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丛集性头痛血流变化的临床价值

2017-04-04 16:22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4期
关键词:经颅头痛多普勒

丁 斌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 脑电图室, 江苏 泰兴, 225400)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丛集性头痛血流变化的临床价值

丁 斌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 脑电图室, 江苏 泰兴, 225400)

丛集性头痛;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流变化; 价值

丛集性头痛初感一侧眼及眼眶周围胀感或压迫感,数分钟后迅速发展为剧烈胀痛或钻痛,并向同侧额颞部和顶枕部扩散,同时伴有疼痛侧球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出汗、眼睑轻度水肿,少有呕吐。60%~70%患者发作时病侧出现Horner′s征,一般持续15~180 min, 此后症状迅速消失,缓解后仍可从事原有活动。本研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院2012—2014年门诊就诊以头痛为主诉,经诊疗确诊丛集性头痛的患者57例,其中男45例,女12例,年龄17~55岁,平均34岁,其中<20岁3例, 20~50岁47例, >50岁7例。57例患者中,伴有头昏5例,伴有高血压7例,伴有糖尿病2例, CT及MRI排除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病变体征。

采用德国DWL公司MDP 1325 TCD仪,对57例患者进行检测,患者平静呼吸下取仰卧位, 2 MHz探头于颞窗探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 取俯卧位枕窗探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 记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舒张期血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及动脉指数(PI), 观察频谱波峰波谷形态,监听频声差异。

TCD诊断标准: 血管痉挛表现: ① 颈内动脉系统以MCA为例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120 cm/s, 平均血流速度(Vm)≥72 cm/s, 椎-基底动脉系统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72 cm/s, 平均血流速度(Vm)≥50 cm/s, 可伴有涡流杂音及频谱形态改变。② 血流多普勒频谱峰形尖锐, D峰前切迹加深,如合并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减退,随血管痉挛缓解后,频谱形态由尖锐转为波峰融合。③ 血管搏动指数可随检测血管流速的变化, PI值变化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或正常。④ 两侧血流速度可相差≥30%。以上有1项发生改变可判定异常。临床上对所有患者给予高流量面罩吸氧、口服西比灵、舒马曲坦、维拉帕米等治疗。

2 结 果

57例患者就诊首次检查TCD结果均符合血流速度大幅增快的血管痉挛表现,其中单纯颈内动脉系统受累38例(66.7%), 单纯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11例(19.3%), 同时受累8例(14.0%), 符合动脉硬化性血流改变的5例(8.8%)。经临床治疗7 d后复查,符合正常的46例(80.7%),符合血管痉挛表现血流改变的6例(10.5%), 其中单纯颈内动脉系统受累5例,单纯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1例; 符合血流速度减慢的5例(8.8%), 其中单纯颈内动脉系统受累1例,单纯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3例,同时受累1例。

3 讨 论

头痛是神经内科就诊患者的常见主诉,丛集性头痛是所有头痛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属于血管性头痛之一,多见于青中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是一种周期性、丛集性、发作性、部位固定于一侧眼眶及其周围的头痛。本文样本中年龄跨度大,但确诊后发现主要集中在20~40岁的青中年,平均年龄34岁,慢性病种中较低发作年龄,男性占大多数,符合丛集性头痛的高发年龄段。

丛集性头痛发病诱因复杂,发作无明显先兆,多数可自行缓解,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多数是反复发作或不能缓解,难以忍受巨大痛楚而来求助,其临床体征较为明显, CT及MRI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病变,经TCD检查,所有样本病例均符合TCD检查诊断异常标准,准确率极高,所有样本病例经临床按针对丛集性头痛的对症治疗,所有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其中无头痛主诉的51例(89.5%), 诉症状缓解仍然头痛的6例(10.5%), 说明针对性治疗效果显著。其中治疗后TCD检查表现为血流减慢的5例都是45岁以上的患者,其中4例TCD检查符合动脉硬化性血流改变,说明治疗后血流速度下降,恢复到患者发病前的水平,针对丛集性头痛治疗效果值得肯定。可见TCD作为一种无创的有效判断脑血管功能异常的有效手段,在丛集性头痛的诊断筛选和判断治疗效果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结合临床体征和患者主诉可以快速鉴别诊断,可多次重复检查,无创无辐射,价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

[1] 华扬, 高山, 吴钢, 等. 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及诊断标准指南[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2008, 5( 2): 197-222.

[2] 江艳丽.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血管性头痛的诊断[J]. 陕西医学杂志, 2003, 32(3): 228-229.

[3] 温小丽. 经颅多普勒检测1335例头痛、头晕患者脑动脉血流变化[J].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7(5): 834-834.

[4] 温雪娟, 苗晓敏, 王大庆, 等. TCD?新指标对血管性头痛病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1, 17(3): 231-232.

[5] 王玉珍. 典型偏头痛间歇期脑血流动力学分析[J]. 华夏医学, 2004, 17(3): 341-342.

[6] 郭小蓝, 肖芝豹. 血管性头痛90例的临床及经颅多普勒分析[J].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3, 16(3): 155-156.

R 747.2

A

1672-2353(2017)24-050-02

10.7619/jcmp.201724015

2017-07-11

猜你喜欢
经颅头痛多普勒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头痛应该灸哪里?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头痛与口疾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远离头痛的困扰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β-HCG值对宫外孕早期诊断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车随人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