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家蚕微粒子病预知检查的检出率

2017-04-05 03:14谢琳玲
四川蚕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微粒子蚕种代表性

谢琳玲

(四川省三台蚕种场,四川 三台 621100)

浅谈如何提高家蚕微粒子病预知检查的检出率

谢琳玲

(四川省三台蚕种场,四川 三台 621100)

在蚕种生产中常遇到微粒子病预知检查时检出的微粒子很少,但在母蛾检验时却出现超毒的现象。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这种现象的发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办法,以提高预知检查的检出率,促进家蚕微粒子病的有效防治,提高蚕种生产质量。

微粒子病 预知检查 检出率

家蚕微粒子病(Nosemabombycis)是由微粒子原虫感染而引起的疾病,主要传染途径有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对蚕业生产特别是蚕种生产的危害极大,是严重威胁蚕种繁育的毁灭性病害。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L.Pasteur)于1865-1870年对家蚕微粒子病作了系统研究,花费五年时间终于创立了母蛾镜检方法,剔除病卵,有效防止了胚种传染。后来岩渊、三谷等又辅以预知检查、补正检查方法为无毒蚕种的生产奠定了基础。目前,各蚕种场在蚕种生产过程中都加强了蚕期的预知检查,以便确切掌握原蚕饲养中微粒子病的发生及分布情况,及早发现病蚕、病蛹、病蛾,尽早采取淘汰和消毒等措施,防止家蚕微粒子病蔓延,以减少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保证蚕种生产顺利进行。但根据本人近年的工作体会和对其他蚕种场的了解,发现现在的预知检查和最终的母蛾镜检结果有时呈负相关,即在蚕期和种茧期的预知检查中没有或极少发现微粒子,但在母蛾检验中却出现大量的超毒蚕种,这说明预知检查普遍存在检出率低的问题。然而,要提高蚕种场预知检查的检出率,就须认真分析影响预知检查检出率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提高家蚕微粒子病预知检查的检出率。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工作经验,浅谈如何提高预知检查的检出率。

1 影响检出率的原因分析

1.1 抽样代表性差

从目前的生产实践看,不少蚕种场微粒子病预知检查抽样的准确性不够,样本的代表性差,一是抽样的数量少,代表性不够;二是抽样的方法不正确,影响预知检查的检出率。因此,改进预知检查抽样方法,加强预知检查抽样力度,增强抽样样本的代表性,是提高微粒子病预知检查检出率的基础和重要手段。

1.2 样本处理不当

预知检查一般是在蚕期或蛹期,属微粒子病感染的前期,所形成的微粒子孢子少,影响检出率,所以,抽取的样本应进行检验前处理,使微粒子孢子繁殖集聚,以提高检出率,但生产中往往忽视样本的前处理或处理不当,如对样本没有进行适宜的温湿度和相应的时间保存,磨碎液没有进行离心处理等,严重影响预知检查的检出率。

1.3 检验仪器设备差

目前,部份蚕种场质检室仪器设备条件差,没有离心机,没有恒温培养箱,无法进行样本的前处理,显微镜也比较陈旧,镜面不清晰,影响预知检查的检出率。

1.4 检验人员素质不高

预知检查的样本微粒子孢子数少,要在多个视野中找微粒子孢子并准确判断,要求预知检查的镜检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强烈的责任心,但是,有的蚕种场由于人员调换频繁和培训不到位,检验人员素质不高,影响检出率。

2 提高检出率的措施和建议

2.1 确保抽样的代表性

抽样中样本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镜检的结果,所以,抽样样本的质量至关重要。应在每个饲育区按照各龄规定的蚕头数抽取,并及时装入样品袋内,注明组别、品种、批次、饲育号、抽样时间等。

2.1.1 迟眠蚕抽样。微粒子病是一种慢性病,患病蚕儿迟眠迟起,故在蚕种繁育中每个龄期都要抽取迟眠蚕。在抽样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样本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小蚕期可抽取收蚁2d后不疏毛、体色深暗、体躯瘦小、行动迟缓的蚕,还可以抽一些蚕粪参与镜检。

2.1.2 各龄弱小蚕抽样。选择抽取体躯瘦小、多皱,特别是尾端细小的蚕或者萎缩的病态蚕、迟发育蚕、半脱皮蚕、斑点蚕、迟起蚕等进行镜检。遇特殊情况如蚕儿发育不齐,病态蚕较多时整批蚕应适当增加抽样次数和抽样头数。

2.1.3 蔟中抽样。在上蔟后抽取蔟中死蚕、不结茧蚕、薄皮茧、死笼茧、小茧、不正形茧、蚕粪(20~50粒)等镜检。

2.1.4 蛹期抽样。削茧时每饲育区病死蛹分区抽样,但在削茧和鉴蛹期间,由于每位员工会操作多个饲育区,所以一定要注意样本分区准确,以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对应。蛹期选择抽取裸蛹、死蛹,或体表无光泽、有黑色斑点、腹部膨大、环节松弛、反应迟钝、蛹皮易破的蛹做样本。

2.1.5 发蛾促进抽样。每一饲育批(区)取早熟和迟熟蚕10~100头单独上蔟,用27~29℃的高温和80%~85%相对湿度保护,促进提早发蛾,然后按区分别包样送检。如所取样本中有微粒子病病蚕,经过蛹期微孢子的发育繁殖,可提高检出率,同时根据检测的结果决定该批种茧是否制种。

2.1.6 苗蛾抽样。苗蛾抽样重点在“苗”,要在大批发蛾之前抽样。抽样数量可适当多一些,要明确规定原原种、原种、一代杂交种每饲育批(区)抽取的数量。其次,除苗蛾抽样外,在投蛾前选择淘汰的卷翅蛾、黑环节蛾、焦尾蛾、秃蛾、夹灰蛾、大肚蛾及尾蛾也应分区抽样送检,以达到摸底的效果。

在保证抽样样本代表性的同时,蚕种场一定要重视养蚕后期用具不洁净的接触性感染和制种期蜀柏毒蛾对环境的污染。养蚕后期食桑结束,饲养人员警惕性降低,上蔟时蔟具直接堆放在地上,种茧保护和削茧鉴蛹时用前期被污染的用具(如蚕垫纸)接触蚕茧和蛹体,制种期的蛾灰与蛹、蛾接触。制种期蜀柏毒蛾正是发蛾高峰期,有可能引起病原的传播扩散。微粒子孢子从感染到繁殖并形成新的孢子直至被检出,需要一定的时间,感染时期越早,数量越多,检出的时期就越早。感染时期越晚,数量越少,检出的时期就越晚。如果在种茧保护和制种期微量感染,蛹体和苗蛾镜检时带毒量会很少,检出率就会很低。

2.2 加强镜检人员培训

镜检人员是预知检查工作的主体,高素质的检验队伍是确保检验质量的根本。要加强镜检人员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牢固树立镜检人员的质量意识,明确工作职责,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熟练掌握镜检的业务技能及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严格按照《DB51/T 844-2008桑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规程》中预知检查的要求开展镜检工作,做到检验准确、记载清楚、报告及时。蚕种场要保持镜检队伍的稳定,熟练的镜检人员不能随意更换。

2.3 完善检验仪器设备

检验仪器设备是正常开展预知检查工作的基本条件。检验人员应在检验使用前对检验仪器设备进行调试和校验,凡是对检验准确性有影响的仪器设备,需校准到正常使用状态,维修调试不能达到要求的,应立即停止使用,同时更换和配套完善新的检验仪器设备,如显微镜、高速离心机、恒温培养箱、高温处理室等等,提高预知检查的检出率。

2.4 做好样本的前处理

2.4.1 加强样本保护。每龄抽取的迟眠蚕、弱小蚕、迟起蚕、病态蚕等样本送到品检室后,须进行检验前处理,在温度29~32℃、相对湿度85%~90%的环境中放置3~4d后,再磨碎制样镜检。

2.4.2 严格样本的制样。抽取的每个样本按规定头数置于乳钵或分碗中,进行充分研磨后制样镜检。5龄期蚕儿体型大,制作的样本水分多,可取中肠(中肠是微粒子孢子最早感染的组织器官)或血液制作镜检样本。早熟蚕丝腺特别多,研磨难度大,可采用剪刀将样本尽量剪碎,减小研磨难度。蚕蛹的镜检,为使镜面清晰,减少脂肪球对视线的干扰,可将蚕蛹浸在70℃热水中,经7~10 min后取出,放入增加1倍左右浓度的碱液中磨碎制样镜检。一般预知检查的样本量大、磨碎液多,应尽量采用过滤和离心(3000 rpm,3 min)的方法,通过样本浓缩处理后制样镜检,可大大提高检出率。

2.5 严把镜检质量关

一是镜检人员应熟悉掌握微粒子孢子的属性,微粒子孢子比重大于水,为1.30~1.35,通常沉于样本液的底层,在镜检前一定要先让盖玻片和载玻片充分接触,再调试显微镜,才能看清样本底层的微孢子。二是严格执行检验规程,每个镜检样本的观察视野数一定要看够,不能减少,要求预知检查每个镜检样本观察不少于20个视野。三是当天镜检结束后,应及时对镜检用具如试管、玻片、研磨棒、乳钵、碗、点样板等进行清洗后,用1%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浸渍30min消毒,有毒样本所用的工具用浓盐酸液浸渍2h后,清洗干净才能再次使用,防止污染,确保检验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要提高家蚕微粒子病预知检查的检出率,须各生产班组和品检室认真严格进行每项工作,才能提高检出率,达到预知检查的目的,减少超毒蚕种,提高蚕种质量,提高蚕种场经济效益。

谢琳玲(1977-),女,大学,农艺师,从事蚕种检验工作。

猜你喜欢
微粒子蚕种代表性
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简介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十点体会
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控体会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闽台地区代表性道地药材
广西家蚕原种微粒子病发生情况调查*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勉冲·罗布斯达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