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2017-04-07 09:58王春
东方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实施语文教学

王春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21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要加强创新教育,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意味创新不是对个别专家的要求,而是每一位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实际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实施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应该明确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总体特征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造就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方法。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更显得至关重要了,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进行如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才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增强教师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学;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推动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果教师只满足于现成的答案,教给学生不着眼于整体素质的提高,那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只能成为一句空话,甚至学生的创新精神都会被压抑或窒息。所以说教师自身的创新精神是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前提。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之一就是教师要敢于解放自己的教学个性,勇于在实践中探索、创造。只有真正发掘教师的创造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群体的创造潜能,才能创造出具有“创造性”的语文教学,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学生。

二、诱发学生创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见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心理学家认为,在学生学习的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知兴趣,它直接推动孩子们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而缺乏这种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也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兴趣的激发是极端重要的。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在教学中,老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就地取材,就文发挥向学生播洒一些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这样就会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例如教学《草原》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对草原的描写:“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创作一副画。学生边读课文边蘸绿色颜料作画,纷纷进入创造当中,课堂气氛活跃。这时,老师提出:老舍先生的比喻句,描绘出羊群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使宁静的草原呈现出勃勃生机。你能根据这副图想象出羊群在草原上的美吗?用比喻句来描述。这时学生已有了创作的欲望,有的同学说:“羊群一会上丘,一会又下来,就像在天空漂浮的朵朵白云。”有的同学说:“羊在悠闲散步,就像在大海里扬起了点点白帆。”还有的同学说:“羊群在那么翠绿的草原上是多么可爱啊,真像朵朵盛开的白莲花”……可见这一过程既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诱发了他们的创造动机和兴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诱发问题意识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疑问是一切创造的开端。1、凭借疑点,创设问题情境。课文的题目、含义深刻的句子、与众不同的用词及标点、文中人物的特殊行为、奇特的自然现象、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等,都可以成为设境的凭据。如《劳动最有滋味》“劳动是辛苦的,为什么说它最有滋味?”《海上日出》“‘连我也成了光亮的了是怎么回事?”2、设疑创境,把握问题时机。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誘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教学《田忌赛马》,课前审题引导质疑:田忌是什么人?他与谁赛马?赛马的经过怎样?谁胜谁负?通读全文后布疑:齐威王的三个等次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可却输了,真是不可思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激发问题矛盾,引导读文探究。课中设疑,引导深入品析。课后,改变课文本身的条件,设疑:假如再赛一次,齐威王会赢吗?由浅入深的引导,由易到难的设障,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进问题的氛围中,逐渐悟出问题的规律,找到问题的途径。

四、开拓学生思路,促进创新思维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势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教师指导的语言贵精不贵多,引而不发,点到为止,留下大块空白让学生去想。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势的影响,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穷。这样,学生有了显示才华的机会,才能放开手脚,积极参与,从而打开思路。如教学《草船借箭》时,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三天之内江上没有大雾,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落空了,事情的结果会是怎样呢?如果鲁肃事前把诸葛亮的妙计告诉了周瑜又会怎样呢?读了《圆明园的毁灭》,可引导学生讨论:圆明园要不要重修,说出自己的理由。我们这样精心地为学生铺设思维路径,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就能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质量。

五、拓展教学空间,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课外实践活动顺应了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活动方案。如《春天来了》这个课外实践活动,我就适当地安排学生到大自然中玩耍,让他们在玩中用眼睛去观察春天的景象、用相机去拍下春天校园。在活动课上,让他们表演冬眠的小动物在春天苏醒,在春天里劳动和玩耍的情景。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积极性被激发,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开发、激活、发展和提高。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从单纯书本学习知识的传统,让学生步人现代社会,融入现代生活,走进真正的科学世界,思考真实的问题,运用正确的方法和合理的资讯手段,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手脑并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培养了他们动手实践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更应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同时要结合语言文字训练,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改革,使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创新教育能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充分认识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实施语文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