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扶贫为重要抓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2017-04-03 06:08徐一杨建国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7年6期
关键词:战略科技农业

□徐一 杨建国/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以科技扶贫为重要抓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徐一 杨建国
/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把扶贫工作提到新的战略高度,并对扶贫攻坚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标和新征程。笔者通过参加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组织的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和党的十九大代表、四川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祝春秀《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努力开创新时代四川农业工作新局面》主题宣讲报告,试析科技扶贫在抓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出科技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举措。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及变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新战略部署、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意义非常重大。

十六届五中全会,曾经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一个概括,即5句话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互相对照,有4句话不一样,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的阶段,设定的一个新目标,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个战略的实施将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上一个五年,我国取得了一份满意的“三农”成绩单,全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了1.2个百分点,8 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对缩小城乡差距、让13亿人共享发展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会越来越迫切。

党的十八大以来,已经有8 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里落户,这对农业农村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促进。但是无论城镇化如何发展,2030年~2035年,农村还会有近4亿的人口,所以提出振兴乡村。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从来不是处在从属地位上的,而是和城市处在平等地位上的。

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不矛盾的,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从来都是互相促进的,城市和农村从来都是互相联系,城市和农村是命运共同体。今后的发展目标是要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敢于打破一切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我们的现代化,不能够城乡分离、不能够建立在城乡分割的基础上,要通过城市的发展、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带动农村的发展。

1.3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十九大报告里讲到“优先”的地方,只有三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也就是说,教育、“三农”和就业,都是需要优先发展的事业。“优先”二字,就是让我们自觉地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位置。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机制,为今后搞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政策设计指明了方向。

1.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所以必须要把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必将给亿万农民带来好处、带来利益、带来福祉,农村的面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5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内容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比单一的农业现代化涵盖的范围更广。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涉及到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方面的建设。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要把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努力形成我国“三农”发展新格局。现在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条件越来越完备。比如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得非常快,互联网在农村越来越普及,现代物流体系在农村的覆盖面越来越宽,农村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农业农村的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2 科技扶贫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2.1 科技扶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风向标和助推器

科技扶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风向标。农业信息分析、智能决策等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拓了新的思路,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风向标。农业信息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有助于强化乡村人口精确管理,为我国安排各项乡村振兴任务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撑;农业智能决策技术不断发展,直接提升了乡村振兴决策实施的有效性,促进了乡村开发的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从而最高限度发挥了乡村振兴的效益。科技扶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助推器。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够加速乡村产业融合,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落后的生产方式,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监测技术的植入,能够提升农民参与市场的能力,通过农业监测技术,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获取及时、精确的市场信息,从而更加合理地安排生产经营计划,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抗风险能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加速了乡村经营模式的转型,打破了传统农村市场的渠道限制。

2.2 科技扶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基础

农业技术落后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一大重要的短板与瓶颈。因此,必须发挥好农业科技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推动作用,大力推进农业实用科技成果的转化。针对乡村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要积极应用和推广少耕免耕等农业技术;针对乡村存在的水资源匮乏问题,积极应用和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农业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应根据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需求,并切实按照农业科技发展的趋势,加强处于前沿的、具有引领力的农业技术研发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等高精尖的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创新,提高对遗传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农业设施和农业信息技术的研发创新,全面推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积极推动农业技术的集成与转化。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对多元、综合农业科技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强化农业科技的集成,推进各种农业技术的集成化应用。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平台打造,依托科技平台,全面推动农业科技孵化与转化。

2.3 科技扶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

国家应加快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渠道,进一步强化对农业科技方面的政策扶持,为乡村振兴战略转移的实施提供根本性保障。要坚持以横向融合、纵向衔接为原则,整合搭建区域性的农业科技扶贫大信息平台。要积极建设农业科技扶贫的评估监测系统,重点针对现阶段我国乡村振兴工作的动态性,基于各种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全面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科学分析、动态跟踪和全方位监测。要探索建设农业融合创新示范性平台,全力实施“双创”战略,探索扶持乡村农业融合创新示范平台建设的政策制度,积极联合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拓展众创、众包、众筹等模式,共同推进农业融合创新。

2.4 科技扶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活力

推进农业科技扶贫的乡村振兴计划,关键还在于提升农业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要积极培养一支懂技术、亲群众、优服务的农业技术人才队伍,提高乡村科技的自我造血水平。要强化乡村农业科技人员的综合技能培训。加快培养一批区域性农业发展的科技带头人,在农业技能培训、创业辅导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乡村“互联网+教育”,打造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教育新模式。要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人才主动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和地方政府应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乡村合作,切实针对乡村在农业技术、资源要素和生产环境等方面的短板和实际需求,推进“一对一”的支持和对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要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针对乡村产业特色、布局特征、生态条件和扶贫需求,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完善,确保各个乡村都能获得行之有效的农技服务。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农技推广服务的运行效率。

3 科技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举措

3.1 推广一批实用技术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的资源优势,组织科技人员深入村组,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科技讲座、科技下乡赶集、“农技宝”服务等活动,采取“三个一”(发一本技术小册子,讲一堂技术辅导课,办一个现场培训班)的形式,对本地区农业主导产业所需的实用技术进行培训推广。开展“一对一”“保姆式”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农户”的技术推广服务模式,搭建农民与农业科技专家、一线技术推广人员沟通联系的平台,提高各类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建立“知名高校挂钩县市”的帮扶机制,用好用活高校资源,针对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配套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适用技术在广大乡村进行试验、示范、辐射和推广,让农民从中受益。

3.2 实施一批科技项目

根据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和技术水平,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以科技型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依托,以科研机构科技成果为支撑,以科技兴边富民专项、党政“一把手”科技示范工程等科技科普计划项目为抓手,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乡村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特色种养业技术水平和生产加工能力,在不同乡村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发展项目,给予提供技术、培训人才、寻找市场等方面的支持,促其发展壮大,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加快农民增收致富。

3.3 开展一系列科技培训

针对各地乡村主导产业发展、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和农民生产的实际需求,动员组织涉及科技单位等各级各领域专业科技人员,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技术咨询“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通过培训乡村干部与科技人员,提高乡村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快技术推广,增强乡村农民的“自我造血机能”和自我发展能力。抓好农民工职业培训、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等各类培训,提高培训转移就业实效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能力。积极动员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向乡村及其学校赠送各类科普读物;利用农家书屋或党员活动室墙壁、宣传栏张贴科技报刊,建立“农村科技信息阅报栏”,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

3.4 用好一套科技远程教育系统

按照“一体化、大集中、全媒体”的目标,确保每个乡村安装一套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将科技信息化系列平台打造成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有效载体。定期举办科技普及系列视频专题“公开课”,广泛开展普遍教育和科技培训。加大乡村基层干部、科技人员和广大乡村群众培训力度,做好“一键发文到村”和“3+X”常态化教育培训,加大远程教育平台与为民服务平台的整合力度,扩大科技教育覆盖面。加强对远程教育管理员的培训,帮助有条件的乡村发展电子商务,利用网络帮助农民购买物美价廉的农用物资、销售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农副产品、寻找致富项目,实现“三农”资源线上线下“走出去”和“引进来”。

3.5 培养一批科技明白人

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为方向,利用“全国科普日”“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科普大篷车”等活动,建立健全农函大培训体系,充分运用农函大、农村科技培训学校等平台,采取“五用”措施开展科技知识和先进适用技术普及推广。培养和造就一批政策能听明白、技术能讲明白、实践能干明白的“土专家”和“科技明白人”,培养对象选择50周岁以下、初中学历以上、有劳动能力者,发挥其发展农业生产的科技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3.6 培养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

设立专项资金,有计划组织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知识技能、能够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示范带动广大农户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在科技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下,激发群众勤劳致富、奋发向上的创业热情,为乡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树立勤劳致富的先进典范,促使乡村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推动当地科技创新,推动农民收入水平提高,推动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

3.7 选派一批农业科技人员

从全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依托单位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中,每年选派1 000名以上的科技人员到乡村,建立“市县(区)乡村四级联动”科技服务团队(市级建立高级职称专家咨询团,县(区)建立专家科技服务团,乡镇建立科技人员服务队,村组建立科技人员服务组),通过将专家分组分级的方式选派到各市县,进行实地指导、技术培训以及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帮助乡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改善基层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和服务的环境,通过激励政策和措施,鼓励其深入乡村。实施科技服务专项行动计划,完善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激发科技人才服务边疆、服务基层、服务农村的新动力。凡在乡村开展科技扶贫服务的科技人员,在职称晋升、评先选优中优先评定,在科技成果申报过程中优先推荐,在选拔任用中优先选拔。

3.8 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

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培育、壮大一批贫困地区的科技扶贫龙头企业,组织认定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一批优质种业基地、科技示范园、农业科技园区。鼓励支持农户自主创办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组建一批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逐步建立和完善乡村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乡村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发展“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和订单农业,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提升乡村创新主体能力,壮大其经济实力和科技服务能力,提高支柱产业和企业的带动能力,为乡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服务。

3.9 构建“三农”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指导支持乡村建设一批融合科技示范、技术集成、创新创业、融资孵化、平台服务为一体的星创天地、众创空间、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营造专业化、社会化、便捷化的农村科技创业服务环境。充分利用创新创业载体,为农村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将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引向农业农村。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引导金融投资和社会资本投入科技扶贫,建立科技金融对口帮扶机制,引导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加大对涉农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为草根能人、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并引导科技创新创业资源向乡村聚集。挖掘乡村“散、小、精、特”的存量经济资源,搭建“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电商平台,探索“农户-电商平台-城市用户”一站直达的认购销售模式,帮助乡村群众有效地“习技、立业”,用“互联网+科技扶贫”的强大功能搭建脱贫大市场,解决乡村农产品销售难题,增强农村市场经济内驱力,从根本上消除贫穷。

3.10 建立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发挥科技优势,整合资源,探索依靠科学技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结合科技扶贫项目,通过参与式扶贫,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一批“有农业科研成果,有科技示范基地,有农村专业合作社,有农村科技培训学校,有科技人才队伍,有科技信息平台”的科技扶贫振兴乡村的示范点,在示范点深入推进“科技兴农”建设及“六个+”科技帮扶服务模式(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协会+示范基地+科技人才+农户)。从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安居工程、美化亮化、科技文化信息“三带动”、党建扶贫“双推进”等方面全面推进示范点建设,帮助乡村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根本改变示范点经济、社会、文化极度落后的面貌,探索可借鉴、可推广的科技扶贫振兴乡村的模式,以点带面,推进科技扶贫振兴乡村工作。

猜你喜欢
战略科技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战略
科技助我来看云
战略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