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伙伴团

2017-04-07 12:38史雁
东方教育 2016年22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伙伴关系伙伴

史雁

摘要: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党中央、国家教育部和少工委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对少先队员的成长。在所发文件和重要讲话中,可窥见一斑,尤其是对“自主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满足大小队员成长的需求和价值感、认同感,最终实现大小队员队员的自主成长双赢,本文以“伙伴团”作为抓手,探索少先队员自主成长的路径,进行理论描述和探索。

关键词:伙伴教育;自主成长

一、“伙伴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伙伴教育是什么

伙伴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伙伴教育主张一切生活的过程都是教育的过程,在民族、国家以至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均应建立相关人的伙伴关系,使人们在共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成为社会的良好伙伴。这里的“人”,包括所有在社会生活中的人。狭义的伙伴教育集中考察学校中有意识的影响年轻一代成长的人类活动。主张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建设为伙伴关系,使年轻一代在这种积极的伙伴关系中逐步掌握社会生活所需的科学知识、实践能力,并逐步形成其对于社会共同价值的分享。

(二)伙伴关系提出的依据何在

在社会成员之间建立亲密合作的伙伴关系,这种思想首先是依据马克思对人类发展前景的设想。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在经过“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基础上的人的相对独立性”之后,将进入“自由个性”的第三阶段。在第三阶段中,人们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必要的劳动束缚,身心各方面素质都得到了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并且人类社会变成自由人联合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原有的异化状态下的统治与被统治等关系变为平等的结盟关系。

(三)学校中伙伴教育应如何实施

伙伴教育的基本思路是使学生在伙伴关系中学习、发展,成长为社会发展的良好伙伴或积极的建设者,简单地说就是在伙伴关系中培养伙伴。这一思路受到三位伟大人物的思想的启发:一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品质来自相同的现实活动”;二是杜威表达的“人必须到水里去才能学会游泳”;三是陶行知主张的“教学做合一”,事情该怎样去做就怎样去教去教、去学。②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伙伴,包含两大方面内容:一是选择哪些教育内容,二是选择何种教育方式。而我们主要思考的是后者,我们的理由是:当前我国的学校课程基本上包括了社会发展要求公民必备的知识、能力与品格,是符合社会主义教育目的、要求的,而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怎样教”;“怎样教”、“怎样学”决定着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还是活知识,学生的学习是为名利而战还是为参与社会建设做准备。

二、“自主成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自主学习的几种理论观点

1、自主学习的操作主义观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操作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它是基于外部奖赏或惩罚而作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自主学习包含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

2、自主学习的人本主义观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自主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作了系统、深入的分析。McCombs认为,自主学习是个体自我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主学习受自我系统的结构和过程的制约。影响自主学习的过程包括计划、设置目标、选择学习策略、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这些自我过程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自主学习过程的质量。自主学习一般遵循三个步骤:设置目标;制定计划和选择学习策略;行为执行和评价。

3、自主學习的信息加工观

自主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是以加拿大心理学家S.H.Winne为代表的一些研究者提出的,该理论用 信息加工的控制论来解释自主学习。它认为自主学习要依赖于一种循环反馈回路。个体获得的信息首先要根据预设的标准进行测验。如果匹配不充分。就要对信息进行改变或转换,然后再进行检测,这样反复进行直到信息符合检验的标准。如果达到标准,就以信息输出的形式退出。

4、自主学习的社会认知观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从行为、环境、个体的内在因素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来解释自主学习。

(二)主体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主体教育产生的背景

伴随着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思想解放运动,人的“主体性”问题成为哲学和社会科学界关注、研究的重要命题。在教育学界,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教授率先发表文章,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的重要观点,引起教育学界的一场大讨论,黄济、王策三、王道俊、郭文安等一些著名教授纷纷发表见解,支持并进一步阐发“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点,形成了主体教育思想。

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正是针对传统教育中严重忽视“人”的发展这一问题提出来的。主体教育实验研究是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原有的传统教育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促进实验学校及参与实验的教师真正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逐步确立以主体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观念。

2、主体教育的含义及分类

从教育活动的角度看,主体教育认为,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就是要以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为目的。教育要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也必须具有主体性。如果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不具有主体性,而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附庸,教育就不可能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也就不可能成为主体的教育,不可能把受教育者当作主体培养。

主体教育可以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活动的主体性、教育系统的主体性。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主体教育的目的,教育活动的主体性和教育系统的主体性是培养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方式和保证。

本文通过对伙伴教育及自主成长的国内外现状的调查和梳理,从而丰富我们为红领巾伙伴团自主成长路径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岳伟 主体间性——当代主体教育的价值追求(Z)2004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教育学)论文集(上海).140

[2]参考亚里士多斯著,苗力田译,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8 杜威著,赵祥麟等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194.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伙伴关系伙伴
我的“好伙伴”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
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社会服务伙伴关系演化、本土化及治理之道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