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2017-04-03 09:10王桂娟殷培培吴艳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9期
关键词:肝硬化优质护理人员

王桂娟,殷培培,吴艳艳

(山东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肝病科,山东 枣庄 277899)

优质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王桂娟,殷培培,吴艳艳

(山东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肝病科,山东 枣庄 277899)

目的 探讨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住院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70例,随机均分为基础护理组与优质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82%,显著高于基础护理组8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全面推广。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基础护理;优质护理;

肝硬化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肝脏假小叶及肝脏组织等出现弥漫性质的纤维化病变所导致[1]。肝硬化患者很容易合并其它疾病,包括肝性脑病、癌症病变等,其中,上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在临床中,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为常见的死亡诱因之一。肝硬化患者的门脉高压长期处于较高状态,造成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等出现破裂、出血[2]。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很容易出现休克、肝肾综合征等,患者的肝脏功能也会出现明显衰竭。因此,对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如何实施科学的临床护理,以此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就成为医学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70例。随机均分成基础护理组与优质护理组,每组85例。参照组男51例,女34例,年龄44~70岁,平均56.6±12.8岁;优质护理组男50例,女35例,年龄43~67岁,平均52.8±10.0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2015)(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镜学分会制定)诊断标准;②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

排除标准:①合并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者;②死亡;③孕妇,20岁<年龄<80岁;④精神异常者;⑤肿瘤患者;⑥既往行肝脏介入治疗、血管改建术或门脉血栓形成患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案

因我院技术条件限制,尚未能开展内镜下治疗,所有入组患者均严格遵循《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给予奥曲肽降门脉压、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保肝、血凝酶止血等输液治疗,依患者病情考虑血制品输入。疗程6周。

1.2.2护理方案:

基础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患者体征观察、入院评估等,优质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饮食、用药、预见性、并发症护理,方法如下:

1.2.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者交流,把握患者负性心理因素的成因及特点,给予患者鼓励与安慰,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且用治愈出院的病例鼓励患者,提升患者的自信,进而提高其护理依从性[4]。

1.2.2.2 饮食护理

患者出血期间,护理人员需让其禁饮食,患者出血停止后根据患者病情改变遵医嘱调整饮食结构,强调合理饮食及正确饮食方式的重要性,在恢复正常饮食后,护理人员需要合理分配患者饮食中的纤维素、维生素、蛋白质的含量,避免患者食用刺激性、难消化、温度高、及坚硬食物[5]。

1.2.2.5 用药护理

出血期,需定时定量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止血时,并加强服药后的口腔护理工作,预防口腔黏膜浅表血管强烈收缩坏死,继发感染。恢复常规药物后,需根据药物药理合理安排患者服药时间及用药方式,特别是胶囊类药物,避免食管贴壁诱发再出血。若患者未排便超过3日需辅以开塞露等药物时,需注意保护肝周皮肤,并把握好剂量[6]。

1.2.2.3 预见性护理

护理人员定时为患者翻身以防褥疮发生。如患者咳嗽,侧卧位给予轻拍后背,注意体温改变,及时与医生沟通,预防吸入性肺炎发生;做好患者病房环境的消毒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观察患者腹围及大便情况,予以疼痛评估,警惕自发性腹膜炎发生。观察患者有无情绪改变、意识障碍及扑翼样震颤,并定期检测定向力、计算力及思维能力,如有发生,需排除出血以外的相关诱因(如感染、电解质紊乱等),监测生命体征并及时告知医生相关情况。准确记录出入量,如小便量较前减少,需观察患者有无合并出汗、呕血、黑便等其他情况,结合肾功能,排除肠源性氮质血症相关的肾功能异常,警惕肝肾综合征发生。在出血未控制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巡视,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或反应相对迟钝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加强观察,并严格监测患者的相关指标等。出血控制后,对于持续3天以上未解大便患者,需排除出血后缺血性肠梗阻、低钾性肠麻痹等情况,在病情稳定情况下,辅以轻柔腹部,促进胃肠蠕动,确保患者排便顺畅[7]。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提前准备好急救用品与药物,以便必要时进行抢救。

1.2.2.4 并发症护理

预见性护理是肝硬化上消化出血并发症早期发现的重要护理手段,如患者病情重或病情控制不理想,可并发出血性休克、继发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疾病。出血性休克:紧急建立输液通道,大量快速补液,并启动输血流程,监测生命体征,动态评估休克指数、意识状态,需密切观察静脉通道情况;继发感染:观察伴随症状、体温,定期检查口腔、外阴等部位,警惕有无合并真菌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3 临床观察指标及标准

观察疗程结束后两组总有效率。

疗效评判标准:显效:72小时~6周内无再出血,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护理满意度达80%以上;有效:72小时~6周内无再出血,住院期间出现1~2种并发症可恢复;无效:72小时~6周内再出血。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选择SPSS 21.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基础护理组患者37例显效,36例有效,1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88%;优质护理组44例显效,40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为

10.078,P<0.05)。

3 讨 论

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死率相对较高[8]。若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未能接受科学治疗与护理,患者的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且临床认为护理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积极影响。因此,科学护理成为患者治疗的关键影响因素。

与临床常规护理相比,优质护理是目前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工作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常规护理一般侧重于对患者的病情及体征等进行监测,但是优质护理更为全面,真正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一切护理工作的开展都以患者为基础。此外,优质护理比较重视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的舒适程度,着重提高患者的护理舒适性,避免患者因舒适程度不够出现较强的应激反应。我院护理人员在优质护理中从患者的心理、饮食、并发症、用药等方面入手,确保患者护理工作不存在严重漏洞,有效保证了患者营养的充足,患者的不良心理得到较好缓解,以免患者的护理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本试验结果示优质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8.82%,远高于基础护理组8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优质护理在控制近期出血率、防治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并获得较高患者满意度,对于患者的预后及医患沟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1] 刘小红.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8):103-104.

[2] 侯艳丽.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早期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2,10(30):2822-2823.

[3] 沈 琼,胡丽娟,葛 梅.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4):14-15.

[4] 邵玉怡.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0):92-93.

[5] 邹 敏.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1):113-114.

[6] 陈凌华.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5):37-38.

[7] 卜令梅,郭秀芳.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3):126-127.

[8] 赵伟贤.优质护理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05):183-184.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19.49.02

猜你喜欢
肝硬化优质护理人员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