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预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2017-03-31 08:22吴斌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预习兴趣培养

吴斌

摘 要: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和方法。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教会方法,要由易到难,先扶后放,孕育兴趣;要发现进步,及时表扬,体验成功,激发兴趣;要引入竞争,组织交流,展示成绩,提高兴趣。

关键词:培养;数学;预习;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1-00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1.021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预习数学的兴趣,是中高年级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学好数学的主要手段。只有使学生体验到预习数学的作用和乐趣,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为其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预习数学的兴趣。

一、课外指导,教会方法,先扶后放,培养兴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在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预习,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学生一些正确的预习方法,可以采用课本标记和任务落实两种预习法。课本标记预习法就是让学生用很短的时间阅读课本,进行一些简单的圈点标注。如果在时间宽余的情况下,可以用十几分钟,让学生反复研读课本。另外一种方法是任务落实预习法,初学预习的中高年级学生,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可预设好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针对性。

二是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笔记方法。学生刚开始学习预习或者是比较简单的学习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可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而对于层次较好的学生或难懂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識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还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

二、课前展示,引入竞争,组织交流,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要让预习成为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就需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一是要让竞争助推预习兴趣的培养。在培养学生预习兴趣之初,教师要刻意利用竞争来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教师在每节课新授内容前设置预习检查环节,检查学生本节课的预习情况,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或闪光之处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每周开展一次评比活动,小组内评选出一名“预习小能手”,次周让评选出的“预习小能手”当小老师,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孩子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完成竞赛、交流、展示等活动,在竞争中求发展、求进步,培养了学生自立、自信、自强、自尊的意识。

二是要让督促助推预习习惯的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离开不教师的及时检查和督促。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按时检查和定期评比,可以通过同桌互检、提问检查、小组交流汇报等形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对于没有完成预习任务的学生,要督促其及时补上,并通过思想教育,让其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对完成认真的学生,要进行表扬或者一定的奖励。通过评比展示,评选出优秀预习笔记在班内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预习方法,取长补短,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课中评价,发现进步,体验成功,提高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教师要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是创建学生的展示平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环节,创建学生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平台,让学生感受到预习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而调动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同时,对于学生的预习作业,教师要善于挖掘其闪光点,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觉得自己的作业是独一无二的,教师给予真诚而富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评价,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对他付出的认可、赞许。通过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学生更主动地完成预习,从而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

二是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要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或比较典型的预习反思特别关注。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中要大加表扬,树立榜样,要引导其他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向他们学习,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时时注意反思,提高预习的思维含量。对于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学生,教师可给予适当的奖励,奖给他们“智慧之星”、“创新之星”、“进步之星”等,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预习兴趣。

四、课后小结,重视预习,培养习惯,增强兴趣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要养成一种良好的预习习惯,必须经过反复训练,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积累起来,养成习惯,只有教师常抓不懈,学生持之以恒,才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伴随学生学习生涯。

一是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教师要正确认识数学预习的重要性,转变观念,要让学生通过预习对所学知识进行了解,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在课堂上与教师一起经历困惑、操作、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一起体验探索成功的满足和愉悦。通过预习这一学生自主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是学生要养成预习的习惯。教师要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从理论方面知道预习的好处。要通过各种交流展示评比,让学生体会预习的好处。要加强日常的预习督促检查,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引领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逐渐让他们体会到预习习惯的养成对自己的进一步学习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学习成绩的提升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莉.小学数学预习研究——“磨刀不误砍柴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3):30

[2] 熊伟.以学定教——小学数学预习指导[J].学周刊,2014(09):15

[责任编辑 齐真]

猜你喜欢
预习兴趣培养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