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出版背景下高校学报的发展之路

2017-03-28 18:54赵树庆张文渲
传播与版权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报编辑部投稿

李 红 杨 鹏 赵树庆 张文渲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概念——融合发展,各行各业都积极地将先进的技术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以期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在这其中,出版行业也不例外。要想知道什么是融合出版,就要先了解媒体融合的概念。媒体融合简单来说就是在数字化和互联网的背景下,将不同的媒体形式进行融合,而融合出版是媒体融合最为关键的一部分[1]。截至2013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2],融合出版就是针对我国目前发展迅猛的自媒体现象,从技术方面提出的概念,是为传统媒体摆脱竞争无力的局面打开一个突破口。

一、融合出版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早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数字出版就已经开始顺应出版业变革趋势,求新求变,完成了由应对挑战到积极探索的转变,新兴媒体发展迅猛、产品类型日益丰富、产业链条逐步完善、转型升级稳步进行,融合发展初现端倪,中央和地方对数字出版的推进也加大了力度,不断完善政策体系。2015年3月3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新广发〔2015〕32号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明了对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3]。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申报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申报重点实验室的指导思想、范围和条件,启动了申报工作,明文规定了高等学校具有申报资格可以与出版传媒集团等其他出版单位联合申报重点实验室。2016年12月,总局在200多家申报单位中确定了58家单位共同组建了20个出版融合重点实验室,其中有16所高校,占入围单位的37.9%[4],说明高校是出版融合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后,各地的融合出版实验室在各大高校与具有创新经验和一定科研能力的传媒出版单位联手下纷纷挂牌成立,融合出版势不可挡。

二、融合出版时代高校学报的发展之路

高校学报是学术思想进行交流、科研成果进行展示和保存的载体,也是科技、文化信息进行传播的媒介,在融合出版的大环境里,高校学报也应该与时俱进引入互联网思维,加强编辑部的新媒体建设,定位好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加强网站建设,提升知名度,吸引优质稿源

目前的情况是:高校学报的发文量尚可,但学术影响力偏低,优秀文章不多,根本原因在于知名度不高。非核心、C刊类地方高校学报的知名度仅局限于当地,因其社会认可度和学术影响力不高,加之受到学术评价机构和科研政策的影响,常常容易被社会上的作者忽视;高校自身也没有支持学报发展的倾斜性政策,本校的教师和学生又因为考评制度更愿意向核心类期刊投稿,导致优质稿源外流,很难接收到优质文章。一般性的文章学术含金量不大,影响力也不高,对于提升期刊知名度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这就导致了一个不良循环,非核心类期刊高校学报接收一般性文章,一般性文章投非核心类高校学报。

高校学报不仅要吸引优质稿源,还要扩大稿源范围,这就要求做好宣传工作,提升知名度,不仅要吸引学校所在地及相邻地区的作者,还要吸引其他地区的作者投稿。如何才能让作者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一本高校学报?最便捷的途径就是进入该期刊的网站,亲身感受期刊的风格、办刊宗旨和刊物质量。美观的网站设计可以直接拉近学报与作者的距离、科学的板块布局能够展示出编辑部的严谨性、合理的更新速度可以体现学报的生命力,另外,我国SCI收录期刊对网站建设较为重视,这说明网站建设可以作为提高期刊传播能力和发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5]。总之,在新媒体时代,学报编辑部要学会利用互联网为自身服务,搞好网站建设提升知名度,吸引优质稿源。

(二)改变传统审稿方式,使用投稿系统缩短审稿周期

以往常用的投稿方式是邮寄纸质版稿件,不仅投递时间长,还容易弄丢稿件,另外给读者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邮箱投稿取代了传统投稿方式,即投即到节约了投稿时间又绿色环保,成为网络时代的主要投稿方式,但是,邮箱投稿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编辑部工作人员要定期查收稿件,如果投稿量大,被退稿的作者还常常收不到退稿通知,有些可以另投其他刊物发表的文章,在作者等待回复中错过了发表时机;而对于被录用的稿件,编辑部工作人员要专门发送用稿通知给作者,并下载稿件进行学术不端检测,给本就人手不够的高校学报编辑部增添了工作量。投稿系统的使用就解决了上述问题,编辑部可以自行设定学术不端检测比的上限,一旦超过最高限额,投稿系统就会自行退稿,不仅节省了编辑部的人力,还缩短了审稿时间,在退稿的同时还能自动通知作者,体现了人文关怀。

在此笔者推荐使用腾云协同采编系统,该系统是由知网免费提供使用的采编系统,现在的3.0版界面简洁易用,重点功能突出,特色功能明显,极大提高了用户的操作便捷性。作者在线提交稿件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份“机器自动审校稿”。审校内容包括:在原稿的基础上自动校正引文,给出引文链接;在文前给出辅助审稿工具检测报告,包括学术不端检测、创新性检测、作者学术情况统计等信息;将原文中的每一标题、关键词、作者等信息与CNKI数据库链接,可实时查看相关文献及知识元,可以说该系统是编辑的得力助手。

(三)使用互联网技术搜索审稿人,建立审稿专家数据库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篇文章是否优秀还需要有审稿专家中肯的评语。高校学报在寻找审稿专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各院系的学科带头人是审稿专家的不二人选。但是每所高校的专业设立有别,也并非能汇聚全所有学科的科研人才,这时就需要编辑部自行寻找合适的审稿人。

编辑部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登陆各大院校的网站,检索与本刊栏目设置内容有关的学院,查找学院导师信息、研究方向及学术成果,如果搜寻到符合条件的专家学者,编辑部可邀请其成为学报审稿人;还可以利用数字资源,在网络文献数据库里按照中图分类号、关键词等查找与待审稿件研究方向匹配的审稿专家。同时建立审稿专家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日常维护和随时性更新审稿专家信息,做到审稿专家学科分布齐全,年龄、职称结构合理,不断提高审稿专家数据库的实用性和科学性[6]。

(四)善于运用新媒体,丰富传播方式、扩大传播范围

在互联网普及的年代,高校学报的优势在于信息来源可靠,内容权威,拥有相对固定、专业的作者和读者群,但是传播方式的单向性和不可选择性、传播速度缓慢和传播形式的单一性[7]也暴露了出来,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学报的发展。

在丰富传播方式上,可以将纸质传统期刊转化为数字形式,通过网络阅读与移动终端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数字阅读的便利性和及时性[7],方便受众读取;在传播形式上,建立学报的公众微信号,用当下最常用的阅读方式推广自己的刊物,走线上线下并进的发展之路。

在出版发行方面,传统的邮发不仅有发行速度慢、传播范围小的缺点还限制了学报发行的时间,造成了发表时滞,影响到作者的研究成果是否拥有首发权[8]。因此,高校学报除继续使用传统的发刊途径外,可以采用优先出版的形式,以弥补邮发的不足,让作者的学术研究成果提前于纸质刊物与读者见面,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在与受众互动方面,高校学报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社交软件建立QQ或者微信作者、读者群,加强与他们的互动,及时获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报发展;也可以开通学术博客,增强刊物影响力,提高知名度。

三、结语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的出版业都将是以融合出版为主要趋势,高校学报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应该抓住机遇,引入互联网思维、学习数字技术、运用新媒体,将先进的科技手段运用到自身办刊的实际工作中,除了做好高校学报传播优秀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的应有功能外,自身也要做到勇于创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屹立于科技发展的洪流之中,不被时代淘汰。

[1]马晓俊.基于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融合出版[J].新闻传播,2017(3):6-7.

[2]改革创新探新路——中央主要媒体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EB/OL].http://www.gapp.gov.cn/news/1658/199202.shtml.

[3]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app.gov.cn/news/1663/248321.shtml.

[4]李红,赵树庆,张文渲,等.出版融合发展中的高校出版人才培养[J].新校园:上,2017(8):188.

[5]尚丽娜,刘改换,牛晓勇.提升网络学术期刊传播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出版科学,2016(1):82-85.

[6]陈素清,吴萍.网络时代高校学报稿件外审专家的选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39-141.

[7]陈唯真.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科技期刊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3):561-563.

[8]赵树庆,刘永胜.20种科技期刊2010年论文发表时滞调查[J].编辑学报,2011(6):491-493.

猜你喜欢
学报编辑部投稿
诚挚期待您的投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投稿要求
投稿选登
欢迎投稿
致敬学报40年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