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2017-03-30 19:15张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3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

张媛

【摘要】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小朋友哄抢玩具,推挤别人,甚至故意抓伤小伙伴等攻击性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在对他人造成危害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幼儿自身的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发展。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干预和矫正,轻者造成幼兒成年后出现人际关系和社交障碍,重者可能会使幼儿长大后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加强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研究,正确认识和干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增强其亲社会行为,有效降低甚至消除攻击性行为倾向是家长和幼儿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 行为成因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01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成因分析

1.幼儿个体因素

有研究表明,遗传物质中的某种基因缺陷可能引起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倾向,后天环境的影响还可能促使这种倾向表现出具体行为或得到强化。此外,由于幼儿个体发展的不完善、性情活泼、好奇心强、自制力低下等,也容易诱发侵犯他人的攻击性行为。

2.家庭环境因素

父母对待幼儿的态度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在家庭生活中,如果父母具有攻击性的行为与语言的倾向和习惯,这常常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容易使幼儿出现和使用攻击性行为;如果父母习惯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纵容幼儿的侵犯性行为泛滥,必然造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得到强化而增加其攻击频率。此外,家庭的社会阶层和经济状况也是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3.社会因素

随着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发展,我们可以快捷地获取大量前所未有的信息和资料。然而,在电视、网络和报纸这些传媒中所包含的一些暴力及不良信息也步步逼近了幼儿的世界。幼儿在电视中获得的视觉信息如果是关于暴力方面的内容,将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增加,并得到强化。

4.教师和同伴因素

教师和幼儿同伴甚至幼儿园的环境也是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待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以及教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评价都影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另据有关研究表明,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同伴关系差和社交能力缺乏的幼儿都容易产生挫折感而产生攻击性行为;受攻击者的消极应对也会助长和强化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幼儿时期的记忆和习惯对于幼儿来说尤为重要,关系着幼儿未来的行为习惯。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后可能对他人的身心或者是身体造成伤害,同时攻击性是相互的,也会对幼儿自身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幼儿在打架斗殴时,不仅会使对方受伤,同时不可避免的给自身造成伤害,由于幼儿身体各方面器官的发育尚不完善,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危害性较小,幼儿比较容易管教,如果幼儿时期的攻击性行为没有进行有效的改正,容易使攻击性行为延续至青少年时期,造成攻击性行为的扩大,甚至是犯罪。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教育对策

1.保障幼儿身心发展均衡与健康

首先,增加幼儿营养摄入,保证身体需求。幼儿饮食应该合理搭配,摄入过多的糖分或者含铅量较多的食物,容易引发攻击性行为。所以应该在保证幼儿日常所需的前提下,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但不超量摄入,以保证幼儿在最佳的身体状态下成长。第二,引导幼儿合理宣泄情绪。幼儿因愤怒等极端情绪爆发而需要宣泄的时候,应适当引导其寻找适合自己的非破坏性的宣泄方式。适时终止其沉浸在挫败或愤怒的情绪体验中,由其大哭一场或者引导其用语言表达出来,或采用较为缓和的绘画和游戏活动来排遣其当下的异常情绪。当发现有的孩子是故意为了引起注意而采用攻击行为时,要及时干预其不当做法,也可采用冷处理等方式使幼儿意识到这样做是错误的。

2.做好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中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对儿童不能过分宠爱,要培养他们责任感、同情心和自立意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人无完人”,孩子也一样,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虽然具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也有闪光点,如爱探索、聪明、有主见等,这些优点往往因为家长的主观看法而被忽略,家长可以换个角度看待儿童,发现其闪光点及潜能,在教育儿童时多给儿童鼓励,让其感受到表扬与关心,这是教育具有攻击性行为儿童极其有效的方法。

3.创设合理的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环境布置应有科学性,墙面设计应有留白,刺激不应过多、过于激烈,应该有缓和的过渡链接。室内东西不应过满,玩教具要摆放有序,玩具类型应该充足但不应杂乱无章,种类过多。要保证每个幼儿的个人空间不被侵犯,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保持室内空气的流动等都是减少幼儿焦虑和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提醒家长正确选择幼儿园播放的卡通节目,给孩子播放适宜的节目。

4.有效开展社区活动,优化社区资源利用

首先,加强社区与家庭、幼儿园的互动。社区与家庭、幼儿园建立长久合作机制,不仅能满足幼儿与同龄伙伴之间充分的交往需要,也有利于社区团结互助,增进邻里情谊。在社区内专门设立保证幼儿权益以及保护幼儿心理的相关规定,建立优化的社区环境,使幼儿对社区充满信任,减少幼儿面对外部世界而产生的焦虑感,从而降低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第二,合理运用社区资源,丰富幼儿生活。除了家庭和幼儿园以外,幼儿还有很多时间是在社区度过的。因此,要整合社区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比如一起打扫敬老院、参观社区附近的小学,社区组织的集体户外活动等等。这些活动既亲近了自然,也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与生活经验,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自然大大避免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四、结语

攻击性行为虽然是幼儿身上常见到的一种问题行为,但只要幼儿教师和家长对这种行为进行全面认识,并对幼儿进行积极引导,适时采用合理的策略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干预和矫正,强化幼儿的亲社会性行为,确保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何娅琴.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5,Z1:73-74.

[2]郭见彩.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对策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136.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
浅析高职院校新生思想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留守学生的教育策略
传媒类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浅析高职生择业效能感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