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县域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2017-04-07 16:54王发清
东方教育 2016年22期
关键词:思品品德课程

王发清

我们县域的小学教育教学状况是三所县城小学,十三所乡镇小学,覆盖学生三万人,没有专业的思品与社会教师,学校的管理人员多兼任思品与社会的教学。笔者结合教育教学现状谈县域小学思品与社会的教育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一、县域小学思品与社会的教育教学现状

(一)管理层面:

职能部门把小学思品与社会当做一门纯粹学科来管理,这看似没有问题,表现出来的是时紧时松,以前把它作为一门文字科,由学校自主测评,学校非常淡化,不对,现在纳入学期质量检测评价,学校要求老师认真对待,要求老师在测评中出成绩,老师就认真的教,要学生记呀背呀,在测评中获得高分。

(二)教师层面

管理松时按部就班应付了事,有的甚至挪为语数课,紧时当做课程认真教啊,测评前要学生死记硬背。

课堂上照本宣科,老师在课本上做做文章,找到知识点进行传授,多为传统的老师问学生回答的模式。

(三)学生层面

学生随着老师的步子走,老师要求怎样就怎样。一般情况就是听、记、背、抄、练、考。上课听抄记,靠前读背记,考得好得到老师的表扬,考得不好就等着挨批评。

(四)效果层面

从上述三个层面的状况来看可想而知,作为学科测评有优有劣,按照质量方案进行处置。从课程标准,从学生的知识获得,从本学科的目的性,效果就大打折扣,特别是学生的知行明理,励志养性,是非养成上没有成效。

二、县域小学思品与社会的教育教学策略

(一)管理上重新定位,全面诠释,改进评价方式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生性发展,作为德育主要学习阵地的品德课堂教学,当然也不能背离这个根本目的。《新课程标准》中对品德与社会课程定位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要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改进方式方法

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列可以进行借鉴,关键是老师要践行之。

一是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一些有益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学,不要把它当做纯粹的学科来做。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还是个实践活动过程。而道德行为更离不开社会实践。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我利用学校旁边农民在养淡水鱼,组织学生参观,向农民技术人员打听养鱼的一些知识,其中使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我们衣食住行的来之不易,深切体会到爱惜、珍惜生活资料的重要,养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品质。

二是与养成教育现结合.把思品与社会和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思品与社会课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注重知识的传授,它是一门专门培养学生品德与品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课程,更注重道德的熏陶与感化,关注行为的培养与养成。在中小学的思想品德教材中,也大多是教育学生遵循道德标准、训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其中有很多的图片、案例、名人名言、相关链接、心得体会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教师应充分将其合理利用,结合自身观点见解,从一点一滴做起,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促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课堂教育、家庭教育的体系,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要进行沟通,让家长明确思品与社会教育进行的基本要点。“家庭是道德教育开展的主要场所。”而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便是使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及行为素养,学会如何正确做人。基于此,如果想要让感恩教育开展的更加顺利,我们就必须要从学生的家庭环境着手来进行“净化”,让所有家长都可以充分意识到溺爱孩子与过分顺从孩子的可怕。首先,家长應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基本物质要求进行满足,更应注重精神及道德方面需求,特别是叛逆期孩子,只是给予金钱,过分顺从,任其发展,后果可想而知。其次,家长应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家庭教育,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及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孩子的感恩方式,使孩子对任何事物都持有感激之情,让孩子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态,并通过自身言行来引导孩子如何在实际生活落实这种感恩之情。最后,家长应为感恩教育创建合适的氛围。父母的言行可以有效感染孩子,任何时候言行教育往往胜于理论教育,孩子在道德水平上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内化的过程,在生活当中,父母往往充当着感恩教育的主导地位,与孩子的接触是一种全方位的密切接触,可以随时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对孩子实施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并不是一项短期工作,它需要长时间的熏陶与沉淀,同时也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不断配合才能够有效实现。若能够坚持通过以上方式来对小学生进行长期的感恩教育,必定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孩子始终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与事。

四是与社会教育相结合,这里要克服一个误区,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和课本上的案列相悖,就要我们的老师依照课本培养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他们在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的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的重要作用。如在教学《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一课时,结合学生已有的道德认识—“关心与帮助残疾是一种社会公德,人人有责”。课堂设计小节目,让学生参与表演,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对待残疾人应抱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并把帮助残疾人的行为落到了实处。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了教育,培养了大家乐于助人的品德。

(三)学校要切实领悟该学科的核心目的

学校是实施的主体,要领悟本学科的核心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科学的实施,才能取得效果。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该要求是小学思品与社会课教学的灵魂,为本学科教学现状的改善指明了方向。同时,改善本课程教学现状是充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核心要求;是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育新时代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内在要求;是小学思品课教学社会化、生活化、自主化的外在要求。

总之,这是我的个人对这门学科在管理上,实践上的一些思考和认知,肤浅、偏激有之,主要是从不到不当上进行剖析,旨在让同行们明白在操作上存在这些不足不到之处,给同行在反思时一点启示。在策略上有老生常谈的味道,很多同行明白就是不能践行,旨在让同行明白实践是关键,让同行明白在平淡中做出成绩才是奇迹。

猜你喜欢
思品品德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好学者贤
初中思品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方略探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班里那点事儿
品德
自行车的发明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