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名家讲稿系列丛书”的编辑体会

2017-03-28 18:54
传播与版权 2017年12期
关键词:讲稿系列丛书傅抱石

徐 亭

一、编辑缘起和学术价值

(一)编辑缘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是一个美术文化积淀深厚的出版社,“名家讲稿系列丛书”于2006年启动,此套丛书历经十年耕耘,迄今已出版二十余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笔者从2009年开始参与此套丛书的编辑工作,参与了丛书中十数册书籍的策划和编辑工作,获得了不少相关的经验,故将此整理总结,以供借鉴。

(二)丛书学术价值

20世纪的中国处于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在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涌现出很多学贯古今中西、影响深远的大师级人物。在绘画领域无疑也是如此,一批杰出的画家用毕生的理论和实践回答了时代对他们的追问,从而在中国画坛创造出一个个风景绝美、引人入胜的高峰。对这些大师级画家的绘画理论和绘画实践成果、绘画教学成果的整理出版无疑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也给未来的中国绘画发展提供了一个无比丰富、可供参考借鉴的理论和经验宝库,其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名家讲稿系列丛书”就是为这一目的而进行整理出版发行的。

“名家讲稿系列丛书”以20世纪中国画坛久负盛名的大师级画家书法家如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张大千、溥心畬、于非闇、陆俨少、李可染、蒋兆和、高剑父、钱松岩、沈尹默等为对象,分别将体现他们的绘画理念和美术教育思想体系的精粹画论、教学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珍贵课徒稿、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画作荟萃成书,每一个人专辑都体现出各个画坛大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突出的艺术品质。每书文笔均典雅优美,极具可读性与经典性,读者一卷在手,可以深入系统地了解各位中国绘画大师的绘画技艺与精微深广的艺术境界。

这些讲稿内容包罗万象,无论山水、花鸟、人物,还是速写、素描、临摹和写生秘诀,无论是对传统的继承还是中西结合推陈出新,甚至还有个人艺术人生的发展历程,都有详细的论述和独到深刻的见解,尽显大家风度。而每一位大家讲稿又都各有侧重,尽显个性特色,比如:有重视传统,贯通中国绘画史,成一家之言的黄宾虹、潘天寿的经典画论;有强调中西结合,将自己的画学理念和画史分析结合在一起的徐悲鸿、高剑父、傅抱石的画论;有将毕生山水绘画实践经验和心得进行详细阐述的陆俨少的《山水画刍议》和钱松岩的《砚边点滴》;有详细梳理和阐述自己学画和教学写生过程的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的教学性质的讲稿;有侧重专业绘画技巧的张大千、贺天健、于非闇的画学著述等,不一而足。有心的读者定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部分,进行深入学习研讨,从而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和道路,就是普通读者,也可以通过欣赏那千锤百炼、精美绝伦的画作而获得无上的审美喜悦。

为了进一步深化对大师名家的学习研讨,和这套“名家讲稿系列丛书”配套出版的还有“名家课徒稿临本丛书”和“名家悦读本”,其中“名家课徒稿临本丛书”现亦出版有近二十册,此套书主要精选大家级画家的绘画课徒稿,除中国近现代绘画大师,更包括古代大师如倪瓒、龚贤等,以“学经典技法,临大师国画”为主旨,向读者提供大量课徒稿以供读者临摹学习借鉴之用,也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二、编辑体会

(一)选题策划和作者联系

在编辑“名家讲稿系列丛书”的过程中,每一本新书的诞生都有不同的方式。在选题策划阶段,首先是策划创意的产生,比如《溥心畬谈艺录》是当时看到溥心畬先生逝世时间已到五十年,其书内容进入公版领域,遂抓住机会,进行溥心畬画学内容和画作的搜集,当时恰逢北京画院在进行溥心畬画展。因此特意到北京画院一次,同相关策展老师进行了交流,并接受其赠送的溥心畬画册,为编辑此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编辑《傅抱石中国画法要论》也是如此,傅抱石先生已经离世超过五十周年,当时委托一位友人联系傅家后人,但因其家属后人年事已高,不拟参与,只是乐见其成,故只好自己动手,对傅抱石的相关画学内容进行了整合,重新编辑而成。《陆抑非花鸟画讲义》这本书则是通过作者的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并联系家属授权编辑而成。

(二)编辑过程

在编辑“名家讲稿系列丛书”的过程中,首要是文字内容的选择,由于每本书情况不一样,会有不同的变化。比如《钱松岩砚边点滴》这本书,是在作者钱松岩一本小书《砚边点滴》的基础上,通过家属找到钱先生的一些其他相关画学论文,把两部分整合而成。比如《傅抱石中国画法要论》是通过整合《傅抱石山水人物技法》和从傅抱石大量相关画学论文中选择精粹符合书的主题的部分重新编排而成。《溥心畬谈艺录》是选用溥心畬《寒玉堂画论》中内容和溥心畬的部分题画诗组成,《于非闇工笔花鸟画论》是把作者的两部不大的著作《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和《中国画颜色研究》综合而成,《高剑父现代国画要义》《陆抑非花鸟画讲义》是精选作者的相关论文重新梳理整合而成。

在编辑“名家讲稿系列丛书”的过程中,找到质量高的配图是个难题,所以在编辑的过程中也动用了各种方法手段,比如《黄宾虹山水画论稿》和《潘天寿花鸟画论稿》两部书均由知名学者叶子先生编写,但所提供图质量均不高,在编辑过程中不得不进行了全面的调换。在涉及古代经典绘画作品的部分,我们有高质量的图库储存,在作者的绘画作品方面我们只好购置高清画册进行电分扫描并调图使用。又比如《钱松岩砚边点滴》的图是作者的家属提供的,因为是反转片,既系统又清晰。而《溥心畬谈艺录》和《傅抱石中国画法要论》《于非闇工笔花鸟画论》《高剑父现代国画要义》则由于是自编,无法动用家属的力量,只好通过上海图书馆借出或者是孔夫子旧书网等渠道进行购买相关清晰度特别高的画册,进行电分扫描处理,虽然最后效果还可以,但终究不如反转片的质量,会有所遗憾。

文图到位之后,先进行初排,再进行多次的调整和完善,使得全书内容完整,主题鲜明,文图协调一致,既丰富多彩,又有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在经过多次修改和校对后,在承载着完整书稿内容的菲林送到印刷厂进行印刷的时候,还要到印刷机器前进行监印,和操作印刷机的师傅进行沟通,尽量把想要的书稿的最终效果通过印刷完美实现出来。

由于每本书编辑情况不同,文字难度也有大小之分,这也给校对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比如丛书中的《黄宾虹山水画论稿》,文字古雅,皆为文言文,又涉及大量专业书画名词,校对起来实为不易,因此此书特别邀请了资深的专业老师进行了外校工作,以确保不出现错误。还有《溥心畬谈艺录》,文字最为古奥,书中有大量华丽典雅的骈体文,显现出作者溥心畬渊博的学问和斐然的文采,文中往往夹杂有相当数量的难字异体字,给校对工作造成相当的困难。首先笔者自己进行了校对,利用能找到的相关版本进行对照,包括溥心畬出版的相关台湾版本,扫除了大量文字错误,然后再特别寻找一位外校老师进行修正,最后再统一通读核对一遍,这才基本达到要求,期间还查对了不少相关字典。有的名家讲稿虽然文字比较通俗,但是由于专业术语的大量存在,也给校对工作造成困难。俗话说校书如校落叶,相信随着读者的使用和以后的修订再版,有一些更隐蔽的错谬之处会得到校正,使丛书更加完善。

(三)装帧设计

“名家讲稿系列丛书”的封面自编辑之初就确立了基本的样式,而后经过数次微调,才确定下来。封面用名家的手写体和书的正名相配合来作为书名,用横排体式,封面图则选用一张反映名家本人鲜明风格特色的作品,封底不放图,仅用数行文字对本身内容特色进行概括突出,整个封面封底显得简洁大气,而又一目了然,当然也有缺陷,就是会觉得过于简单甚至粗糙了。书内页的版式每册书保持了大致统一,比如正文字体和标题基本用宋体字,标题上下画双杠线进行突出。每册书分为上编中编下编进行内容归类,每编的前面有装饰页面,也大致采用一样的体例,配上名家本人的画作进行局部缩小处理,显得古朴雅致。

三、结语

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充足的文化自信力。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书画文化无疑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中国历代以来尤其是近现代优秀的书画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搜集整理出版也就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有益推广,可以很好地促进大众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学习,从而体现出对当代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复兴的某种呼应。从事于这样的文化事业,也就足以让从业者感到自豪和满足,感受到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种原动力。

“名家讲稿系列丛书”策划编辑时间达十余年之久,因其体现出学术性、实用性和欣赏性,内容丰富翔实,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和肯定,并于2016年获上海市第十四届政府图书奖一等奖,以及其他相关图书奖项;丛书中也有单本图书获得相关出版基金资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最后总结起来,作为参与者,笔者还有以下经验体会:一是此套名家讲稿系列丛书还有进一步开拓和补充的空间,还有部分近现代书画大家如林风眠、石鲁、沙孟海等一批大家都可以补入,以使丛书内容更加完整丰富,更能完整体现中国百年书画艺术发展的脉络;二是因为编辑时间的跨度和具体编辑情况的不同,也出现了图书质量还不够平均,有的书稿甚至还有文字和图片的一些不足和讹误,有的讲稿排版体式还未能做到完全统一,都需要在今后不断的修订中加以完善;三是丛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不少人的帮助,包括书画界的朋友和本社相关领导的指导。

猜你喜欢
讲稿系列丛书傅抱石
“傅抱石”为何屡拍高价?
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的差异性
烟雾溟漠——“迷远法”在傅抱石山水画中的应用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鲍勃·迪伦受奖演说词成书
傅抱石画三峡
打造世界一流的农村调查系列丛书
西学大家系列丛书
讲稿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