围,尚有少量未明确;项目预算松弛现象仍然存在;个别项目名为因素法,实为项目法;等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来解决。

1、提高部门预算精细化程度。一是年初安排资金时,要真正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和实施单位,按经济科目和具体的采购内容编制预算,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为严格执行预算打牢基础。严格落实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进度、结转结余资金规模挂钩的措施,推进部门预算编制与部门决算、资产管理、政府采购有机结合。依据项目实施方案合理安排项目分年预算,从根本上减少存量资金的产生。二是通过量化考核指标,将部门的预算执行率、预算调整率与财政资金的分配挂钩,督促部门提前做好项目预算细化工作,解决已安排了预算资金而尚未落实具体项目的现象。三是进一步细化预算审核制度。明确规定审核责任主体,预算审核细化到经济科目,覆盖全过程。四是不断提高年初按全口径预算资金编制采购预算的比率要求,细化购买服务目录,严格执行采购预算调整的考核制度。

2、不断规范部门预算管理。一是结合经济科目列支内容、各单位实际情况以及部门职责,规范划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限。二是调整科目列支,使各部门预算的功能科目列支规范、经济科目列支合理,尽量减少各单位的“其他类”项目所占比率。三是加强预算支出标准的应用。严格落实新《预算法》关于按支出标准编制预算的要求,将预算支出标准全面运用到预算编制、执行、绩效管理和公开全过程,做到有标准即应用。加大对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支出标准行为的问责力度。

(四)深化部门预算的科学化和绩效化

英美等预算管理领先的国家,都十分强调部门预算的科学化和绩效化。我国部门预算的科学化和绩效化,距离国际先进管理水平尚有较大差距。项目事前论证不够充分,预算不够精准;项目中期评估制度尚未完全建立;项目退出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仍需要持续提升项目的科学化和绩效化来解决。

1、科学管理部门预算。一是提高立项的科学性。对于重大财政支出项目,要在建立健全省级层面的事前论证制度的同时,完善项目前置审批制度。二是通过中期评估、项目执行监督检查环节,实施项目跟踪评价制度。将项目评价结果与项目预算安排挂钩,并且完善项目退出制度。三是以项目支出为重点编制部门三年滚动预算,建立部门规划与财政规划的衔接机制。结合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和历年经验分析,采用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测算三年财政收支。为了提高财政规划对政府收支行为的约束力,要分析研究如何建立运行机制和绩效评价方法来实现三年规划期内重大财税改革、重大政策出台及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

2、深化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一是将项目预算绩效目标管理逐步拓展到部门预算全过程,制定分部门、分行业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绩效管理全覆盖。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绩效评价,提高绩效评价工作质量。二是建立三年滚动财政规划的绩效评估与问责制度。一方面,在不超出既定预算资金总额的前提下,赋予各支出部门一定范围内的资金自主支配权;另一方面,建立适应三年滚动财政规划的绩效管理体系,做到预算编制有绩效目标、预算执行有绩效监控、执行结果有绩效评价。三是建立绩效评价及自评结果的跨年度动态管理制度,把绩效评价结果真正应用到预算管理工作中。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以三年为一周期,安排项目预算资金时,要依据上一年度的评价结果和自评结果对项目预算作调整。要强化部门的支出责任意识,加强预算绩效监督和结果问责,形成“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倒逼机制。四是改变投入导向型增量预算模式仍然居于主导地位的现状,建立绩效导向型产出预算模式。探索以部门或单位为主体,设置部门或单位整体绩效目标和管理体系。五是完善监督问责和公开机制。进一步推进绩效评价公开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向同级政府和人大报告、向社会公开,落实好责任追究制度。

综上所述,借鉴世界各国的部门预算管理成功经验,建立法治规范、统筹规划、科学绩效、细化准确、公开透明的部门预算制度,是预算管理制度现代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不断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能够加大公共资源统筹力度,优化财政资金的支出结构,提高项目预算精准性,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预算管理绩效,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强化预算监督,实现社会公众利益最大化,发挥好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石作用。■

(本文获得2015年度教育部西部和边疆地区规划基金项目<15XJA790007>的资助)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云南财经大学科研处)

[1]埃莉诺·奥斯特罗姆.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M].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2]艾伦·希克.联邦预算——政治、政策、过程(第三版)[M].苟燕楠,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3]财政部预算司.中国预算绩效管理探索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4]范愿.部门预算改革:浙江推进“六化”[N].中国财经报,2016—10—18.

[5]李红霞,刘天琦.建立我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深层次思考[J].当代财经,2016,(09).

[6]吕昕阳.典型发达国家绩效预算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7]綦好东,马恩涛.中外部门预算编制管理比较研究[J].公共财政研究,2016,(06).

[8]珍妮特·V·邓哈特,罗伯特·B·邓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本栏目责任编辑:尹情)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绩效评价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