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2017-04-03 19:28
四川蚕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荣县蚕农养蚕

刘 梅

(荣县农牧业局蚕桑站,四川 荣县 643100)

荣县位于川南自贡市,蚕桑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目前是荣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根据荣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困难和问题,针对性地制定发展措施,配套相应的发展支持政策,培养壮大龙头企业,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不断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真正将蚕桑产业打造成荣县蚕农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1 荣县蚕桑产业现状

荣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一直是四川省产茧大县,全省重点蚕桑产业基地县。县委、县政府及各级蚕桑部门紧紧抓住被列为“四川省蚕桑产业基地县”的战略机遇,严格按照“围绕市场建基地、突出规模抓重点、集中连片上水平、依托龙头带农户、创新技术求突破”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种养质量,不断巩固提升老桑园,稳步拓展新桑园,着力培育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持续推动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1.1 蚕桑产业发展情况

2016年,全县累计栽植桑园面积4万亩,涉及16个乡镇82个村民委员会,231个村民小组,10000多户养蚕农户。桑树良桑化程度较高,大蚕用桑品种主要有湘7920、红油桑、农桑14,大小蚕兼用桑品种主要是小冠桑、新一之濑、实钴11-6。全县有小蚕共育室120个,标准化蚕房8000间,推广纸板方格蔟80万片。蚕桑技术推广较好,全县累计培训出养蚕能手1万名,良桑嫁接能手3000名。2016年全县养蚕4.2万张,产茧1400t,蚕农茧款收入4200万元,全县养蚕、产茧量和蚕农茧款收入均占自贡市的70%以上。

1.2 龙头企业情况

荣县蚕桑产业链较为完整,桑、蚕、种、茧、丝和丝绵都有。现有一家省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荣成公司和一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荣州丝厂。荣成公司有16个蚕茧站、1个丝绵厂、1个蚕种场,具有年收烘2000t、年产一代杂交蚕种8万张、年产丝绵50t、被服2万张的能力,公司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荣州丝厂缫能力1200绪,生丝质量均在4A级以上,年收烘鲜茧能力800t,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

1.3 新型经营主体情况

荣县注重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成立荣县聚丰养蚕专业合作社,组织全县160农户入社,社员覆盖10个乡镇。培育了10亩以上户养蚕30~50张的专业大户50户,家庭农场8个,带动更多的人从事蚕桑生产,形成蚕桑生产新格局。

2 存在困难和问题

2.1 基础设施薄弱

交通不便,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滞后,大部分桑园都建在远离主干道的乡村中,生产、灌溉等基础条件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2.2 产业矛盾突出

乡镇产业较多,产业之间矛盾突出,表现在生产时间、生产要素大体趋同,产业互相争地、争劳力现象十分突出,导致农户养蚕规模普遍较小,全县季养蚕量超过2张的农户占比不到50%,这部分农户由于养蚕量较少,收益不高,生产积极性普遍不高。

2.3 桑园管理不到位

部分蚕农对桑园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桑园管理不到位。不重视桑树修剪、肥培和病虫害防治,只求产出、不重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各乡镇都不同程度发生褐斑病,还有部分乡镇发生严重的桑螟、桑天牛、桑红蜘蛛的危害情况,桑园桑树长势差、产叶量低、质量差,影响养蚕量的增长。

2.4 科技措施不力

部分蚕农的科技意识、质量意识淡薄,科技措施不力,技术落实不到位,养蚕批次较密、消毒意识差、重治不重防、消毒不彻底等现象较为普遍。大部分乡镇蚕桑技术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化培训,大多是半路出家,培训学习的机会少,技术更新缓慢,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很难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2.5 技术服务不足

乡镇农技站、村组干部在产业发展中付出较多,但缺乏工作经费,工作难以开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作用发挥不明显。

3 下一步工作建议

3.1 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各乡镇、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布置,坚定发展蚕桑产业的信心,引导广大蚕农正视困难,立足长远,增强信心,逐步消除“重栽植,轻管理”、毁桑改种现象。同时,强化示范带动,重点打造专业村组,建设示范样板,用比较效益和典型引导、发动农民,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发展蚕桑产业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增收的认识上来。

3.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严格遵循适度规模发展的原则,科学规则,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各产业之间存在的矛盾,科学制定较为完善的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蚕桑产业基地,妥善解决好种桑养蚕与发展粮食、水果、茶叶、其他经济作物等争地的问题,做到互为补充,各自形成规模。重点打造过水、旭阳、乐德、河口、古文、双石、望佳、正紫、复兴、观山等10个乡镇,形成规模化、区域化、集约化、标准化的蚕桑生产新布局。

3.3 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以高产优质桑园建设为切入点,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加大蚕桑基地建设、蚕房建设和小蚕共育费用的扶持和补助力度,推动蚕房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发展扶持和补助政策,积极推广联村联户种桑养蚕,培养种养大村大户,推动规模化发展。重点培育桑园面积10亩,年养蚕50张的养蚕大户和栽桑3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

3.4 落实栽桑养蚕新科技,规范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技术服务网络,落实栽桑养蚕新科技,规范管理。二是配备技术人员,以县蚕桑站和乡镇农技中心蚕桑科技人员为主,每个蚕桑重点村确保配备1~2名蚕桑科技术员。三是进一步加大桑叶病虫害统防统治力度,重点做好桑叶褐斑病、桑螟、桑天牛、桑红蜘蛛的防治工作。四是切实抓好小蚕共育、大蚕饲育批次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生产,落实蚕房消毒防病措施,全面做好蚕前、蚕期消毒防病工作。五是推广优良的桑蚕新品种,如春季使用871×872、川山×蜀水、芳·绣×白·春,夏秋季使用781×7532、夏芳×秋白,伏蚕使用两广二号。六是总结推广多批次养蚕,变过去年养蚕4批为8~9批,提高设施设备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养蚕量。七是推动仪评收茧,通过价格杠杆,引导蚕农生产优质茧,增加收益。

猜你喜欢
荣县蚕农养蚕
养蚕不易
养蚕记
荣县:严惩欠薪违法行为 欠薪企业列入“黑名单”
荣县:“五重五到位”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躲雨
民国荣县商会档案(上)
民国荣县诉讼档案选录(一)
在养蚕中成长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