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平凉崆峒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7-03-31 14:04唐湘珍
丝绸之路 2016年22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一带一路

唐湘珍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为平凉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平凉崆峒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机遇。传承和创新平凉崆峒文化,就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住机遇,挖掘潜力,创造条件,在“一带一路”的战略部局中统筹谋划,找寻发展的路径和平台,不断提升平凉崆峒文化的当代价值,实现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新突破。

[关键词]一带一路;崆峒文化;文化传承

一、“一带一路”战略对传承和创新平凉崆峒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平凉崆峒文化的内涵

崆峒文化是以平凉崆峒山为外在形态标志和地域范围,以宗教信仰为表象,以自然风景审美、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和人本价值观为中心内容的多维文化总和,是一个文明思想统摄的人与自然和谐、提升生命灵魂而促使社会进步的文化体系。1

作为一种文化体系,崆峒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且内涵丰富。首先,崆峒文化是丝绸之路文化的组成部分。因崆峒山在地域上处于丝绸之路文化带,崆峒文化势必受到历史上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等文化交流的影响。其次,崆峒文化是一种多民族文化。史料记载,泾河上游先后生活着戎族、羌族、氐族、吐蕃、党项、回族等少数民族群落,他们在崆峒山区域繁衍生息时创造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崆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崆峒文化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崆峒山有“天下道教第一山”的美称,是道教圣地,是轩辕黄帝问道之地,相关典故流传甚广。

总之,崆峒文化是生态、宗教、艺术、民俗、医药等内容的综合反映,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文化背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架构“一带一路”的今天,深入挖掘平凉崆峒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传承和创新平凉崆峒文化的意义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在当前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大背景下,传承和发展平凉崆峒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传承和创新平凉崆峒文化,可以增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崆峒文化是人们求知、领悟人生、提升精神境界的源头,又是平凉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在招商引资、合作共建等领域发挥着独特作用。可以发挥文化的凝聚、激励和辐射功能,不断创新品牌,提高文化品牌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争取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促使平凉文化、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其次,传承和创新平凉崆峒文化,可以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作用。平凉崆峒文化的魅力在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而带给人们的审美价值。利用崆峒山的悠久历史和广泛声誉,利用它的名称作为字号产品的商标,取得了工商业的重大成功。

最后,传承和创新平凉崆峒文化,能推动当代养生文化的发展。养生是崆峒文化的重要部分,从上古黄帝向广成子问治身之道开始,经过历代道家名士的挖掘研修,逐渐形成了包含饮食、健身、内修等方面比较系统崆峒道教养生文化。崆峒养生文化从生活动态、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等方面体现了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总之,平凉崆峒文化以博大、包容的胸襟,深厚的人文情怀,优美的自然生态文化底蕴,彰显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是建设“一带一路”、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题中应有之意。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传承和创新平凉崆峒文化遇到的问题

“一带一路”为传承和创新发展平凉崆峒文化提供了历史机遇,但是,也存在着众多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一)平凉崆峒文化的品牌意识有待提升

有学者认为:“崆峒山开发和产品品质尚处于初级阶段,一流的资源尚未转化成一流的产品和品牌,辐射带动功能和综合收益拉动效应也未能彰显出来,需要从目的地建设的视角进行品牌化战略发展。”3可见,平凉崆峒文化缺少品牌意识,宣传的力度弱,还不被外界人士真正深入了解。另据相关资料显示,2008年,平凉崆峒山景区接待游客70.8万人, 旅游综合收入 1.38亿元。而同为道教名山的武当山在2008年接待122万游客,旅游总收入 5.6 亿元。究其原因主要是平凉崆峒文化品牌意识不强,因而无法实现高品牌附加值。所以,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传承和创新平凉崆峒文化,应走品牌化发展战略之路,实现文化传承的升级换代和跨越式发展。

(二)平凉崆峒文化的传播路径有待更新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便捷快速地浏览信息、获取资源。但是,从平凉崆峒文化传承的现状分析,网络还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应运用网络技术将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平凉崆峒文化与现代网络科技融合,从而扩大平凉崆峒文化的影响力,使平凉崆峒文化所蕴涵的历史人文精神得以充分展现,真正增进人们对平凉崆峒文化的了解与理解。

(三)平凉崆峒文化产业有待实现新的突破

如今,时代在快速发展,一种文化产业若想成功立足于社会,只能不断突破,不断创新。在世界范围,竞争加剧,各文化强国注重从政策扶持、经济扶持等多方面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使文化创新理念深入人心,而且通过创造文化附加产品创造更多利益。崆峒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特征,然而,平凉崆峒的传承现状却是:文化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文化创新和文化附产品开发更是无从谈起。崆峒文化产业发展整体滞后,这是我们当前亟需思考解决的问题。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传承和创新平凉崆峒文化的几点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既为平凉崆峒文化带来挑战,同时也为平凉崆峒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我们应该积极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大力弘扬和发展平凉崆峒文化。

(一)注重品牌意识,深入挖掘平凉崆峒文化的内涵

为了增强品牌意识,首先可在崆峒山景区设置代表品牌形象的标识、宣传海报等。其中品牌形象标识应围绕“黄帝问道”这一主题来设计,形成平凉崆峒文化所特有的品牌标识,从而彰显平凉崆峒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其次,应深度挖掘平凉崆峒文化的内涵。从考古学分析,崆峒文化正好处在西部文化(有人称为羌人文化)的中心地带,而泾河上游、崆峒山之下有著名的父系氏族文化安国文化遗址。“泱泱崆峒,悠悠文化。”史载:“广成子,居崆峒山石室中,黄帝而造焉。”“唯我轩辕黄帝,创世远古,开国之祖,功盖乾坤;孜孜为民,急其所患,三临崆峒,问道广成,得治国长寿之道,恩泽五岳,泽被九州。至中华民族繁衍于华夏,为普天下所有共敬共尊。”史载:“黄帝东至于海,西至崆峒。”秦始皇、汉武帝也相继登临崆峒山,足以说明作为“天下道教第一山”崆峒山,文化底蕴深厚和历史悠远。

(二)抓住战略机遇,优化平凉崆峒文化的传播路径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创新发展平凉崆峒文化,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战略布局,依据崆峒文化特色和优势,适度开放崆峒文化市场,在不同文明和区域之间提供充足的文化交流合作空间,真正为平凉崆峒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传承环境。另一方面,应充分运用多样化的传播渠道,推动平凉崆峒文化的有效传播。可通过如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探索景区内网络化服务,完善 4G 基站、Wi-Fi 基站、多媒体互动屏等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立体化信息服务,如位置信息服务、网络互动体验、网上游览等服务,使得平凉崆峒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此外,还要深入研究大众文化心理,创新文化传播技巧和表达方式,展现平凉崆峒文化发展新成果。

(三)多谋思变,实现平凉崆峒文化产业的新突破

国家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决定,将促使文化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这是崆峒文化产业传承和创新的新的历史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多谋思变,实现平凉崆峒文化产业新突破。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同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如今,“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将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延续、传承。作为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创新平凉崆峒文化,必须深入理解“一带一路”的深刻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千载一遇的难的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到“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中去。

[注释]

1歧鑫:《华夏文明傳承创新区建设背景下崆峒文化研究》,《文学教育》,2014年第3期,第118页。

2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resume/2015-04-01。

3赵文秀:《试论崆峒山景区品牌化发展战略》,《丝绸之路》,《旅游文化》,2011年第10期,第52页。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一带一路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