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源嫘祖故里盐亭(上)

2017-04-03 19:28王堂甲
四川蚕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西陵嫘祖黄帝

王堂甲

(四川盐亭嫘祖文化开发研究会、西南科技大学嫘祖文化研究所,四川 盐亭 621600)

中国养蚕,缫丝起源于黄帝时代,黄帝正妃西陵氏之女嫘祖“教民养蚕”,“治丝茧以供衣”,早在黄帝时代,通过嫘祖氏族与岷江上游蜀山氏的结合,促成了蜀山氏的饲养桑蚕到饲养家蚕的重大历史性转变,从而引发了巴蜀丝绸的起源和演进,在中国蚕桑、丝绸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古文献所传而且大量考古材料也表明中国是蚕桑、缫丝、丝绸的起源时代相符合,同时也显示嫘祖为中国蚕桑丝绸之祖。

1 嫘祖始蚕世所公认

嫘祖,亦作累祖、絫祖、纍祖、螺祖、傫祖和雷祖,最早见于战国《世本》“黄帝娶于西陵之子,谓之嫘祖,产青阳及昌意。” “嫘”(lei)当地读音螺(luó),谓桑田有虫吐丝;嫘祖最早是作“祖”“▲”字的本意,即包含着始蚕、治丝、织绸”等内涵,而“祖”的名称则有起源和始祖的意义。因此“祖”的本意就是蚕桑丝绸之祖。

唐代魏征主编的《隋书·礼仪志》记载,北周尊嫘祖“先蚕”(即始蚕之神)。南宋朱熹《通鉴纲目·前编》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北宋刘恕《通鉴外纪》谓:“西陵之女嫘祖,为黄帝元妃,治丝、养蚕、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北宋金履祥《通鉴前编·外纪》说:“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

清朝官方纂修的《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一轩辕氏》记载:“教民育蚕:西陵氏之女嫘力追从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寒伤之患,后世祀为先蚕。”

清康熙朱廷献撰《新郑县志》卷之三人物载“……元妃西陵氏教民始蚕。”清代学者吴乘权编辑《纲鉴易知录》说:“西陵氏之女嫘祖……始教民养蚕,治丝蚕以供衣服……故后世祀为先蚕”。清代学者马骕著《绎史》卷五中,引《黄帝内传》有云:“黄帝斩蚩尤,蚕神献丝,乃称积维之功。”

由臧励和主编的《中国人名大辞典》载:“西陵氏,黄帝元妃,又称嫘祖,始教民蚕,治丝茧,后世祀为先蚕。”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历代名人辞典》云:“西陵氏,黄帝元妃,又称嫘祖,始教民蚕,治丝茧,后世祀为先蚕。”

嫘祖始蚕世所公认,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养蚕、缫丝和织绸的国家,这是对世界文化的一个极大的贡献。嫘祖发明种桑养蚕,奠定了农耕文化的基础,蚕桑丝绸是农耕时代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的飞跃,“丰衣足食”衣在先,“衣食住行”也衣在前。从此,人类有了羞耻感,进而发展成为人类的道德观,嫘祖是衣饰文明的缔造者。

蚕桑丝绸的发明,是人类科技史上的一次革命,是人类经济史上的一次革命,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革命,其根本原因,在于推动人类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嫘祖的伟大发明创造,意味着史前经济与文化的共生共荣关系,揭示了经济与文化互为中介,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原理。丝绸是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东方文明的象征,通过丝绸之路传播世界,对推进东西方物质文化的交流和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至今仍在造福人类。

2 古西陵今盐亭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是西陵氏人,“西陵”在哪里,通过多年的研究考察表明“西陵”就在东陵之西。《尚书·禹贡》载:“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为灃,过九江,至于东陵。”宋代蔡沈《书集传》说:“东陵,巴陵也,今岳州巴陵县也。”即今之湖南岳阳。《禹贡》对长江流域“导江”所过之地均有记载,假如在长江干流地段有一处与东陵相对应的西陵,就不会只记载东陵而不记载西陵,显然意味着西陵不在长江干流地区,而是在其支流地区。岳阳“东陵”之名是因地处上陵而得名,与之相对应的“西陵“也是地处上陵的地方,正如汉代称汉江为汉水,称嘉陵江为西汉水,称汉江流域为东川,不仅在岳阳“东陵”之西,也在嘉陵江之西。盐亭位于川北山系以南、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低丘地区,北临龙门山,长江支流梓江(古称梓潼水)穿县而过,东隔米仓山、大巴山、巫山与岳阳遥遥相望,而且盐亭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长江上流的嘉陵江支流西河与涪江支流的梓江分水岭处。蒙文通先生的《汉潺亭考》:“潺水今盐亭境内,上古时称西陵河。”并有上古界碑(现存北京博物馆)证实潺水正位于盐亭境内。

盐亭境内还有古时沿用下来的以西陵命名的地名,如西陵川、西陵河、西陵山、西陵寨、西陵村、西陵嘴、西陵塔、西陵寺等。

从地理方位、地理环境的特征,地形、山水、动植物与人类生存的环境传承下来的文化足迹证明古西陵就是嫘祖故里盐亭。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李学勤任总主编的《炎黄汇典》载:“相传盐亭古为西陵之地,是黄帝正妃‘先蚕’嫘祖的诞生和归葬之地。当地人世世代代敬奉‘先蚕’嫘祖。”确认盐亭为“嫘祖故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又确认盐亭为“嫘祖文化圣地”。

中国古都学会会长、陕西大学教授朱士光主编的《历代文献汇典》载:“嫘祖诞生在古西陵,今四川盐亭县。”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中国历史》,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川社会与历史》等教科书,明确了“四川盐亭是嫘祖故里”。

3 嫘祖始蚕遗迹犹存

嫘祖始蚕历史悠久,在古西陵国(今盐亭县内)有许多反映蚕桑丝绸的遗迹如:桑林坡、吉树坡、蚕丝山、丝姑垭、丝源山、水丝山、丝织坪、丝姥山、蚕姑庙、赛丝廊、晒丝岭、先蚕楼、先蚕塔、嫘祖坪、嫘祖山、嫘甸坝、嫘祖宫、嫘轩殿等每一处都有一段神奇的传说流传至今。

4 史志记载嫘祖故里

两晋时期郭璞著《山海经·海内经》云:“黄帝娶嫘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也就是现在四川西部的雅砻江畔。)据此,当时的人们沿西陵河建起了西陵国,即盐亭县上古时代的西陵国所在地。在古巴蜀时期一度成为巴国的诸侯国。

清康熙《御制耕织图》《织部·祀谢》画副内,刻有宋朝绍兴县令楼王寿五言诗:“春前作蚕市,盛事传西蜀,此邦享先蚕,再拜丝满目。马革裹玉肌,能神不为辱,虽云事眇茫,解为民为福。”康熙为此画题诗赞曰:“劳劳拜蔟祭神桑,喜得丝成愿已偿,自是西陵功德盛,万年衣被泽无疆。”两诗中均有“蚕市”、“西蜀”、“西陵”、“先蚕”、“神桑”及“蚕女马头娘”的描述,这些都是古蜀所特有的事物。而享有先蚕古礼历来是在帝都的先蚕坛举行,“此邦享先蚕”,则西蜀地方政权亦有享先蚕之礼。即在盐亭县城,原来也有蚕神庙、先蚕坛。民间持续举行祭先蚕,这更表明西蜀古来就是享先蚕之邦,而盐亭一个小县城也设先蚕坛祭拜嫘祖,这是十分罕见的。

清黄廷桂等修纂《四川通志》卷十八《舆地志一十七》“潼川府盐亭县”记载:“蚕丝山在县东北六十里。”原引注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潼川府蚕丝山:在永泰县西二十里”,又引北宋

王存《元丰九域志》:“梓州:蚕丝山,每上春七日,远近仕女多游于此,以祀蚕丝。”《盐亭县志》载:“丝布帮。‘传说轩辕黄帝之妻嫘祖,教民养蚕、纺织,故疋头行纺织业祀奉为神,塑像于上乘寺。每年九月十五日祭祀,称为嫘祖会。’(民间称为“酬蚕节”)”又“缝纫业‘敬奉轩辕,以九月二十八日为轩辕会。’”《金孔区志》载:“嫘祖,古西陵氏人,轩辕黄帝的妻子。她发明养蚕抽丝编绢缝衣,辅助黄帝统一中原,奠定国基,开创了灿烂的炎黄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祖先。据考,四川省盐亭县金鸡镇是嫘祖的出生地,附近的蚕丝山、水丝山等地是她养蚕抽丝辛勤劳动的地方,这里广泛留存着许多遗迹和传说。”(待续)

猜你喜欢
西陵嫘祖黄帝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清华简”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黄帝之子
嫘祖养蚕
清泰陵卜建影响西陵寺庙布局考析
嫘祖和你聊保护隐私
嫘祖养蚕的故事
千年之恋(二十二)
涿鹿黄帝泉(外三首)
嫘祖缫丝
黄帝养生园 一个直销企业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