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树立精品出版意识
——甘肃文化出版社与西夏学出版

2017-03-28 18:54李浩强
传播与版权 2017年12期
关键词:西夏丛书甘肃

李浩强

甘肃文化出版社创建于1993年6月,建社二十余年来,始终秉持“抱朴守诚、弘文载道、承古传今、尚精出新”的办社宗旨,追求“以心证道、以文明德”的出版品位,躬行“以朴见实、以诚见真”的出版态度,履行“以古鉴今、以文立世”的出版责任,践行“以严求精、以变求新”的出版作风,探索形成了“专、精、特、新”的出版范式。高度重视西部历史、人文和自然等方面得天独厚的出版资源,以精品出版和特色出版相结合,先后编辑出版了《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续编》《中国秦汉简牍丛书》《西夏研究丛书》《西夏学文库》等一大批高质量、高品位的图书,受到海内外广大学者和读者的关注。尤其《西夏研究丛书》,被认为是国内首次成体系、有规模地出版西夏学界的研究成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批基础性研究成果,不仅在西夏类图书出版史上意义重大,而且直到现在还在挥发着各自的学术影响力,很多学术问题的深入研究仍然绕不过去这批研究、出版成果。十八大以来,甘肃文化出版社坚持弘扬主旋律,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树立精品意识,科学设计、成功申报《西夏学文库》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对提升西夏学的学术水平和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甘肃文化出版社与《西夏研究丛书》的出版

西夏建于1038年,以党项羌为主体,包括汉、吐蕃、回鹘等在内,是个多民族地方政权,前期与北宋、辽抗衡,后期与南宋、金三足鼎立,历经十代皇帝,设官立爵,创制文字,备一代典章制度,公元1227年被蒙古所灭,存在了190年。它的存在不是昙花一现,是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它的很多技术、文化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元修宋、辽、金三史,唯独没有为西夏修一部史,这不能不引起后代文人史官的关注。经过元明两代,党项羌及西夏王朝的历史文化逐渐被后世淡忘。

1920年,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在《支那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短文,率先使用了“西夏学”这个术语,从而宣告了一个新学科的诞生。但西夏的研究并不是从此开始的,在这个术语提出之前,我国学者的研究就已经开始了。

《西夏研究丛书》是甘肃文化出版社首次与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合作出版的西夏学研究的一批成果,也是甘肃文化出版社推出的。自1995年问世后,受到学界普遍赞誉,已经成为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的学术专著品牌之一。

本丛书“本着扶持人才、培养西夏学研究后继力量的精神,丛书对较少名望但有发展前途的青年学者适当给予倾斜”的出版宗旨,由主编陈育宁教授担任编委会主任,统一规划、组织遴选书稿,甘肃文化出版社组织设计、编审人员精心设计、仔细编校,出版的这三辑西夏学图书内容涵盖面广,涉及西夏历史、文化、地理、民族关系、考古发掘、文献整理以及西夏学学科建设、西夏文数字化等等,比较全面地展示了我国西夏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些研究专著的出版在大大加强宁夏大学西夏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同时,对整个中国西夏学研究也起到了新的推动作用。

本丛书在甘肃文化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三辑,共16种图书。其中,第一辑(1995年)包含《西夏文化概论》(张迎胜)、《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史》(杜建录)、《西夏学概论》(王天顺)、《西夏书事校正》(龚世俊等)、《西夏王陵》(韩小忙);第二辑(1998年)包含《西夏天盛律令研究》(王天顺)、《西夏经济史研究》(杜建录)、《西夏志略校证》(胡玉冰)、《西夏道教初探》(韩小忙)、《西夏纪事本末》(龚世俊、陈广恩、朱巧云);第三辑(2002年)《西夏文德行集研究》(聂鸿音)、《西夏史若干问题探索》(李蔚)、《西夏地理研究》(王天顺)、《汉文西夏文献丛考》(胡玉冰)、《宋夏战事诗研究》(张廷杰)、《西夏文数字化方法及其应用》(马希荣、王行愚)。

第一辑《西夏学概论》《西夏文化概论》《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史》《西夏王陵》及《西夏书事校证》的出版“对于研究西夏学、民族学、民族史以及宋、辽、金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二、三辑接续了第一辑的出版规模。这三辑图书出版后,在当时绝对是整个西夏学界的大事,它引领了西夏学的发展。正如现任西夏学研究院副院长彭向前研究员所说:

世纪之交,在西夏文献陆续得到刊布、西夏文献解读渐趋规范、西夏史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的大背景下,甘肃文化出版社率先瞄准西夏学学术发展前沿,推出一批具有原创性、高质量的西夏研究成果,使该社成为中国西夏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之一,为新世纪西夏学研究在中国进入繁荣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甘肃文化出版社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竭力打造具有时代特色学术品牌的精神,可钦可敬。

二、甘肃文化出版社与《西夏学文库》的出版

随着西夏史料的不断发现和公布,西夏学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热点,成为蕴涵丰厚、体系完备、特色独具的国际显学。2014年底,甘肃文化出版社以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再续《西夏学研究丛书》前缘,又一次启动西夏学出版项目。2015年开始,我们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史金波先生,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杜建录教授担任主编,面向海内外组织书稿。这次以《西夏学文库》为项目名称,“践行出版人守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旨在全方位展现国内外学界近年来的西夏学研究成果,打造学术性、系统性和原创性兼具的西夏学新著新作。

全套丛书是多视角、多维度研究西夏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工程,结合近十年来新见西夏文献和新出文物,以系统的学术考察、丰富的原始资料和精美的历史图片,立足近年来西夏研究领域的新史料和新问题,对西夏王朝兴衰演变、西夏文字嬗变、西夏文明历程、西夏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作以系统严谨的研究。

全书囊括国内外百余名西夏学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为国内学术专著和国外译著两大类,计划分为5辑出版,共100册,其中,专著卷60册,论集卷20册,译著卷20册。

首辑出版成果20册,包括《西夏文字与文献译解》(王静如)、《西夏历史文化刍议》(史金波)、《西夏藏传佛教文化研究》(沈卫荣)、《西夏语言文字新探》(孙宏开)、《黑水城出土文书研究》(孙继民)、《西夏文献研究》(杜建录)、《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杜建录)、《西夏经济史论稿》(杜建录)、《西夏文〈法则〉译释》(梁松涛)、《党项西夏名物汇考》(彭向前)、《西夏番姓大族研究》(陈玮)、《绿城出土西夏文献研究》(段玉泉)、《黑水城出土赋役文书研究》(潘洁)、《西夏畜牧业研究》(高仁)、《夏译汉籍中的汉语对音研究》(王培培)、《〈番汉合时掌中珠〉词汇历史研究》(戴光宇)、《西夏文字揭要》(贾常业)、《凉州与西夏》(梁继红)、《辽金西夏碑刻研究》(周峰)、《武威西夏木版画墓研究》(于光建)。

第二辑计划出版的成果20册,包括《西夏军事文书研究》(史金波)、《西夏民族史论》(白滨)、《西夏文明研究》(陈炳应)、《西夏历史文化探幽》(陈育宁)、《西夏学述论》(聂鸿音)、《西夏文献论稿》(聂鸿音)、《百年西夏学》(杜建录)、《党项西夏史论》(周伟洲)、《西夏史探赜》(李华瑞)、《五音切韵研究》(张竹梅)、《西夏农业研究》(潘洁)、(李玉峰)、《东千佛洞西夏壁画研究》(史伟)、《西夏宫廷制度研究》(许伟伟)、《元代唐兀人研究》(邓文韬)、《西夏文草书研究》(赵天英)、《西夏帽饰研究》(魏亚丽)、《西夏服饰研究》(任怀晟)、《西夏译玄奘所传“法相唯识”经典研究》(王龙)、《西夏文〈大宝积经·善住意天子会〉研究》(麻晓芳)、《俄藏黑水城西夏文佛经文献叙录》([俄]叶·伊·克恰诺夫编著,崔红芬译)。全套丛书的出版,不仅能展现国内外关于西夏学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进一步推动西夏学研究的兴盛和繁荣,而且能充分凸显古老华夏文明的深厚蕴涵,充分彰显新时期党和政府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凸显新时期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成果,具有重大出版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西夏学文库》总序里,总主编这么评价甘肃文化出版社和西夏学的关系:

甘肃文化出版社作为甘肃本土出版社,以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早在20多年前就与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西夏学研究院前身)合作,编纂出版了《西夏研究丛书》。近年来,该社精耕于此,先后和史金波、杜建录等学者多次沟通,锐意联合编纂出版《西夏学文库》,全力申报“十三五”国家图书出版重点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践行着出版人守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我们衷心希望这方新开辟的西夏学园地,成为西夏学专家们耕耘的沃土,结出丰硕的科研成果。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资源宝库。在甘肃厚重的地域文明中,西夏文化是仅次于教煌文化的另一张名片。西夏主体民族党项羌自西南地区北上发展时,最初的落脚点就在现在的甘肃庆阳一带。党项族历经唐、五代、宋初的壮大,直到占领了河西走廊后,才打下了立国称霸的基础。在整个西夏时期,甘肃地区作为西夏的重要一翼,起着压舱石的作用。今甘肃武威市是西夏时期的一流大城市西凉府所在地,张掖市是镇夷郡所在地,酒泉市是番和郡所在地,都是当时闻名遐迩的重镇。今瓜州县锁阳城遗址为西夏瓜州监军所在地。敦煌莫高窟当时被誉为神山。甘肃保存、出土的西夏文物和文献宏富而精彩,凸显了西夏文明的厚重底蕴,为复原西夏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甘肃是西夏文化的重要根脉,是西夏文明繁盛的一方沃土。

甘肃文化出版社立足西北,面向世界,以学术、特色、质量、服务立社,出版了一批敦煌学、西夏学、藏学、地方历史文化的优秀著作和图书。特别在西夏学方面,系统出版了西夏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历史、地理、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优秀图书,其中有西夏学领军人物史金波、聂鸿音、李华瑞、杜建录、胡玉冰、韩小忙、彭向前等西夏学专家的著作。对西夏学术著作的重视与支持是一贯的,所出版的成果是显著的,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西夏学的发展并走向世界。

[1]陈育宁.西夏研究丛书序[A].李蔚.西夏史若干问题探索[C].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2.

[2]周伟洲.党项西夏史论[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7:5.

[3]史金波.西夏出版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西夏丛书甘肃
“人梯书库”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艺术创想丛书
甘肃卷
西夏“上服”考
试述西夏军抄
再考西夏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