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编辑的核心修养及其培育

2017-03-28 18:54孙晓雯
传播与版权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文章能力

孙晓雯

在现今这个“大数据”时代,“编辑”这个职业显得尤为重要。大到新闻的发布,小到“心灵鸡汤”的散播,都离不开编辑为读者把关。这种影响会潜移默化地开拓读者的眼界,丰富读者的思维。作为出版工作的主体,编辑人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了其文化选择的视野,也直接决定了其文化产品的品位和质量[1]。在编辑如此重要的时代,我们尤其应该注重编辑的核心修养及其培育问题。

一、审视文章的能力

当我们编辑拿到一篇篇的文章、一份份的报道时,最初要面对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便是“这篇文章是否适合发表?”“它的主旨是什么?”“它是否适合读者群?”这需要专业的审视能力。

(一)判断文稿导向的能力

审视一篇文章是否适合发表,首先要判断该文在政治导向上有无偏差,是否符合当前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读者是否具有正面的引导作用,满含正能量。我们媒体人作为出版内容的把关者和传播者,其社会责任重大。我们选择的文章应该是能够代表时代潮流的、具有激人奋进的优秀作品。有的文章可能并没有违背现实,但却过于消极,夸大了对一件事、一个人的负面描写,而忽视了许多正面的、积极的东西;抑或是把某些看似对的道理、思想强套在一个并不相适宜的环境中,这样的文章也并不是优秀的、发人深省的。

(二)捕捉文章信息的能力

所谓捕捉文章信息的能力,实质便是理解和思考这两种能力的结合。理解能力具体体现在对文章主旨的捕捉是否快速、段落的理解是否准确、阅读的思路是否清晰这三点。做到了这三点,我们便可以快速、准确、清晰地明白作者通过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然而,做到这些虽然可以使我们明白文章在说什么,却不能使我们明白文字背后蕴藏的、作者想通过文章传递的思想。这就需要编辑具备思考的能力了。思考能力不像理解能力,可以归纳总结出具体的步骤、方式,它是具有可塑性的,且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它需要每一位编辑人员站在作者和读者双重的角度上进行思考。

(三)判断文章学术价值的能力

审视一篇文章可用与否,一个重要的前提便是看文章是否具有学术价值。而文章的真实性、可靠性是判断文章是否具有学术价值的首要条件。文章的真实性,在新闻报道方面体现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内容;在文学作品方面则表现在社会背景与人物塑造上;教育学术论文则集中于具体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操作中。文章真实性的体现方式在不同领域各有不同,甚至会千差万别,但是客观事实却是不会因人的意志而发生改变。这就意味着,每个编辑都要对自己负责的领域有相当的了解,并且要对具体课题做足功课。这样,当一篇文章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才可以做出最初的判断,便是文章是否尊重现实,具有真实性、可靠性。

文章是否具有“营养”是判断文章是否具有学术价值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所谓文章的“营养”,便是指读者、听众在读过、听过这篇文章、报道后,是否会有感触,是否会有启发。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鲁迅先生曾说过:“文章不能做不病之呻吟。”许多文学类作品也许符合现实,且积极正面,却抒情过度,辞藻繁重,反而让人感到空洞无趣、索然无味。而在教育类文章中,文章的“营养”就体现在文章的实践性与创新性之中。众所周知的理论知识是否与现代教育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老生常谈的教育观点是否衍生出新颖的论点思潮。文章中的“营养”体现在方方面面,而这种营养正是需要编辑们的智慧与判断来呈现给广大的读者、听众的。

作为文章发表的把关者,编辑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便是对文章的审视能力。好的审视能力可以让优秀的思想发光发亮;差的审视能力则会使迂腐的谗言暗中传播,混淆视听。所以,编辑应该像伯乐一样,选择出一篇篇千里马般的好文章。

二、加工文章的能力

对于一篇学术文章、一篇新闻报道,作为编辑的职能便是为他们做“包装”,符合自己所编辑媒介的风格,这样他们才能以更为鲜活、生动的样子展示给读者、观众。加工文章的能力是编辑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编辑加工文章需要掌握两种基本的方法,那便是修减文章和润色文章。修减与润色,这两样修改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修改中出现的主要矛盾,他们的平衡便是编辑修养的主要课题。

(一)对文章的修减

在做到理解作者的文章内容与中心思想后,我们要做的下一步工作便是修改文章。而修减便是一种使文章更为精练,读者更易理解的修改方式。这其中的步骤可分为:一理二审三改四通。

第一步,理清思路。拿到一篇文章,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浏览,抓住文章的主旨,判断文章整体结构是否合理,条理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论证是否充分[2]。如果文章出现以上较为严重的问题,便需要通过条理思路来给文章作者提出修改建议,进行较大程度的修改。

第二步,审视文章。这是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前提下要做的工作。在保证文章整体框架合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的前提下,将文章中句子不通顺,词语搭配不当,错别字,标点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还有在写作过程中,作者有时会出现一些笔误或疏漏。编辑要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逻辑思维发现并纠正这些错误[3]。

第三步,进行修减。在标记出需要修改的地方,需要条理的语句后,便是具体的修减了。这个过程一定要保证三个原则:尊重事实、尊重原作、尊重作者。不可以为了语句的通顺歪曲客观的事实,不可以破坏原作的完整度,不可以不经过作者同意私自修减文章篇幅,编辑不可以因个人阅读爱好大幅修改原作写作方式和语言风格。摒弃这些编辑权利过度行使的错误做法,便可以既保证了文章的完整,又方便了读者的阅读[4]。

第四步,通篇阅读。这个过程是修改文章最后的步骤。可以最为直观地让编辑审视与评价自己的工作。经过这四个步骤,便可使文章通顺简明,使读者可以更加轻松地阅读。

(二)对文章的润色

与修减相对,润色是另一种使文章不再单调,提高读者阅读乐趣的有效修改方式。在保证不影响文章原意的基础上可以加入适当的词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方便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也可以调整语句的顺序,将后文与前文的结构对仗起来,改善读者的阅读体验。润色的方式远远不止这些,作为编辑,这个步骤的主观能动性较强,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水平与阅读喜好适度地实施。这样,文章便如锦上添花般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不同媒介的性质、风格各不相同,对编辑加工的要求便有所区别。新闻报道需要朴实、精练的语言风格,学术论文需要具有严谨、综合概括的语言表达,而文学作品则可以根据作者的表达习惯以及作品所要表达的不同主题选择多种风格的表达方式。这就要求编辑在掌握不同风格文字表达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媒介的要求对文章进行修减与润色。

三、具备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一生致力于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一种精神。想要在编辑工作中贯彻这种精神,就离不开两个字,那便是“专”和“钻”。

(一)保持专注的态度

我们都知道,“专”的分量是很重的,它既代表了“专业”的能力,又包含了“专注”的态度。前面说了许多关于编辑需要具备与加强的能力,这里就着重说明态度的重要性。

首先,想要做到“专注”,一定要有对自己职业的使命感与自豪感。之前提到了,编辑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这是每一位编辑需要认识到的。有了这种使命感,我们便能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在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的同时,找到不断前进的动力。

有了对编辑这项工作的使命感、自豪感之后,需要做的便是不被外界事物干扰的“专注度”。“专注度”可以体现为短时间内是否会被杂声噪音、日常琐事影响工作进度,更体现在多年能否不为外界干扰、生活压力动摇工作热情上。只有在保证专心致志的工作态度的同时,保持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才能做到我们作为编辑不同于常人的“专业”。“专注”是“专业”的态度,“专业”是“专注”的体现。

(二)坚守钻研的精神

“匠人”在日本的称呼是“职人”,他们一生为一职,日夜修炼,从热血青年一直钻研到霜鬓老翁,不变的是对职业技能不断提升的渴望与执着。春秋时“百步穿杨”的养由基,为了提升射箭精度,日夜不停地练习拉弓时的气息控制。这样的钻研与坚持,使他获得了“天下第一神箭”的美称。只有足够的“钻”,才能足够的“精”。工匠精神正是为了极致精品,不懈钻研的精神。

那么,作为一个编辑,“钻”的实施便是提升我们专业能力与水平的最重要的一步。着重地提升自己某项能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就是“钻”的体现。如果对当前热门话题不了解,我们就应多翻阅相关资料,查明这个话题为何受关注,它的影响又是什么。如果我们对文章语言逻辑理解不迅速、不准确,那就要坐下来对复杂的文章多看、多总结。当我们做到这些后,拿到一篇文章,为了了解它,就应该翻阅文章提及的背景、地点、人物的相关信息,查阅文章提出观点的相关资料,甚至作者的个人信息。一切对审视、修改文章有用的信息我们都应掌握。这样,才能说我们“专业”,才能说自己具有“工匠精神”。

四、做到与时俱进

(一)理解与时俱进的含义

作为编辑,是否理解与时俱进的含义是我们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每个人因所处环境与社会状态的不断改变而不断在改变。这个改变存在于生活状态与思想活动之中。这之中的思想活动的改变,正是我们所需要捕捉与分析的。与时俱进正是要求我们走在时代的前沿,在充分了解过去的同时做到高瞻远瞩,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同时做到继往开来。文章是作家表达思想的工具,编辑是连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只有我们充分了解民众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才可以充分地将好的文章公之于众,传播好的思想。这种强烈的共鸣会成为一种良性的循环,从而促使更多好的文章、好的思想的出现,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达到与时俱进的要求

要想做到与时俱进,首先便是深入群众之中,了解民众意愿与社会动向。每一位编辑,都应细心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认真记录日常的生活百态。只有以自身为起点,才可以真正地感受社会的发展与自身的需求。做到这点,便可以开始广泛地收集资料,了解民众普遍的关注点。大家想看的正是我们该做的。

做到了解民众的意愿,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学习当前社会的价值观,这是工作过程中的一把无形的标尺。好的思想,只有通过正确的方式,才可以良性地引导读者、观众。跟上了时代的脚步,我们编出的书刊才可能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才可能反映社会的主流价值,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5]。

当我们做到以上两点,便应本着创新的精神,多发掘新颖的观点、进步的思想,将更多不落俗套的好文章发表出来,从而开拓读者眼界,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继往开来。

总之,只有编辑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自我的修养,才有资格帮作者发表作品,替读者挑选作品。这个纽带的质量影响着作者作品的质量和读者阅读的质量。编辑自我素养的提升带动着编辑的进步,推动着时代的发展。

[1]吴尚之.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编辑人才[J].中国编辑,2016(1):4-5.

[2]崔兆玉,穆建叶.论当代科技学术期刊编辑的素质[J].编辑学报,2014(8):312-314.

[3]张从新,赵漫红.论科技期刊质量控制[J].编辑学报,2014(6):215-216.

[4]付一静.论编辑权利及其规范行使[J].中国编辑,2016(1):38-43.

[5]董保存.编辑的责任与担当[J].中国编辑,2014(6):8-9.

猜你喜欢
文章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幽默是一种能力
文章词不达意如何破
文章导读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努力拓展无人机飞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