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方式 推动我市蚕桑转型升级

2017-04-03 19:28毛业炀
四川蚕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南充蚕茧桑园

毛业炀

(南充市蚕业管理总站,四川 南充 637000)

蚕桑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市紧紧围绕市委“南充新未来·成渝第二城”的总体目标,以实施“155发展战略”为抓手,创新蚕桑发展方式,努力克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为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千亿丝纺服装产业集群”、“千亿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1 发展现状

南充市蚕桑产业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据《华阳国志》记载,周初,今南充、西充、南部、阆中等地所产蚕丝织物已经成为周王朝贡品。1915年,南充绸缎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头等奖, 1925年,六合丝厂生产的金鹿鹤牌生丝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上世纪80 年代中期,南充所产生丝产量占全国的8%左右,四川省的1/3,绸产量占四川全省2/5,出口丝占四川全省1/3,出口绸占四川全省60%。成为全国四大蚕桑生产基地、15 大丝绸生产出口基地和20 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产业集群度居中西部地区第一。90年代后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南充蚕丝业也逐渐下滑萎缩。

目前,南充市桑园总面积60万亩,良桑率75%,现有省级蚕桑基地县(市、区)5个,蚕桑基地乡镇50 个,专合组织50 个,养蚕大户4000 余户,南充银海丝绸、南充家丰、仪陇奥特丝等茧丝绸龙头企业流转土地建立蚕桑基地,蚕桑规模位列四川省前茅。蚕桑产业链完整,已初步形成了原料、织造、染整、生产加工、出口贸易、文化旅游等“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链条。蚕桑产业从单一的茧、丝、绸进一步向蚕桑资源多元化和高效开发利用拓展,相继成功探索了果叶兼用桑园,桑园间作食用菌等生产模式,培育了四川劲椹食品、传弘农业、尚好桑茶等蚕桑综合开发的龙头企业,开发了桑叶茶、桑椹酒、桑椹醋等系列产品。2016年,全市共发种50余万张,生产蚕茧1500万kg,蚕桑总收入10.5亿元。丝纺服装产业产值300亿元左右。

2 发展思路

按照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多元化的现代蚕桑产业发展要求,确立“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农民主体”的发展原则,坚持在抓好传统蚕茧原料生产的基础上,稳步发展果桑、茶桑、僵蚕等多元化的蚕桑产品。加速创新驱动、加快结构优化、贯彻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推进蚕桑产业转型发展、健康发展。

3 发展举措

围绕产业发展目标任务,着力提升桑园质量,引进高产优质桑、蚕品种,加快开发和应用栽桑养蚕新技术,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扩大桑叶绿茶、桑果酒、药用僵蚕等蚕桑多元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蚕桑产业综合效益。

3.1 推进蚕桑产业融合发展

立足南充茧丝绸企业较多的实际,引导茧丝绸龙头企业建设蚕桑基地,扎实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1.1 科学规划。对茧丝绸龙头企业建蚕桑基地进行科学规划,选择一批有积极性、有实力、有技术储备的茧丝绸企业,引导其在南部、嘉陵、西充、仪陇、阆中5个省级优质蚕茧基地县选择适宜区域建设蚕桑基地。

3.1.2 精心指导。针对茧丝绸龙头企业、新业主(大户)缺乏技术、缺乏管理的实际,蚕桑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引进和推广新技术。

3.1.3 积极支持。南充银海丝绸、仪陇奥特丝、南充家丰等茧丝绸龙头企业自建、共建蚕桑基地,从项目上、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采取“项目支持一点、财政奖补一点、业主自筹一点”的办法筹集建设资金。

3.1.4 一二三产互动共融。茧丝绸企业通过自建、共建基地融入蚕桑生产环节, 蚕桑生产基地、蚕桑业主大户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在集中的蚕桑基地乡镇,发展以蚕桑体验、果桑采摘、蚕丝教育等为主题的休闲观光蚕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3.2 推进蚕桑产业高效发展

在发展好传统蚕茧丝的基础上,开展桑、蚕资源的高效化利用,有效提高蚕桑产业综合经济效益,解决因蚕桑产品单一带来的市场风险问题。

3.2.1 发展优质蚕茧生产。引进推广新塔桑、农桑14号、川山×蜀水、芳·绣×白·春等新桑、蚕品种。大力推广“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育、自动上蔟”等省力化养蚕技术,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养蚕成本,提高养蚕效益。

3.2.2 开展蚕桑资源高效化利用。在南部、嘉陵、西充、阆中等地,依托四川劲椹、绸都酒业、阆州醋业等龙头企业发展发展果桑产业,生产桑椹酒、桑椹醋、桑果汁饮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在嘉陵、南部等地,依托尚好桑茶公司发展桑产业,开发了桑叶茶、桑叶粉、桑食品等系列产品;依托传弘农业发展僵蚕产业,引导南部传弘农业在升钟库区流转桑园,发展高附加值的僵蚕产业,辐射带动南部县升钟库区、西充中南乡等新建僵蚕生产基地。

3.3 推进蚕桑产业绿色发展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推进蚕桑种养循环。招引龙头企业发展有机蚕桑,仪陇县于2014年成功引进了“德国翠丽斯公司”控股的“四川奥特丝纺织有限公司”在仪陇投资成立了“仪陇县奥特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柴井乡为核心建立5000亩桑园,从育苗栽桑到桑树管理,从蚕室蚕具消毒到养蚕消毒,全程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药物等,采用石硫合剂、黄板、杀虫灯、生物有机堆肥等绿色防控措施高标准管护桑园,采用新鲜石灰粉对蚕室蚕具消毒防病,专注发展有机蚕桑。公司逐步建成有机茧丝绸加工、印染、服装生产及有机农产品加工、包装、展示和出口为一体的有机工业示范园区,通过近四年的努力,已经顺利通过欧盟有机认证。目前,我市已有仪陇奥特丝、四川昱恒实业、西充友林、南充尚好桑茶等通过了有机认证。

3.4 推进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蚕桑是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目前栽桑养蚕的多为留守老人、妇女,因此,需要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批职业农民,让从事蚕桑的农民留得住、有效益,让从事蚕桑行业成为体面的职业。

3.4.1 加快蚕桑产业装备革新。与相关科研院校合作,加快研发轻简化、省力化蚕茧生产技术装备,基本实现桑园管理、桑叶采收机械化,基本实现养蚕自动化、工厂化。让蚕桑在“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应有的作用,让新生代农民能够在农村安心从事蚕桑产业。

3.4.2 推行现代经营模式。以发展生态型、增收型蚕桑产业为目标,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家庭经营、股份经营、公司经营与行业组织四位一体,优势互补、有机结合的现代蚕桑产业经营体系,促进蚕桑产业经营模式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多样化。

3.4.3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创新举措,优化经营主体发展环境,着力培养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规模种养大户为骨干的蚕桑产业经营主体队伍。加强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典型示范和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式的新型职业农民。

3.4.4 推广蚕桑发展新模式。桑园栽植以栽植嫁接体为主,达到当年栽桑、当年见效。养蚕布局推广滚动多批次,充分提高蚕室蚕具使用效率。大力推广“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育、自动上蔟”等省力化技术,加强上蔟管理,为市场提供优质蚕茧。

猜你喜欢
南充蚕茧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咬破死亡的蚕茧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坚持法德并举 助力治蜀兴川
四川南充上智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