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车务前期介入工作研究

2017-04-06 22:47李云欢上海铁路局运输处
上海铁道增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车务行车高速铁路

李云欢 上海铁路局运输处

高铁车务前期介入工作研究

李云欢 上海铁路局运输处

针对上海局高速铁路陆续开通的形势,就如何确保新建高速铁路车站站场平面布局、设施设备运用、行车房舍、人员准备等能够满足高铁车站联调联试及运营管理需要,提出高速铁路车务前期介入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建议。

高速铁路;前期介入;车务管理

随着高速铁路的陆续开通,高速铁路车站在设备条件上的先天不足,如特殊的信号联锁设计导致分散自律功能应用受限、道岔融雪装置未同步设计、车务用房布局不合理等,正日益影响着高速铁路车站的运营安全和作业效率。作为行车管理单位,如何确保新建高速铁路车站站场平面布局、设施设备运用、行车房舍、人员准备等能够满足高铁车站联调联试及运营管理需要,应该从高铁建设开始提前介入,从技术设计、设备选型、人员准备、技术规章制定等方面逐项对接落实,为高铁开通运营安全和持续平稳奠定基础。

1 前期介入的意义

(1)有利于勘察设计单位完善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促进项目设计与运输作业需求紧密衔接。同时车务站段根据高铁新线技术设备条件,合理配置岗位人员,合理设置管理机构,合理规划新线人员调配并组织参加高铁培训。

(2)有利于联调联试前准备工作顺利完成。车务站段与建设单位开展对接,能提前掌握高铁新线建设进度,对车站生产、生活用房进行现场确认,协调建设单位对建设问题进行纠缺,参与新线静态验收并建立问题库;收集行车技术资料,制定联调联试期间管理制度,组织开展联调联试培训,及时完成车站进驻前各项准备工作。

2 前期介入工作的要求

2.1 初步设计阶段

车务站段在路局相关部门的组织下,在新线的初步设计阶段对项目的总体设计、施工组织、运输组织、车站布局、信号设备选型提出审查意见。

(1)结合既有设备运行、运营管理、运输能力等情况,从运输需求、站场布局、生产生活设施布局和配套标准等方面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研究,提出审查意见。

(2)了解项目设计内容、相关设计方案,对高速车场独立设置、多方向车站与线路所的比选、一站多场车站场间联络线设置、车站动车存车能力等提出优化设计建议,整理行车专业有关需求,努力将行车专业相关意见纳入审查意见中,为运营创造良好条件。

2.2 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要求车务站段在路局相关部门的组织下,按照铁路总公司有关设计规范和文件要求对施工图设计进行审查,确保设计方案满足实际运营管理需求,尽量避免实施过程中的变更。根据已批复的初步设计方案,车务站段负责对车站信号设备平面布置图、车站站房图等相关专业施工图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审核涉及本单位生产生活、设备设施配置的合理性、完整性等内容。

(1)车站信号设备平面布置图审查。审查站场布置是否合理,旅客列车到发线是否全部按C2贯通设计,平行进路设计是否满足符合运输作业需求,线路所是否需要纳入邻近车站远程控制,联锁设计是否能适用于CTC系统分散自律功能,是否设置道岔融雪装置,设备配置是否符合总公司《技规》(高速铁路部分)、《上海铁路局高速铁路行车组织细则》。

(2)车站站房图审查。核实确认行车室面积、位置、功能,一站多场、线路所的行车室设置地点,在车务用房中选择间休室(必须邻靠行车室)、备品间设置地点,行车室附近要有仅供内部使用的卫生间;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要单独考虑应急行车人员、货场调车组人员、列尾作业人员生产用房;对房屋内配套的暖通、照明、网络、给排水、供配电、伙食团等方面需求进一步明确,提出意见和建议。

2.3 车站管理方案设计阶段

车务站段应研究高速铁路车站接管方案,初步形成岗位配置、车站管理模式、人员调配及教育培训方案。

(1)根据车站信号设备平面布置图,对新建高铁车站采取的分散自律控制方式、需设置的行车岗位以及班制提出意见和建议。

(2)结合车站地理位置、车站规模、车站数量、车站作业量、原有管理体系,对新建高铁车站管理模式、机构设置进行研究,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3)研究提报车站岗位安排及生产人员配置建议方案。对现有具备高铁准入资格的行车人员,以及对普速铁路符合条件拟任高铁行车人员条件的车站值班员进行调查,对存在缺口的作业人员形成调配方案。

(4)制定高铁行车人员培训方案,适时组织参加路局高铁车站值班员(车务应急值守人员)培训班,组织相关人员前往高铁车站进行学习。

2.4 车站接管介入阶段

接管介入阶段要求车务站段召开专题研究部署,开展对接和实地查看,开展高铁人员培训,进行规章办法准备和物资准备等工作。

(1)专题研究部署各项准备工作,由车务站段行政主要领导组织召开专题准备工作会议,研究联调联试管理制度、技术规章修订、行车备品用品配套准备、行车人员调配、后勤保障等具体工作推进事项,以静态验收、动态验收、运行试验、安全评估、开通运营为分步节点,明确各时间节点的工作目标。会上成立由分管领导负责、专业科室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人员分工及工作职责。会后形成开通准备工作责任展开表。

(2)与客专公司、建设指挥部、建设单位对接,收集各标段建设单位工程范围及联系方式,掌握剩余工程进度及主要工作量,建立联系方式,建立定期现场检查、沟通、协调机制。

(3)收集本单位管辖车站相关工程初步设计批复方案,施工图及说明文件、设计变更相关资料、设备技术说明书等资料,为后续介入及联调联试工作做好准备。

(4)与站房施工单位对接,前往车站现场检查。检查车站生产、生活用房相关功能是否完善,是否按图施工,是否满足联调联试进驻需要等。

行车室。行车室面积满足作业需要、朝向正确;室内有开窗通风条件,具备架设通信外接天线条件;网络、电话、电源端口预留足够;线槽管道相对集中、入墙暗敷;需安装在墙上的开关控制设备镶嵌在墙体内;室内空调不应采用机房精密空调;尽量选择铺设静电地砖。

间休室。间休室应与行车室在同一楼面,原则上邻靠行车室,并具备与安装行车室同步电话条件。

卫生间。行车室附近应设内部专用的卫生间。困难条件下与候车室共用卫生间时,应考虑补强。

供电、供水等事项。站房内供水、供电是否能满足联调联试人员生活需求,是否能交出供联调联试人员间休的房间。

(5)与四电施工单位对接,确认相关行车设备是否满足现场作业需要。

本文采用的淤塞试验模型如图1所示,在有机玻璃圆筒两侧分别布置测压管(1号—7号),测压管下端用软管与渗透仪测压管出口相连,接口处设置滤层;测压管固定在侧压板上,侧压板上装有最小分度值1 mm的刻度尺。试验采用两种排水管壁,试样直径分别为100 mm和150 mm。采用常水头渗透试验,通过调节进水水头改变试验渗透水力梯度,试验设置平均水力梯度i分别为6、8、10,每个试样的试验周期初步定为72 h,试验过程中根据土与排水管壁的梯度比变化适当延长或缩短。

行车室功能。了解行车室是否引入视频监控、客服系统控制终端,了解纳入远程控制的线路所是否另行设有本地控制的行车室,设有多个车场的车站信号控制要集中在一个行车室内。了解行车室是否还接入其他控制功能(如消防控制、BAS楼宇控制、综合报警等),一旦发现,应制止施工单位接入该系统并上报路局。

显示屏。控制台上的显示屏采用横排方式摆放,显示屏数量较多可采用双层摆放;联锁/CTC控显采用的显示屏应为27寸;联锁/CTC显示界面一致,朝向正确;大型站场CTC单站画面显示屏需做到完整显示,操作时不需拉动滚动条移动屏幕,不能满足的应进行双屏拼接补强;CTC站间透明显示的车站顺序、数量应满足行车需要;同步预留施工电子登销记显示屏摆放位置。

FAS及通讯设备。确定全部车站、线路所均设置FAS台,FAS台显示的呼叫用户满足使用需求。

道岔融雪装置。现场确定道岔融雪装置控制柜在行车室的设置地点,开启使用的限制条件。

(6)与站内其他施工单位对接,检查站内全封闭设施设备、通道门设置情况,了解临时施工通道设置情况。

(7)了解新建高铁车站、线路所具体位置,前往线路所查看作业通道门的具体位置。

(8)开展高铁人员培训。制定管理干部、高铁行车人员、参加联调联试相关岗位人员培训方案,按计划组织实施培训,确保全部人员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对高铁行车人员开展高铁“四新”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总公司《技规》(高速铁路部分)、《上海铁路局高速铁路行车组织细则》,高铁劳动安全、高铁电气化知识,接发列车、应急处置;联锁机、CTC、FAS台、GSM-R手持台操作;道岔加锁、道岔融雪控制柜使用;视频监控操作,并开展接发列车实作技能培训。有条件的还应组织在高铁车站跟班学习。

开展联调联试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联调联试行车办法、施工管理规定、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实施方案,联调联试车站安全管理要求等。联调联试的作业人员、把关人员、相关中间站(车间)管理人员、专业科室管理人员应全部参加培训。

对参加联调联试的助理值班员,应重点进行联调联试行车办法、联调联试工作要求、劳动安全、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补强培训。

制定高铁车站月度培训计划,督促各高铁车站按计划组织开展业务培训。

对总公司《技规》(高速铁路部分)、《上海铁路局高速铁路行车组织细则》(含新线的修改文件)、高铁劳动安全、高铁电气化知识、联调联试、作业指导书的培训要在《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内记录。

(9)收集行车技术资料。联调联试的工程技术资料应由施工单位、工程指挥部盖章确认,正式竣工资料还应由设备管理单位盖章确认。收集时应注意确认资料的正确版本。

(10)编制行车办法。根据电务类技术资料,编制运输类LKJ数据(LKJ数-24、25),并提交运输处审核;根据供电技术资料,审核电气化区段行车限制卡;根据技术资料,填写《车务段(直属站)CTC区段车站股道运用表》,提报运输处审核后,书面递交给车站所属电务段(高铁段)和上海电务段;编制高速铁路车站主要行车设备(《上海铁路局高速铁路行车组织细则》附录5),并提交运输处审核;涉及高铁新线引入既有线车站的,要根据施工进度制定临时行车办法或修改《站细》。

(11)制定联调联试期间管理制度。根据联调联试大纲、行车办法、施工管理要求,制定联调联试管理制度。内容应涵盖:联调联试车站分工包保方案;驻所联络员、站长(副)、包保人员、车务应急值守人员(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工作职责;联调联试日计划执行流程,包括计划签收方式,车站一日一表制作,计划学习及交接班要求;试验列车开行前安全条件确认制度,包括确认行车设备良好、人员全部撤离、施工材料机具无侵限、站场封闭完整、通道已加锁看护、停留车辆采取防溜措施等条件;接发列车要求,包括联调联试列车计划核对、多方向车站接发列车用语、指路式车机联控、助理值班员接发车时机和站立地点、防止电力机车进入无电区、特殊联锁操作方式等;调车规定,包括调车计划编制、动车组调车、转场手续办理、检测列车调车要求等;施工日计划管理及执行制度,包括施工日计划管理、登销记要求、调度命令、驻站防护、施工把关要求等;联调联试问题管理制度,包括安全风险控制、问题库动态管理、控制措施制定要求。

(12)物资备品准备工作。按照“保证生产、满足生活”要求,准备行车相关备品、行车簿册、高铁行车规章,提前采购道岔钩锁器、止轮器、行车电台,申请GSM-R手持台;准备办公用品,配备办公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电话等;准备作业人员在车站生活的基本用品。联调联试前,车站的生产、办公、生活等备品需提前进场。

(13)制定高铁应急演练计划,根据应急处置项目及要求,制定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期间每月演练方案。

3 结束语

高速铁路车务前期介入工作,虽然总结了一些经验和规律,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继续完善和探索。要在今后高铁联调联试、日常运营中避免出现问题,就必须真正重视提前介入工作,从技术设计、设备选型、人员准备、技术规章制定方面提前介入,真正解决高铁开通后车站运营安全和作业效率问题。

责任编辑:万宝安

来稿日期:2017-02-20

猜你喜欢
车务行车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浅谈车务系统专业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STP车务信息集中管理系统及对分路不良问题的处理
车务数据维护系统在SAM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车务安全移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夜间行车技巧
基于TD-LTE的高速铁路WiFi通信系统
吉普自由光行车制动易熄火
调度调整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