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的发展、特征及与传统媒体的差异

2017-03-28 18:54
传播与版权 2017年12期
关键词: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受众

黄 晓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不断提升,互联网在各个行业及领域渗透和发展迅速,各种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创新和开发不断涌现,不仅出现了很多新鲜事物,网络媒体也被称为最热门的新型媒体,一经出现便获得了大众空前的关注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取得了传统媒体无法比及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的竞争下需要不断改革,媒体工作者必须转变思维,相互学习,推动传统媒体的创新发展,以此实现我国媒体行业的整体进步。

一、网络媒体的发展及其特征分析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应用发展,基于网络传播的各种应用不断转移和创新,先是传统媒体的信息承载方式向网络媒体平移,接着便是基于网络的媒体创新发展。以互联网应用为依托,在媒体思维模式和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各种为网民接收信息及通信联系服务的应用软件和平台不断建立。新闻网站、网络论坛、网络电视、网络及时通信、电子杂志甚至最新的网络直播等,这些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媒体不断涌现。从一开始的门户网站,到后来的应用软件,再到如今各种无线通信移动终端的应用媒体APP的研发,使网络媒体的形式不断丰富,技术不断创新,应用体验更加便捷,赢得的受众越来越广泛,也让传统媒体的资源越来越稀少。相对于最早的纸质报纸、杂志,到后来的广播、电视,网络媒体被称为第四媒体或者数字媒体,又被称为新媒体。是以互联网为最重要的平台,以电脑和移动通信终端为主要载体,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目前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上网媒体,是传统媒体的网络存在和传播形式,隶属于传统媒体集团或者机构,比如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另一种是网上媒体,是基于互联网的独立媒体,与传统媒体没有直接的关系,独立运作,网络采编、制作和传播,比如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等。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主要是其文化思维、技术应用、承载媒介和传播方式的不同。

二、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劣比较

(一)网络媒体能够构建起更为广泛平等而又直接的受众关系

媒体和受众的关系处理是存在的基础,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媒体面对的主要对象是受众,受众对媒体的体验和态度决定了媒体影响力和辐射力,也决定了媒体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与受众保持了更为广泛、平等而又直接的关系,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比及的,也是网络媒体今天能够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网络媒体基于网络这个平台,媒体和受众能够同网络随时进行沟通。在我国,网络已经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地方,全国绝大多数人都成了网民,都在通过网络来接受各种信息,网络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联系了起来。网络媒体能够借助网络建立起更为广泛的受众关系。从理论上说,只要有网络,就能与受众建立起联系。在中国,只要打开网络,点击门户网站,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浏览网络媒体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随时随地建立起与受众的联系,非常直接,不需要经过更多的中间渠道,也不用担心错过了时间。

同时,受众与媒体的关系非常平等,使受众有更多的选择,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网络将媒体和受众放置在了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而传统媒体则不具有这样的优势,报纸、杂志必须付费购买以后才能看到信息,且受到发行范围和时间的影响与制约,有的地方报纸、杂志无法送达,或者一时购买不到,也就没有了获取信息的机会。广播电视需要固定在特殊的地方,还要根据具体的时间安排来获取信息,错过了19点至19点30分这个时间,或者不能守在电视机旁,也没有机会再通过电视观看当天的《新闻联播》了。尤其是传统媒体和受众是一种输出与接受的关系,受众只能接受传统媒体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没有机会和渠道反馈自己的体会及观点,是一种不对称和不平等的关系。而互联网媒体能够让受众随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赋予受众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给予受众更多的话语权。

(二)网络媒体的信息具有及时性和持久性,传统媒体更加注重精雕细琢

网络媒体以网络为平台,网络采编、网络传播,具有突出的时效性,很多信息能够第一时间通过网络零距离上传。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人们更加注重时效性的时代,迅速占领各种信息的制高点,快速构建信息和受众的关系,成为竞争取胜的法宝。网络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需要经历信息的采编、送达、复审制作、纸质印刷或者广播电视特殊时段选播送,环节较多,时间延迟明显,很多的新闻事件等到传统媒体播送时,网络媒体已经疯狂刷屏了。及时性是网络媒体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其生存发展的优势。网络媒体的各种信息更为持久便捷,很多的信息只要上传,就能以各种形式保存或者被人转载,随时都可以浏览,不会因为错过了时间就失去了获取的机会。很多的网络媒体其信息资源能够长时间在网络保存,非常持久。

任何事情都有其利和弊,网络媒体有及时性,也必然有其不足,传统媒体有其劣势,也一定有着自己的长项。传统媒体的信息都是经过复杂程序采编,能够保障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更能够做到信息的深刻性。对各种信息需要经过仔细审核,将其植入传统媒体的大文化环境中,进行深入挖掘,找到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原因,分析事件对生活和社会的多方面影响,能够更好地履行期社会责任,这是传统媒体的优势。

(三)网络媒体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统媒体权威性高

网络媒体信息量非常大,承载体量大,可以说无所不包、应有尽有,各种各样的信息都能在网络媒体上找到,无论信息是否重要,不断时间有多久远。网络媒体不仅有自己的独家资源,还有其他网络媒体的链接,更有自己媒体的检索窗口。通过链接来浏览更多的媒体资源内容,实现网络媒体资源的共享;借助网络媒体搜索,能够快速检索本媒体和整个网络媒体的各种资源,快速获得想要的信息。且网络媒体的信息是免费共享,是通过网络来传播,每个受众既是网络媒体信息资源的接受者,又是各种资源的发布者,网络媒体的各种信息能够在媒体和受众的共同作用下迅速实现几何级扩散,传播速度非常快。但是,网络媒体提供的信息因为传播速度快,尤其是受众成为媒体人,网络媒体的各种信息无法保障其真实性。媒体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受众自身的视野、素养等都会都网络媒体的各种信息产生消解作用,甚至还有各种不实报道,造成恶劣影响,影响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

传统媒体都是有着较长媒体历史和经验的机构,长期形成的媒体文化和职业意识对他们有着非常强的约束能力,很多传统媒体都是党和政府主管和主办的,能够保障其权威性。且传统媒体的各种信息虽然相对于网络媒体之后,但有充分的时间来对信息进行沉淀和过滤,以此来保障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能够对信息更加负责,也能够保障受众信息知情权的同时,让受众不被表象所迷惑,突出传统媒体的权威性。

三、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发展分析

世界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任何东西都有其优势和不足,且在人类历史和技术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其优势也都相对和暂时的。就像所谓的传统媒体曾经也是新媒体,当时有着非常强的优势。比如,报纸、杂志出现以后,相对于传统的口耳相传的各种信息方式,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曾经统治媒体几十年,并带来了信息传播的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广播和电视出现以后,纸质媒体就成了传统媒体,广播和电视成为新媒体,相对于纸质媒体具有极强的技术优势和传播优势,又统治信息传播领域几十年。直到网络媒体诞生以后,广播电视又成了传统媒体,相对于新媒体表现出较多的劣势。但是,时至今日,无论当年的广播电视多么盛极一时,也不管现在的网络媒体如何具有颠覆性,报纸、杂志这种媒体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而且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仍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且其特有的优势是广播电视以及网络无法比及的,其价值和作用也是各种新媒体无法替代的。也不论网络媒体多么有优越性,广播电视依然有着非常稳定的受众,并在社会上保持着其应有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这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是信息资源的差异化和不断地创新发展。传统媒体并没有一直在传统的拘囿内原地打转,新媒体也不是完全在创新的领域无限制地拓疆开土,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提的影响下不断寻求自身的创新发展变化,在借鉴吸收更新的媒体思维和技术手段,实现自身的嬗变。同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能够分类,最为根本的是其核心业务的差异化,是社会需求的差异化,这个社会对媒体信息的需求不全是新媒体的呈现方式、接受模式和需求内容,社会有着不同的需求,市场有着不同的空间,才会让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在各自的领地生存发展,在彼此较差的范围进行着激烈竞争争夺。并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中做到彼此影响,相互促进,不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以此来让受众获得更多的优质便捷服务,强化媒体和受众的黏合关系。

新时期,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发展需要优势互补,需要相互学习和借鉴,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服务,才能推动我国媒体事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步。传统媒体也在借鉴新媒体的技术和思维,很多传统媒体在建设自己的网上媒体,实现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叠加式发展,传统媒体都有了自己的官方网站,有了自己的基于移动通讯网络的客户端,消费者能够享受传统的媒体资源,还能通过网络快速获取传统媒体的资源。传统媒体在保留自身特色,固守已有受众的同时,通过网络保留或者争取更多的受众。网络媒体也在学习和借鉴传统媒体的优势,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精细化加工,带给受众更多权威性高、有深度、文化更加厚重的信息资源。

总之,网络媒体高速前进,一路攻城略地,迅速占领了传统媒体的市场,捕获了更多的受众,给传统媒体以极大的冲击。传统媒体需要积极应对网络媒体的冲击和影响,立足自己的优势,学习和借鉴网络媒体的技术和模式,实现自身的发展、完善和创新;网络媒体也需要冷静思考,看到自己的不足,寻找传统媒体的长项,做好优劣比较,相互学习和借鉴,实现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共同发展。

[1]杨红星.信息时代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及应对策略[J].新闻爱好者,2010(1):25-26.

[2]李燕妮.媒介融合背景下体育新闻工作者的转型[J].新闻战线,2017(6):88-89.

[3]马倩,张晶,林淑明.从网络媒体的冲击探索平面媒体的生存之道[J].科技传播,2014(23):112-113,115.

猜你喜欢
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受众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