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社交中的差序格局变革

2017-04-06 03:02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2期
关键词:差序格局社交

(郑州大学 河南 郑州 475001)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社交中的差序格局变革

李燕琳

(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75001)

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基础形成的"差序格局"的乡土基层结构。微信是以强关系为主导的熟人社交应用,他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呈现出了一种新的人际交往结构。本文通过分析移动互联网的社交模式和差序格局在微信的“沟通”“传播”“接收”“效果”等方面总结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在微信传播中的现状与变革。

微信;差序格局;强关系

一、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一词原在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用来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在现实社会中,不仅仅是局限在乡村中,每个人都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而表象的差序格局的强弱直接反应的不仅仅圈子的大小和关系的远近,而且还是一种以己为中心的固定关系。

二、微信扁平网络中的差序格局

(一)微信平台人际交往过程分析。微信中的网络社会关系也是以个人为中心形成的一个关系网络,它是将现实社会中的关系复制到虚拟空间中,因此其形成的社交网络一部分就是现实社会人际关系的映射。微信使得传统的差序格局有了新的时代意义,在费孝通指出的差序格局中,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交网络中,距离中心越远波纹越淡,掌握的中心信息越少。在微信形成的社交网络中,这一定律并不是绝对的。

微信朋友圈也同样适用差序格局的框架,家庭成员是微信人际网络中的第一批也是最重要的一批成员。他是依靠血缘关系为基础而建立的。交流的频次和关系的远近亲疏直接相关,远方的表哥没有自己的亲姐平时聊天的频率多,尽管都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网络社交关系,但依然以现实社会中建立起来的情感基础为线上交流的根基。但这只是在平时的聊天时和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有着同样的关系层,但是表现在朋友圈里这种面向大众式的信息的交流就减弱了现实生活中的差序格局。

(二)朋友圈与标签功能的使用。我可以在朋友圈中知道远方表哥升职加薪,尽管他并没有在微信的交流中第一时间告诉我,但是我可以通过他在朋友圈中的分享知道这件事,在信息的接收的时效性上我和他圈层关系中最亲近的人得到了同样的消息,这就说明朋友圈的自我呈现在某方面削弱了现实生活中的因差序格局所带来的信息的多少,并不是距离社交中心越远的那层关系所得到的信息越模糊,这时差序格局已不能准确地描述人们的社交关系网络。

微信的标签功能使得其圈层传播的定向性更加复杂。关于表哥“升职加薪”一事可能很多人都可以看到,因为这种正面的的积极表态可以增加他的印象管理,但是如果是负面的,比如抱怨生活的艰辛,碍于不想让父母担心,可以把这条朋友圈屏蔽父母,尽管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是关系网络中距离自己最近的一层,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却处于信息被动甚至完全不知的情形,这也说明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在微信朋友圈中并不是一定的。

(三)微信红包中的人情世故。送礼是中国社会里维护关系增进感情的一种传统而微妙的行为。2015年的春晚,微信的红包互动确实成了家家户户备受欢迎的一道年夜饭,从微信官方的数据来看,除夕当天微信收发信息总量为143亿次,微信朋友圈信息总量为2.6亿次,全球摇一摇的总次数超过了110亿,最高峰值为每分钟8.1亿次,全球有185个国家参与了摇一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收发红包、抢红包不仅是一种全民狂欢,而且这种狂欢还建立在人情维系的变通之上。红包演变成微信社交中人际关系维护的润滑剂和利益换取的中介手段。

但是在扁平网络的关系结构中,微信红包解构了传统的习俗和人情关系,重新建构了一个平等的人际关系。中国传统的习俗中,发红包一般是长辈发给晚辈,但在微信扁平网络的差序格局下,发红包演变成像送祝福一样随意的事,在原有的社会等级关系上,人际关系在微信红包中重新建构。同辈之间发红包增进感情,朋友之间发红包强化关系,甚至微信红包可以作为扩散人际关系、娱乐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甚至办事前的“招呼”,办事后的“答谢”都可以通过一个线上的红包来表达。微信红包这种病毒式的扩散对人际关系的发展作用明显。最终,打破传统的差序格局,形成一个不断变更的人际脉络。

三、差序格局下微信社交的公与私

(一)“强关系”的圈层社交。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在其发表的《弱连带的优势》一文中指出,关系强度是指人与人在关系中的四个方面的总和,包括交流时间的投入、彼此的情感强度、亲密度以及互惠性服务的内容,据此可将关系划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两种。

微信其实就是“差序格局”中所描述的熟人社会关系网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跟亲人朋友联络的比重占到总体社交比例的82.1%,我们通过朋友圈的分享来了解别人的生活,同时也把自己的日常分享到朋友圈中让大家看到。除了交流,我们都是通过微信朋友圈的圈层传播来了解你的关系网络中的其他人的信息,不同于QQ和微博,我们在动态的评论下面看到对方其他好友的评论,也可以随心情加陌生好友,但是微信的评论只能是双方的共同好友才能看到,所以社交圈还是局限在熟人关系网络,除了工作需求日常的交流频次也和现实社会中形成的差序格局是相类似的结构。并且通过微信朋友圈的点赞和评论可以加强原本就很亲密的朋友,也可以缓解不太熟悉的两个朋友的尴尬,加深彼此的熟悉度。

(二)“弱关系”的跨屏社交。很多时候我们的转发行为是有亲疏之别的。我们转发的内容更多是发生在“强关系”的社交分享过的信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和信息的复杂性,使我们在接收信息的时候对于“亲近的人”分享的信息会多一份关注和信任,信息的传播范围也就更容易扩大。我们经常看到朋友A在朋友圈中发到“#转发#……”,以A为中心,他在帮自己社交圈中的某一好友转发,但在我们看来,这则消息的原主可能并不认识,在这个以熟人关系为主导的社交圈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来自陌生人的消息,由此得出在“强联系”的基础上,微信在信息传递上实现了“弱关系”的增强,延展了社会“弱连带”关系。如2016年11月末,一篇《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软文刷爆了朋友圈,看到亲朋好友都在转发,出于从众和对朋友的信任,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件事的发展脉络就跟风转发,这篇私人事件的文章一瞬间成了一个公众事件,“强联系”的熟人社交演变成“弱联系”的跨屏社交,尽管最后这件事的结果让很多人倍感失望,这也说明尽管在熟人社会的朋友圈,信息的流动也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

微信社交模式是基于费孝通提出的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的“熟人社会”,其在网络平台中形成的“差序格局”已经将传统的人际交往结构进行了瓦解与重组,但是仍然呈现出一种以“强关系”为主导的人际关系,但是又不同于传统社会中的差序格局。基于熟人社会的微信传播效果呈现出两种态势,一种是“强联系”的圈层传播,即信息的交流与朋友圈的点赞可以增强原有的关系,同时加深不熟悉的朋友的感情。第二种是“弱联系”的跨屏传播,朋友圈的转发与分享可以使得信息的传递在某些时候实现聚众的力量。微信对于中国人际交往模式的改变只是停留在工具上的变革,并不会颠覆传统的沟通模式,是对中国传统人际关系在人际传播空间中重要性的一种验证。想要从根本上改变人际关系,还需回归传统面对面的社交框架中。

[1]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4

[2]宋杰、梁伯瀚.从费孝通的差序格局到社交网络的ICU[I].互联网天地.2010(03)

[3]范红霞.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与社交模式变革-以微信传播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6.8

[4]潘广芝.熟人社会的隐喻与延伸[D].辽宁:辽宁大学,2015.5

李燕琳(1992-),女,汉族,河南安阳人,硕士,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

猜你喜欢
差序格局社交
善恶人格的特质差序*
高职院校“技术差序”育人体系研究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从“差序格局”到“差序治理”
——概念跨学科移用现象的分析与反思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乡村慈善的“差序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