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运用过敏煎加味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经验与分析

2017-04-04 04:46吴春艳郭霞珍
世界中医药 2017年12期
关键词:过敏过敏性疾病

张 琳 吴春艳 郭霞珍

(1 北京市亚运村医院,北京,100101; 2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临床运用过敏煎加味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经验与分析

张 琳1吴春艳1郭霞珍2

(1 北京市亚运村医院,北京,100101; 2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过敏性疾病是指在内外因素干扰下,人体免疫系统发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一类疾病。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调查表明,目前全球有22%~25%的人患有过敏性疾病,并以每10年23倍的速度增加,我国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高。因此,对过敏和抗过敏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上个世纪,中国中医药界就此类病创制了方剂“过敏煎”,为临床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本论文将结合本工作室运用“过敏煎”,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经验和体会做一个分析,同时提出病证结合,即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结合,将2者结合有利于中医药临床的运用和疗效的提高。通过分析以求与同道共勉共进,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贡献力量。

过敏性疾病;中医;临床经验;过敏煎

“过敏”源于希腊语,原意指“不正常的反应”。现代医学认为,过敏是因免疫系统把一些原本无害的物质错认为是有害因素,反应过度所形成的。过敏性疾病是指在内外因素干扰下,人体免疫系统发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一类疾病。在人体的生命过程中,正常的情况下,当外来物质进入人体后机体首先要进行识别,并将识别出的有用或无害的物质,吸收、利用、自然排出;将识别出的有害的物质,通过免疫系统驱除或消灭,这就是免疫应答。因此,免疫应答是我们人类保卫自身机体健康的重要防卫功能之一。但是这种应答有时会超出正常范围,导致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进行攻击,这种现象称为变态反应;有时偶有一些物质进入人体后也可导致其免疫系统发生异常反应,也属于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是一种疾病,无端的攻击会损害正常的身体组织,有时免疫系统也会对机体本身的组织进行攻击和破坏,对人体的健康非常不利。

临床上根据Coombs和Gell于1963年提出的分型原则,将变态反应分为I型(速发型)、Ⅱ型(细胞毒型);Ⅲ型(免疫复合物型)、Ⅳ型(迟发型)。平时我们所谓的过敏属于Ι型变态反应的主要代表,在临床诊治中又将其分为过敏反应和过敏性疾病。过敏反应是机体对致敏原作出异常反应的全身综合征,如起红色的风团,搔痒,片状红疹有的短时间内消退,有的持续时间相对长一些;当过敏累及某特定器官及组织,可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如荨麻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花粉病、某些皮炎等。

1 中医对过敏与过敏性疾病的认识

中医无“过敏与过敏性疾病”之称,但对于有关过敏与过敏性疾病的病因与病机、症状与治疗的记载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已有之。如《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岐伯曰:“振埃者,阳气大逆,上满于胸中,愤瞋肩息,大气逆上,喘喝坐伏,病恶埃烟,饐不得息,请言振埃,尚疾于振埃。”饐,音噎,古噎字。形容咽部被堵塞,呼吸不利。这段经文说的是运用“振埃”这种针刺方法,是针对阳气逆上,充满于胸中,胸部胀满,呼吸抬肩,或胸中大气上逆而致气喘有疾声,坐伏不能平卧,害怕尘埃与烟熏,咽部噎塞呼吸不畅这样的疾病,治疗这类病,疗效很快,比所讲的振落尘埃还要快。可见古代就有类似于当今所言之过敏性哮喘,发作时来势汹汹,治疗得当很快就能缓解。再如《素问·阴阳别论》所说:“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素问·通评虚实论》也有“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的记载。喘,指气喘。鸣,指喉间作声。《素问·太阴阳明论》将此称为“喘呼”,其言:“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府,阴受之则入五藏。入六府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喘呼,也就是喘息而呼鸣有声之义。中医“鼻鼽”的病名,最早见于《素问·脉解篇》,其曰:“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礼记·月令》也有“鼽嚏”之名,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解:“鼽,出清涕也”,临床以反复发作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特征。可见“鼻鼽”病名所指,类似于今天的过敏性鼻炎。除此,《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还记载了类似于现今所谓的荨麻疹一类的过敏性疾病的特点,并将其称之为“隐轸”,其言:“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金匮要略》称“瘾疹”,如《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又《诸病源侯论·风病诸候下》中说:“人皮肤虚,为风邪所折,则起隐轸”“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轸”;在《小儿杂病诸候五》中又说:“……风入肌腠,与血气相搏,结聚起,相连起隐胗。风气止在腠理,浮浅,其势微,故不肿不痛,但成隐胗瘙痒耳”,巢元方在文中指出了本病形成的原因病机,不仅与风气有关,还与“血气”和寒、湿等邪气也有关系。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专设“隐轸”一节,列治方二十七首、灸法一种。宋金元时期诸多医家列专篇专论,举专方专法诊治本病,朱丹溪在《丹溪心法·斑疹》中对本病的发生提出了“瘾疹多属脾”的见解,相较之下,此时期对该病的认识有了深化和发展;明代医家王肯堂在张杲《医说》提出“疹子先自肠胃中出,然后发于外,宜服葛根升麻及绵煎散之类”后,他在《证治准绳·疡医·瘾疹》中提出“风(瘾)疹入腹,身体重,舌强干燥”和“瘾疹入腹,亦能杀人”,说明当时医家已经认识到瘾疹不仅可发生在体表皮肤,也可发生在腹内肠道,看到了瘾疹的另一个变化趋势,犹如现在的过敏性结肠炎等。到了清代,医家们对瘾疹的认识日益深化,内容日益丰富。如对病因病机的认识,阳气亏虚兼受风邪致病多属于本虚标实,体质特禀。而在治疗上也有多种办法,比如:针刺法、灸法、外洗法、穴位贴敷法、汤药口服法等。治疗原则常以扶正固本、祛风解表为主,久病者因易使正气亏虚、脏腑功能虚弱、经络气血不和,须兼顾调理脏腑、调和气血等可见内经以降,医家们对过敏与过敏性疾病的认识与治疗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不断深化,相关的论述,从病因、病机分析,到辨证分型和诊断治疗。

2 中医过敏煎加味在治疗过敏性疾病中的运用

2.1 过敏煎的组成 过敏煎是在上一个世纪70年代临床应用中形成的经验方[1],后经张伯衲教授加减为防风、金银花、银柴胡、乌梅、五味子、生甘草6味药各10 g组成。方中防风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止痒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防风有抗过敏及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2]。乌梅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血,生津等多种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乌梅对豚鼠的蛋白质过敏性及组胺休克,具有对抗作用[3]。在研究中还发现防风与乌梅配伍后在体外抑制肥大细胞分泌组胺、PAR-2表达的作用明显增强[4],在本方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兼能凉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银柴胡不仅具有清热凉血功能,还具有抗炎和治疗过敏性疾病等作用[5]。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宁心安神,药理作用有镇咳及免疫增强作用[6]。金银花清热解毒,宣散风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7]。生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现代研究表明甘草中含有的甘草酸及黄酮类成分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等作用[8]。大量的临床报道证明过敏煎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方面有较好的疗效[9]。依据中药的药物功效和现代药理研究可知,它的配伍应用不仅与临床病证所出现的邪在外脉络气血受阻,皮肤起红色的风团,搔痒,片状红疹等症状相关;在内肺络气血受阻,伤及鼻窍,常见咳嗽咽痒,鼻塞、喷嚏、流清涕等症状相关。同时也发现其药理作用有调节控制现代生物医学所研究的人体过敏反应和过敏性疾病。虽然这是一张病证结合所创立的临床经验用方,但其功效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提升其应用价值。

2.2 过敏煎加味临床验案举隅 病例1:过敏煎加减治疗哮病(过敏性哮喘)。

患者,女,71岁,初诊时间2015年12月22日。主诉:咳嗽喘憋7 d,加重2 d。现病史:7 d前择荠菜后出现咳嗽,伴喘憋,喉中有哮鸣音,皮肤瘙痒。2 d前喘憋加重,咽喉部有痰,质粘色白,能咯出。咳喘夜间加重,影响睡眠,甚者每晚只能睡2 h,无发热。2~3次/d,小便不黄。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既往史:有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史,但能规律服药病情稳定,偶有胸闷心悸的症状。询问得知其有过敏性哮喘病史,并对牛奶、花粉、鱼类、尘螨等过敏。依据刻下所见临床表现中医诊断为哮病;为外邪入络,循经犯肺之证,治以祛邪通络,养血补气,清肺止咳之法,方用过敏煎加减治疗如下:

金银花10 g、银柴胡10 g、乌梅10 g、五味子10 g、防风10 g、生甘草10 g、当归10 g、川芎10 g、赤芍10 g、白芍10 g、生地黄10 g、熟地黄10 g、地龙25 g、丹参30 g、桔梗15 g、苏子15 g、炒栀子10 g、炙黄芪20 g、党参20 g、麦冬10 g、黄芩10 g。共7剂,水煎服,1剂/d,分3次服。

该患者服药1周后复诊,诉咳嗽喘憋明显好转,已无哮鸣音,无瘙痒,偶有咳嗽,痰较前减少,病情趋于缓解。继用上方去炒栀子10 g、黄芩10 g,共7剂,依据患者晚间咳喘容易加重的特点,改为每晚睡前服食1次,2 d服用1剂药,以善其后。

分析:该患者为老年女性,有过敏性哮喘病史,又对多种物品过敏。本次发病是因择荠菜后引起,起病急,发展较快,符合外邪中风邪侵袭人体而发病的特点。风性浮越,为阳邪,具有轻扬、开泄的特性,轻扬则易上浮,开泄则易外越,从外入内,易伤肺络。患者咳嗽、喘憋及皮肤瘙痒等症状明显,依据临床对该病的认识,结合中医辨证我们采纳了以过敏煎为主方加减治疗。依据中医基础理论,遵循“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则,加用四物汤、丹参、地龙加强养血活血通络的功效。又量其患者年事已高,曾有过敏性哮喘病史,肺主气而司呼吸,故配以益气清肺之品,增强身体抵抗外邪的能力,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病例2:过敏煎加减治鼻鼽(相当现在的过敏性鼻炎)。

患者,女,36岁,初诊时间2016年2月23日。主诉:打喷嚏、流清涕1 d。现病史:患者当日外出去植物园游玩,期间突发鼻痒、连续打喷嚏和鼻流清涕,鼻塞,无咳嗽、咽痛、皮疹。近期大便1次/d,小便正常。舌淡暗,苔白,脉沉。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依据刻下所见临床表现中医诊断为鼻鼽;为外邪袭表,鼻络不通之证,治以祛邪通络,以利鼻窍之法,依据病症特点符合过敏性反应特点,故方仍选过敏煎加减治疗:

金银花15 g、银柴胡10 g、乌梅10 g、五味子10 g、防风10 g、生甘草10 g、辛夷花10 g、川芎10 g、白芷10 g、生黄芪10 g、当归10 g、赤芍10 g、白芍10 g、炙黄芪20 g、炒白术10 g、炒神曲10 g。共7剂,水煎服,1剂/d,分3次服。

患者于3月15日再次前来就诊,自诉服7剂汤药后鼻炎症状明显好转,故未再服药,此次因近日在外跑步后再次出现鼻痒、鼻塞、流清涕前来就诊,沿用原方,炙黄芪用量改为30 g、另加茯苓10 g,以加大补气卫表能力;加用辛夷花10 g、川芎10 g、白芷10 g以增强鼻窍的通利,继服7剂,每晚睡前服食1次,2 d服用1剂药,以善其后。

分析:该患者为青年女性,有过敏性鼻炎病史,本次发病诱因与冷空气及花粉有关,正如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所说:“夫津液涕唾,得热即干燥,得冷则流溢不能自收,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患者常在外出后出现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观其舌淡暗苔白,脉沉,结合辨证我们认为该患者发病与脾肾不足相关,肺开窍于鼻,有赖于脾气的充养,李杲在《脾胃论·肺之脾胃虚论》中就指出“为脾胃虚则肺最受病”可致肺气宣降不利。可见,本病病位在肺,其本与脾胃相关。所以我们在治疗中应用过敏煎祛邪通络,利鼻窍的同时,也加用了补气健脾之品,做到了内外、标本兼治,病情缓解较快。

3 病证结合,继承发展,增强疗效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目前全球有22%~25%的人患有过敏性疾病,并以每10年23倍的速度增加,我国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高[10]。根据我国北京地区的统计,在一般人群中过敏的发病率约为15%。太平洋有些地区的过敏性疾病甚至高达50%。进入21世纪以来,该病已成为最常见的全球性疾病之一。因此,对过敏和抗过敏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查阅中医文献和临床相关医案,分析中医临床对此类病症的治疗,发现中医学虽然没有过敏反应或过敏性疾病的称谓,但是自古已有与其相关的记载,常见的病名有“鼻鼽”“咳嗽”“哮病”“瘾疹”“紫斑”等等。依据症状记载“哮病”是一种突然发作,以呼吸喘促、喉间哮鸣有声为临床特征的呼吸道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过敏性哮喘;“瘾疹”是皮肤出现红赤色或白色的疹块,以突然发作,痒而不痛,成团连片,发无定处,时隐时现,疹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过敏性皮炎等等。针对凡此种种过敏性病变,中医在治疗方面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如《黄帝内经》中针灸用的“振埃”疗法,历代还总结出了不少有效的经验方,尤其是当今常用的“过敏煎”,药方简单,疗效显著。在临证治疗中,我们结合辨病,针对过敏反应或过敏性疾病采用以“过敏煎”为基础,结合辨证加减配伍疗效很好,值得推广应用。在运用中我们查阅和分析中医临床治疗相关文献,也体会到辨病与辩证在临证治疗中2者具有互补作用,2者结合有利于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中的运用。

3.1 病、证、症3者的区别与联系 病,从词义上说指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病,中医学认为即疾病,它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病变过程。它包含和反映了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与根本矛盾。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是患者异常的主观感觉、行为表现或是医生检查患者时发现的异常征象。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由此可见,病与证,虽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症状和体征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疾病和证候都由症状和体征构成。由于“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所以中医学在临床治疗中强调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就成为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

3.2 辨病与辨证的联系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情况下对于外界有害因素作用的一种反应,其特点是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受到限制而降低,体能下降,处于不健康的状态。而证候则是人体疾病过程中典型的反应状态,因为致病因素不管多么复杂,总是作用于特定的人体,并通过人体的反应状态而表现出来。“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临床上中医就是运用自己的感官直接从这些反应状态中获得病理信息,并通过医生的分析、综合,而最后辨析和判定为某种“证”,这就是辨证的实质。所以,中医学的辨证,是从机体反应性的角度来认识疾病,是从分析疾病当时所表现的症状和体征,来认识这些反应状态的内在联系,并以此来反映疾病本质的临床思维过程。所以中医学对病的认识是很早就有的,比如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文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要20多种病名的记载;《山海经》中记载的病名,如瘿瘤、痔、痈、疽、痹直到目前仍在应用;中医学现存的最早的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有了针对专病的方剂,比如生铁落饮治狂,兰草汤治脾瘅,鸡矢醴治鼓胀等;《诸病源候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还采用以疾病为纲,分析病因病机,辨病用方,辨病用药,一病一主方的治疗思想。如宋代《类证活人书》所言“因名识病,因病识证,如暗得明,胸中晓然,而处病不瘥矣”;也有医家认为,欲治病者,必识病之名,一病必一方等等诸多论述。可以说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是既辨病又辨证,并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辨病和辨证是从不同角度认识疾病的思维方法,2者最终目的一致,都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从用“过敏煎”治疗过敏反应或过敏性疾病有很好疗效的临床实践中,我们认为,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对继承发展提升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1]方药中,邓铁涛,李克光,等.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272.

[2]金京哲,甘春玲.防风的药学研究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8):410-411.

[3]阮毅铭.乌梅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概述[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5):793.

[4]吴贤波,朱海燕,李向,等.基于蛋白酶激活受体2表达研究药对防风-乌梅抗过敏的配伍机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10):682-685.

[5]王秀芬,由会玲.银柴胡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2,27(3):43.

[6]刘丽华,刘登湘,马鸣,等.五味子提取物预防辐射所致免疫损伤的实验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12,24(2):108-110,115.

[7]于良富.金银花研究发展概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1):147-149.

[8]郑云枫,娟花,冷康,等.甘草属Glycyrrhiza L.植物资源化学及利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5,17(10):1096-1108.

[9]燕迅之,张运刚.过敏煎加减治疗荨麻疹验案1则[J].吉林中医药,2013,33(1):96.

[10]钟南山.支气管哮喘——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35.

ExperienceandAnalysisofTreatingAllergicDiseasewithModifiedGuominDecoctioninClinicalPractice

Zhang Lin1, Wu Chunyan1, Guo Xiazhen2

(1TheHospitalofAsianGamesVillage,Beijing100101,China; 2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

Allergic disease refers to a kind of disease caused by abnormal reaction of human immune system under the interferenc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survey, 22% to 25% people in the world are suffering from allergic diseases, and it is increasing 23 times every 10 years, so is the incidence increasing in China. Therefore, the allergy and antiallergic issues have gained much more attention. In the last century, “Guomin Decoction” was developed by Chinese medicine field, providing ideas and method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allergic disease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diseases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dGuomin Decoction” in this studio, and proposed the combination of disease and patter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reatment based on diseas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based on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Both combinations are beneficial to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analysis is shared together with fellow colleagues, and contributes to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Allergic disease;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experience; Guomin Decoction

R259;R249.1

B

10.3969/j.issn.1673-7202.2017.12.046

北京市朝阳区中医药薪火传承工程项目(朝卫通字〔2014〕281号);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薪火传承“3+3”工程,程士德名老中医研究室(2007-SZ-B-06);国家自然基金(39770888)——“肾应冬”生理机制的研究

张琳(1973.5—),女,硕士学位,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研究,E-mail:helen-4321@163.com

郭霞珍(1950.11—),硕士学位,教授,北京中医药“双百工程”指导老师,研究方向:中医藏象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2017-08-08收稿 责任编辑:张文婷)

“国风养心杯”有奖征文通知

为了更好的交流养心氏片临床使用经验,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交流学术平台,《世界中医药》编辑委员会与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决定自2016年5月1日起,共同举办“国风养心杯”有奖征文活动,征文具体要求如下:

征文内容:1.养心氏片临床疗效观察:

例如:养心氏片在改善稳定性冠心病及PCI术后心功能不全体征及症状,心律失常、糖尿病等相关并发症,围绝经期综合征,躯体症状障碍等临床疗效观察。

2.同类产品比较应用的研究总结。

征文要求:1.论文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论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严谨、结果真实可靠,5000字以内为宜,未公开发表及未在全国性会议上交流过。

2.论文请按“题目、姓名、作者单位、邮编、摘要、关键词(以上中英文),正文、参考文献”的顺序排列。如多名作者,请在姓名右上角标明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及第三作者的数字序号,每篇论文作者一般不超过5人。

3.论文摘要为300~400字,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简要内容。

4.论文后可附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如:

①(书)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年月、页码;

②(期刊)作者姓名、文章名、期刊名、年份、卷(期)、页码。

5.论文标题下请注明作者姓名、职称、工作单位、联系方式、邮箱及邮编。参选者请保留底稿。

稿件评审:本次活动的所有征文均由《世界中医药》杂志编辑部组织专家进行审阅并评选出优秀论文,获奖者均可获得一定的奖励。获奖文章将在2016-2017年《世界中医药》杂志正式发表,刊发前将专函通知获奖论文的第一作者,如有其他发表需求请电函。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将保留上述活动的解释权利,并拥有对来稿的处理权和各种媒体的使用权。

投稿方式:所有论文请以Microsoft Word电子文件形式,发至growfulmkt@163.com,并注明“养心氏片有奖征文”字样;或致电:0532-86058972,18660222858。

联系人:刘先生。

截至时间:2017年12月31日(以电子邮箱收到日期为准);所有征文恕不退稿,请自留底稿。

凡参加本项活动的第一作者均可获得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赠送的精美纪念品。

欢迎广大临床医生踊跃参加本项活动!

猜你喜欢
过敏过敏性疾病
过敏8问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过敏性鼻炎别再吃冰了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长蛇灸联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远离季节性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