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开拓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2017-03-28 18:54
传播与版权 2017年12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赵 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为中国教育事业赋予新使命,再次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推进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回答“立德树人”根本问题,在高校真正形成清朗的、富有时代特点的、具有吸引力的网络文化育人氛围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亟待解答的重大课题。

新时代提出新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明确概括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更为加强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21世纪以来,随着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人们意识到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后并未间隔太久,新媒体技术已经迅速渗透如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点点滴滴之中。根据2017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其中,手机网民占比高达96.3%,移动互联网主导地位更加强化,而在线教育的用户规模已经迅速达到1.44亿。[1]而根据2016年5月CNNIC发布的《2016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群体在‘信息获取’‘网络娱乐’‘交流沟通’‘商务交易’等的普及率远远高于其他网民的总体普及率”[2]。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大学生群体主要依赖传统媒体获取知识和进行交流,他们读纸质图书、观看电视新闻、收听广播、书写信件;而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微信、微博、QQ空间、贴吧等只需要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安装相应应用的新媒体平台正在日益深入地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相融合,促使交流沟通、信息传播和获取方式、学习模式发生了颠覆性改变。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以高校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也已经成为各大网络和新媒体平台上最积极、最活跃的重要群体,其话语体系、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都在网络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都处于关键时期,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3]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优先发展教育,才能面向新时代、赢得新时代。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文化自信的践行者、引领者和承载者,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技术带来新挑战

新媒体是“基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媒体形态变革,尤其是基于无线通信和网络技术革命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4]。与报纸、广播以及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及时性、个性化、融合性、便捷性、创新性、主动性、交互性等特点,深入而全面地影响着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为师生的交流沟通、信息获取、学习探索和个性需求等搭建了“最高性价比”的平台;另一方面,长期受网络文化浸染使高校大学生的话语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这也为加强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新媒体的开放性导致主流价值观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随着各类社会文化思潮的涌现,“低门槛”的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成为其争夺影响力、争夺人心的重要阵地,而作为我国文化建设前沿阵地的高校和“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的高校大学生也成为意识形态话语权之争的重要对象。特别是在当下,各类社交平台不断产出具有煽动性的虚假新闻,活跃于这些平台的大学生极易迷惑于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进而受错误信息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和道德观念。

新媒体的互动性和主动性改变了信息生产者与受众的关系,形成了新的传受一体化模式。读者不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更多地参与到信息制造和传播的各个环节,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这种模式打破了从上到下、从一到多的传统传播模式,探索如何在复杂的、多对多的信息传播、接受与再传播的循环过程中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成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新媒体的碎片化话语表达改变了传统线性阅读模式。新媒体对字符的限制和对阅读量、关注度的争夺催生了“标题党”和泛娱乐化等追求新奇简短、“吸引眼球”的阅读内容生产模式。这在提升信息获取效率的同时,却中断了受众线性、理性、逻辑性的深度阅读,使本身处于逻辑思维形成期的青年大学生更容易受到文字所表达的情绪观点影响而忽略其深层次内涵与本质,阻碍大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与线下思想政治课堂和社会实践项目不同,虚拟的新媒体只能网罗另一端的大学生提供“只字片语”,面对面的思想感情交流和人格力量感染的缺少,也成为如何真正使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最大挑战之一。

新理念推动新发展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探索新媒体技术特点,深度挖掘新媒体优势作用,打造并运营好融媒体矩阵,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真正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利用好新媒体推进思想教育工作首先要把好政治关,始终高举党的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为青年扣好第一粒扣子。

要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在新媒体时代,用户的主体意识正在迅速崛起,挑战着“填鸭式”的传统传播模式。这要求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改变教师主导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话语权,关心学生所关心的问题、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并认真探索适合90后、0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富含生活意义的教育理念,再构建有益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用大学生能够接受、愿意尝试的方式进行思想引领。在此基础之上,利用新媒体的及时性、便捷性和互动性搭建起师生之间沟通的良性平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要全方位提升阅读体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受众提供了超文本的阅读体验,使其变得更为自由、随机,同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表达和形式的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内容方面,选题要鲜活、丰富、贴近大学生生活,有效与社会热点和理论研究前沿成果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在保证发布内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的同时提升学生阅读兴趣;表达方面,要学会并使用好“网言网语”,将枯燥、艰涩的“论文式”表达转变为学生愿意听、能听懂的新媒体个性化文本;形式方面,要充分利用图片、漫画、音乐、动画和视频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将文本和数据可视化,便于在碎片化语境下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入眼、入耳、入心。

要加强队伍建设。新时代新变化对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提出了新要求,除了需要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新闻专业素养之外,还需要具备新媒体应用技术。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不同的是,更要充分重视学生力量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培养在校内外有巨大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和网评员,组建一支由学校管理者、理论学者、思政课名师、学工系统、网评员队伍和学生团队组成的多层次、立体化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团队。

要打造“线上+线下”、“传统媒体+新媒体”、“学校+学院+学生”、多部门联动的融媒体平台。目前,随着新媒体技术应用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推广,各高校已经逐渐建立起以“两微一端”为核心的新媒体运营平台,但就校内各媒体平台之间仍缺乏互联互通。高校需要做好媒体融合工作,打造并运营好自己的新媒体矩阵,这对于人才培养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应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项目与线上活动和宣传有机结合,使教育成果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落地生根”;校内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加强合作,校院两级、校内外多部门加强联通,形成采编一体、个性生产的内容生产流程,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7(4).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R].2016(5).

[3]新华社.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N].新华社,2017-10-04.

[4]汪頔.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10(1).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