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闻主义:新闻与文学的“交融”与“嫁接”
——浅析新新闻主义手法的报道特征

2017-03-28 07:48边萃王占国
传播力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沃尔夫交融主义

文/边萃 王占国

一、新新闻主义理论的产生

新新闻主义(New Journalism)一词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音译为“新吉纳主义”,是一种新闻报道方式,之所以称之为“新”,则是相对于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而言,不得不承认它的出现给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报道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新闻的生命是客观真实,这一点一直以来被新闻界视为新闻报道的不二法则,要求新闻从业者在采写报道新闻的过程中要遵循客观性原则,遵守新闻写作规范,避免在文字或者报道方式上掺杂个人主观意志。然而,新新闻主义这个新闻界“叛逆者”一出现,便打破了被新闻界奉为“圣杯”的客观性法则,它所提倡的主观化和文学化的报道倾向为新闻采写与报道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所谓主观化,即新闻工作者在对某一事件进行了解采访时,形成个人的观点和态度,并将自己的感知渗透到与采访对象的交流及新闻写作中;所谓文学化,则是指在新闻写作中,采用文学创作的方式来组织文字,通常会将小说的手法运用到新闻报道中,故事情节丰富曲折,人物个性鲜明突出,同时会着力刻画细节和人物心理活动,重视人物对话和场景描写,一般来说篇幅较长。因此,新新闻主义报道与传统新闻报道的众多“对立”与“碰撞”,使得新新闻主义理论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西方很多新闻从业者所探讨和辩论的关键词,不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领域,都在不断地向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法则“示威”。

毋庸置疑,新新闻主义理论自然成了上个世纪实务新闻学里最激进的一种报道理论。60年代是新新闻主义的诞生与发展高峰时期,在此期间,著名的代表人物包括汤姆·沃尔夫、诺曼·梅勒、杜鲁门·卡波特和亨特·汤姆逊。他们的作品主要发表在《纽约客》、《乡村之声》和《老爷》等杂志上。

二、新新闻主义的定义

对于新新闻主义,新闻界并没有给出一个统一而精确的定义,甚至在新新闻主义理论发展的高峰时期,纵然其成为很多新闻学者谈论的焦点,但大部分仅限于一般性地描述,认为新新闻主义是对新闻客观性理论的冲击,并通过文学创作的手法来进行新闻报道的一种兼具理论与实践的新闻现象。迄今为止,中外很多新闻学者也曾为新新闻主义下过定义,但精确定义者寥寥无几。笔者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沃尔夫及埃默里对新新闻主义的界定。

“所谓新新闻主义,即记者在报道新闻时,以真人真事为基础,采用小说的一些技巧,包括从传统的对话到现代主义意识流等小说特有的手法,对事件进行生动的叙述和分析。”这是在《新新闻主义》一书中提到的沃尔夫为新新闻主义下的定义。提到新新闻主义理论,就不得不从汤姆·沃尔夫说起,因为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沃尔夫几乎成了新新闻主义的代名词,被称为“新新闻主义的鼻祖”。沃尔夫是一位美国作家,也是一名新闻记者,同时还兼有演员和编剧身份。在美国文学史上,很多伟大的作家都有过记者经历,例如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曾经也是一名新闻记者,也正是他们最早尝试将文学要素渗透引入新闻报道。沃尔夫也是其中的一员,他的报道风格非常大胆,善于观察当时的时尚文化,捕捉当下社会人们的心理,进而讽刺揭露美国社会。沃尔夫认为,现代社会错综复杂,传统意义上的客观性报道早已无法真正呈现多元社会,他主张记者应该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深入采访环节,亲身感知事件,并真实地记录人们的行动和对话,最后将这些元素在自己的新闻作品中表现出来。

除此之外,著有《美国新闻史》一书的美国新闻学者埃默里父子对新新闻主义的定义也是学界引用最多的,即“利用感知和采访技巧获取对某一事件的内部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信息和提出老一套问题的手法。它还要求利用写小说的技巧,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写方面。”同样是从主观化和文学化的角度对新新闻主义进行界定。

从以上列举的两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新新闻主义的界定基本上是从两方面入手,即报道过程和写作方法,其他新闻学者也有过不同的论述,但基本上没有实质差别。在我国新闻领域,对于新新闻主义的界定大致也是从以上两个定义当中衍化而来。然而我们应该看到,新新闻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至少在当时,这种创作方法在美国新闻界得到了媒体和新闻从业者广泛的认可,并成为了主要的新闻报道形式之一。它的出现不仅为新闻报道增添了新鲜血液,产生了文学化的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为新闻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新闻思维,突破传统的客观性法则,将自己的感知和态度渗入到对事件的报道中来,倡导主观化倾向。

三、新新闻主义手法的报道特征

(一)报道倾向主观化

新新闻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质疑与批评,原因在于新新闻主义涉及到了传统新闻理论中很多被认为不可逾越与触及的禁区,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新闻报道的主观化倾向。传统新闻理论认为,新闻报道必须要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记者只能作为新闻事件客观冷静的观察者、记录者、发布者,而非感知者、参与者,更不应该带着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对事件进行主观评价。新新闻主义则主张记者可以在新闻报道中描述人们的主观感受和心理活动,这在传统新闻学里是最为忌讳的一点。

新新闻主义鼓励记者以主观介入的方式,来揭示事件的真相,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意义,所谓主观介入,主要体现在记者对于事件有直接体验和真切见证,并将自己对事件的认知和个人情感融入到新闻写作中,使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增强,同时也使新闻报道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灵活生动。新新闻主义者认为,记者通过对事件的直接感知与参与,获得第一手信息和资料,不但没有影响新闻的真实性,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而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可信度。新新闻主义的主观化倾向在新闻报道中一般通过两种方法体现:一是进入新闻事件里人物的主观现实,通常采用第三人称视角、记录对话或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等方式切入; 二是记者在报道中直接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观点,直接参与到事件中来。总之,在新新闻主义的报道中,记者的叙事不再一贯的冷静客观中立,而适时适当地加入个人的情绪和思考,用主观化的倾向来吸引和打动受众,以求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新闻写作小说化

新新闻主义的写作较之于传统的新闻写作大为不同,主张采用小说的手法来叙事新闻事件,在写作的过程中融入了小说的基本特点和写技巧,力求使报道在真实的基础上绘声绘色、引人入胜。新新闻主义的倡导者和实践家们普遍认为:新闻从业者的身上要兼具记者和作家的特质,以事实为依据,辅之以艺术表现手法,是新闻学的新哲学,也是新闻报道应该追求的新模式。

为此,新新闻主义的代表人物沃尔夫和霍洛韦尔针对新新闻主义报道的小说化技巧,相继概括出了六点要素:记录人物对话、深入刻画细节、注重人物心理活动、创造戏剧性场景、选取观察视角、塑造人物性格。而这六个方面无一不是小说文体所具备的特质。

(三)报道题材严肃化

新新闻主义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这一时代背景使得新新闻主义从诞生之初就对一些严肃话题给予很多的关注,甚至是重构。这些报道所涉及的问题同样也是当时的社会热点和敏感话题,只是把更多的目光放在那些被所谓正统的新闻报道所忽视、遮掩的领域视角上,揭露严肃事件背后所鲜为人知的故事,比如政治事件、女权主义、青少年犯罪等问题,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例如,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的作品《夜幕下的大军》新新闻主义报道的代表作,曾获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作品真实地报道了1967年10月一支浩大的反战、反征兵游行大军向五角大楼进军这一历史事件,故事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融为一体。梅勒用写小说的方法写新闻,以真人真事、真实过程为基础,采用叙述性而非报道性的笔法,使《夜幕下的大军》成为具有强烈纪实风格的小说。梅勒在作品中将自己作为故事里的一个人物,让读者与他一同体验反越战游行事件。梅勒大胆突破许多约定俗成的新闻写作笔法,借用小说创作的种种技巧,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新闻作品。再如,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冷血》,同样被视为新新闻主义报道的代表作,作者以独特的写作视角、新新闻主义的写作手法、厚重的社会良知,将一出真实的灭门血案细致展开。作品以1959年在堪萨斯发生的一系列谋杀案为素材,作者详细地分析了社会、家庭、环境对青年凶犯的生活、思想、感情的影响,以真挚的同情慨叹美国青少年的畸形发展,促使人们认真思考问题。

(四) 采访调查深入化

采访是新闻报道过程中的重要一部分,深入细致的调查与采访可以为事件的报道提供更加翔实的信息,更好地还原事件本身,是完成好新闻写作的前提,尤其在新新闻主义报道中,前期采访调查是否扎实细致直接影响了后期写作与报道效果的成败。正如前文所提及的新新闻主义的代表人物埃默里父子曾这样评价:“无论说新新闻主义只是旧的特稿写作技巧的集中使用,还是在获取‘事实真相’方面的真正突破,这些新闻工作者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可见,新新闻主义不仅在写作方法上独具特色,在对新闻事件的挖掘上也必须做到深入细致,才能够使整个报道既生动鲜活又真实可信。因此,新新闻主义者在写作之前,需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广泛而细致的社会调查,扎实而深入的采访记录,还原事件本身找寻解决方法,透过新闻事件发掘社会本质。

四、对新新闻主义的评价

新新闻主义受文学的影响很大,对文学体裁尤其是小说、散文等进行了大胆的借鉴,但仍讲究“和而不同”,即对文学要素的借鉴要符合新闻媒介自身运作的规律和原则。它的产生为当时的美国新闻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可以看作是新闻学向文学传统的一个回归。当然,新闻毕竟不同于纯文学,新新闻主义理论产生以后理论界一直指责以这种混淆新闻学和文学的报道方式写出来的新闻作品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都值得怀疑,玷污了客观、公正的崇高新闻理念。因此尽管新新闻主义在美国新闻界名噪一时,但在不长的时间内却隐退。这里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新新闻主义本身的缺陷,如理论与实际效果相悖逆,有违真实性原则,时效性不强等缺憾。其后,虽然西方的记者们不再使用“新新闻主义”这个字眼,而改用“文学性新闻”、“亲近性新闻”、“创造性非虚构写作”等名词,但其新闻作品却与沃尔夫等人的新新闻主义代表作品有着惊人的相似。直到1995年俄勒冈大学新闻学院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开设“创造性非虚构写作”的研究生课程,才标志着新新闻主义作为20世纪重要的新闻学流派被学术界正式接纳。

新闻学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看到,新闻学与文学之间是既相互独立,又可以在某些方面相互交融与嫁接的,只是这里需要新闻从业者把持好“度”的问题,毕竟过于文学化与个人化的报道还是会影响到新闻的真实与准确,偏离新闻运作的规律与原则。

[1]王欢妮.试析新新闻主义的写作技巧[J].四川绵阳.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8(1).

[2]王欢妮.新新闻主义的报道特征[J].新闻爱好者,2006(12).

[3]廖声武.新新闻主义评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猜你喜欢
沃尔夫交融主义
我的妈妈是狼王
真美
新写意主义
吉恩·沃尔夫是科幻小说界的普鲁斯特
近光灯主义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交融的独特优雅
冬日 新碰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