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三农助发展 无私奉献显本色
——记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蒋裕兰

2017-04-03 06:08广安市广安区农业局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7年6期
关键词:血橙广安区兴平

□广安市广安区农业局

情系三农助发展 无私奉献显本色
——记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蒋裕兰

□广安市广安区农业局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

在这如炙如烤的季节,一位头戴草帽的农技人员穿梭在田间地头,她时而查看水稻生长情况,时而向群众讲解病虫害防治知识。烈日下,她的脸颊变得通红,汗水不时滚落而下。然而,她顾不上歇息片刻,又马不停蹄地奔向下一块“责任田”,忙碌的身影成为酷暑中一道感人的风景。

她,便是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站长、高级农艺师蒋裕兰。掐指算来,47岁的蒋裕兰已在基层从事农技工作24年。她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一名农技干部情系三农的责任与担当,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执着与坚守。

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1993年7月,蒋裕兰从四川省绵阳市农业专科学校农学系种植专业毕业,分配到广安区任乡镇农技干部。她始终牢记肩上的职责与使命,多年如一日地奔波在农技服务第一线,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广安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思想观念陈旧,往往对推广的新技术新品种一时难以接受。蒋裕兰通过试点示范,让群众亲眼看到了新技术新品种带来的切实好处,并通过在村民中培养科技示范户,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辐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2011年,蒋裕兰在兴平镇试点推广“玉米膜侧栽培”新技术,没想到在宣传发动阶段就遇到了阻力。当地农民认为,“玉米膜侧栽培”前期掏沟、垒厢、覆膜等环节既多花劳力,又多用农膜,比传统的玉米肥团露地栽植费事得多,对这项新技术推广并不上心。

怎么办?蒋裕兰通过向广安区农业部门和兴平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汇报,争取到近10万元资金,统一购买种子、农膜及肥料等物资,在全镇公路沿线建立起4个6.67 hm2“玉米膜侧栽培”镇级示范点,在各村分别建立了不低于1.33 hm2的村级示范点19个。当年,采取“玉米膜侧栽培”技术栽植的玉米抗旱效果明显,产量比露地栽植的高750 kg/hm2,产值增加了1 500元/hm2。“采取‘玉米膜侧栽培’技术栽植玉米,每公顷虽然多花了450元的农膜和150元的劳力费,但除去这两项成本,收入还是增加了900元。事实证明,这是一项帮助老百姓增产增收的实用技术!”蒋裕兰抓住契机做起了宣传工作。在事实面前,群众信服了,他们纷纷表示:“种了几十年庄稼,没想到种田的学问还这么大。今后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利用新技术实现增收目标。”目前,兴平镇每年采取“玉米膜侧栽培”技术发展的玉米种植面积都超过200 hm2。

近几年来,通过蒋裕兰的不懈努力,在新技术方面,兴平镇成功推广了小麦“双三〇”旱地改制及横向坎沟点播技术,水稻旱育秧、抛秧、强化栽培、带药移栽及直播技术,玉米膜侧覆盖栽培技术,辣椒、大豆覆膜栽培技术及血橙种植技术等。在新品种方面,水稻主要推广了川优6203、德优4727、两优534、隆两优1206、宜香优5979等优质品种;玉米主要推广了科茂918、正玉968、陵玉13等品种;同时,还成功推广了大豆、辣椒和油菜等作物的优质品种;并组织村组干部及科技示范户到现场参观学习,培养科技示范户120户,有效激发了广大农户科技种田的积极性。

响应结对帮扶号召当好贫困村“农业保姆”

2015年9月,在四川省农业厅开展的“万名农技干部进万村”技术扶贫行动中,蒋裕兰主动响应号召,与兴平镇贫困村丁坝村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结对帮扶丁坝村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加快推进贫困户脱贫奔康步伐。

多年来,丁坝村村民们靠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维持生活。进村伊始,如何帮助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骨干增收产业成为了蒋裕兰面对的头等大事。她深入了解和掌握了全村基本情况,多次走访贫困农户,听取他们的意见,结合村情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出发展优质血橙产业30.67 hm2、优质水稻产业26.67 hm2、优质蔬菜产业20.00 hm2的规划方案。

2015年10月,丁坝村血橙产业进入幼苗栽植期。蒋裕兰每天深入田间地头,向群众传授血橙的栽植和管护技术要领。仅仅用了10天时间,全村就完成了血橙产业栽植目标,原来荒芜的田土,变成了规模发展的产业基地,一株株血橙苗木,成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致富树”。

血橙苗从栽植到初挂果需要3年时间。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拓宽群众增收途径,蒋裕兰提出在血橙地里套种蔬菜。她协调广安区农业局送来肥料及蔬菜苗,组织群众抢抓时机,在血橙地里套种莴笋、儿菜及白菜等时令蔬菜。据计算,仅套种蔬菜一项,就为丁坝村人均年增收1 500余元。

在抓好骨干产业的同时,蒋裕兰利用农闲和举办“农民夜校”的时间,向丁坝村群众开展惠农政策宣传,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土地流转、农作物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等讲座。近两年来,蒋裕兰通过大会集中开展技术培训6次,培训群众1 23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 000余份;开展“农民夜校”培训5次,培训48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 200余份;广播宣传12次,开展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培训32次;在村民中培养水稻人工直播、辣椒覆膜栽培及玉米膜侧覆盖栽培技术示范户20户,培养种植和养殖大户15户,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户。2016年底,丁坝村共脱贫72户212人,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9 700元,比2015年增加2 900元,增长42.6%。

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彰显共产党人奉献本色

“甘于奉献是共产党员的崇高品格,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更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在蒋裕兰的工作日记中,工工整整地书写着这样一段发自肺腑的话语。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一名党员,蒋裕兰始终保持着坚强的党性,她以身边的优秀党员为楷模,坚持向先进学习,多次克服个人及家庭的困难,以满腔热忱全心全意服务于“三农”工作,时刻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奉献本色。

2016年6月3日上午,蒋裕兰在丁坝村蔬菜基地开展技术指导时,天空骤然间乌云密布,下起了暴雨,瞬间将她全身都淋透了。当晚,她开始咳嗽,发烧至39度。因忙于工作,她没有及时就医,拖到第3天不得不去医院检查时,医生说已导致肺部感染,建议她住院治疗3天。可是,倔强的她只叫医生开了3天的药,取药后就赶车来到丁坝村,投入到了工作中。

2017年4月19日,蒋裕兰75岁的老母亲查出患有肺部肿瘤,在住院治疗的2个月时间里,蒋裕兰却因脱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整天忙于农村产业发展,而无法抽出时间到医院陪护照料。整整2个月时间里,蒋裕兰没有向单位请过一次假,没有一次耽误过村上工作。她说:“自古忠孝难两全,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工作脱不开身的时候,我唯有克服家庭困难,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才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踏上工作岗位24年来,蒋裕兰始终做到了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真正成为了一名学农、爱农的优秀农技干部,得到了上级领导、同事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近年来,蒋裕兰先后获得广安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先进个人、广安区最美农技员、广安市农业系统先进个人、四川省脱贫攻坚“五个一”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她说,她将继续全身心投入工作,积极服务群众,保持奉献本色,执着耕耘在这方热土地上,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猜你喜欢
血橙广安区兴平
意大利:西西里血橙遭受风暴损失严重
留在枝头的甜美
基于场域视阙的广安区红色旅游发展特征研究
水稻成熟喜开镰
图说
广安区查处一起非法收购野生蛇类案件
平行线易错点剖析
有理数易错点剖析
兴平辣椒
揭秘平均数和方差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