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利信息化发展研究综述

2017-04-07 06:01
水利技术监督 2017年5期
关键词:水利部门水利信息化

王 涛

我国水利信息化发展研究综述

王 涛

(沈阳市水利信息中心,辽宁 沈阳 110015)

水利信息化是推动水利行业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迈进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衡量水利行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对于未来行业的发展乃至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重大意义。文章全面分析了国内外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重点对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应对策略,即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水利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水利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1 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水利行业的成功应用,人们对于水利信息化的认识与理解逐渐加深。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水利信息化是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水利信息的管理中,更好地服务于水利行业的各个领域。通过加快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水利事业由工程型水利向管理型水利迈进、由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转变,意义重大。

国外水利信息化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得到了迅猛发展,研发了针对水利建设的基础模型,并在70、80年代广泛应用于发达国家的水利建设中。在我国,水利信息化起步较晚,最早的水利信息化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多个五年计划的推进,我国水利信息化进程得到了跨跃式飞跃,取得了诸多突破性成果。(1)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水利信息化主要集中在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水情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汇总操作,水利信息化涉及范围单一,效率不高。(2)80年代,我国水利信息化业务主要集中在对各种水利数据的处理中。与70年代相比,数据处理技术、执行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整体联动机制尚未响应。(3)90年代,我国水利信息化取得了质的飞跃。“九五”期间重大项目“金水工程”的实施,推动了我国水利基础数据从源头到终端用户信息链的建立。(4)21世纪以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逐渐在水利行业渗透,推动了我国汛抗旱指挥系统一、二期的建设、覆盖国家、省、市、县的四级骨干网络的建立,智能模型在洪水预报、跨流域调水等重大水利工程中实现了业务化运行。随着信息化技术与产业的迅猛发展,将加快推动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向健康、可持续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2 存在问题

2.1 资金投入数量不足

资金是维系水利信息化长足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重建轻管思想严重,2011年中央1号文件颁布后,尽管加大了对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但信息化资金所占份额较少,严重滞后于当前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就省、市、县政府对水利信息化资金的投入来看,多以专项经费为主,且所占比重较少,不少信息化项目由于资金问题很难立项,严重制约了水利信息化的长足发展。

2.2 成果滞后严重

通常一个完整的水利信息化项目包括可研、规划设计、实施、验收等一些列环节。以市级水利部门为例,在项目前期阶段建设单位需向市财政局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供项目建议书等规范性文档进行审批,通过后需向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报送项目实施方案等材料进行进一步审批,全部通过后才能开展项目后续工作。从建设部门的角度来说,项目经过多部门层层把关,从需求分析、项目设计到项目立项,审批后的项目操作性更强,实际需求更趋于合理,有利于项目的定位和实施;从国家对项目的审批流程来看,国家通过项目审批对各部门信息化建设进行整体把握,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分配,极大地节约了国家资金,避免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但是,从信息化项目的生命周期来看,前期的审批工作相对繁琐,一旦个别审批环节出现问题,不能顺利进行,就会影响项目正常实施,常常会出现项目实际实施时间比预期延后半年到一年,偶尔遇到国家政策变化,资金分配倾斜等情况,实际实施时间甚至延后两到三年。最终可能出现项目采购的设备已经停产,不得不进行项目变更,开发使用的技术已经落后,建设成果在实用性和先进性上明显滞后。于此同时,项目建设的滞后给建设单位对项目成果的预期大大折扣,从侧面也打击了建设单位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不利于我国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健康发展。

2.3 机构体制不健全

水利部门机构及人员设置为倒三角形式,即国家级水利部门、省级水利部门,市级水利部门,县(区)级水利部门4个层次,国家级水利部门机构划分具体,相应的人员数量较多,其它级别水利部门逐级向下,机构相对集中,人员数量递减,而县(区)级水利部门机构划分最为集中,相应人员数量也最少,所以经常会出现1位基层水利工作者要承接上级水利部门2至3个处室的工作。水利部门作为国家重要的农口单位,更多工程的实施主体是在基层水利部门,而多数基层水利部门并无信息化建设机构设置。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信息化工作,经常是抽调其他单位工作人员临时负责,人员不固定,稳定性差,加之这些人员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制约了水利信息化的发展。

2.4 人员培训不足

从事水利信息化工作的人员最好是既掌握水利基础知识又熟悉信息化操作的复合型人员,现实中这样的人员并不多见,培训是提高人员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纵观每年水利部门组织的培训,专门针对水利信息化培训的少之又少,因此有必要加大水利信息化培训力度。另外,各级水利部门负责信息化的人员文化素质良莠不齐,很难通过统一的培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全部问题,这也给水利信息化培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 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策略

3.1 争取资金,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速度

各级水利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部门资金,将信息化建设资金列支到每年的水利建设计划资金中,并争取长期固定下来。将水利工程的建设与信息化管理一并列入计划,并充分考虑工程后期运行、维护、管理需要的资金,实现水利工程的建管双管齐下。

3.2 水利信息化建设要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在水利信息化领域,国外有许多成功的案例。这就需要借鉴国外成功案例的同时,还应努力提高自身改革和创新实力,研制和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科技产品,努力赶追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建设手段。受我国项目审批手续等的影响,除了对当下成熟的信息化开发技术及应用进行了解,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对国内外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涉猎,能够预测科技前沿的发展方向,研究新技术、新方法与实际信息化建设工作融合的可能性,努力用国内外领先的技术和高科技产品加入到信息化建设中来,避免因信息化建设滞后产生的产品技术落后,脱离实际需求的情况发生。

3.3 建立健全完整的信息化机构体制

一是对已建立信息化部门的单位,要完善部门内部人员结构,合理设置人员岗位,将信息化工作作为水利重要工作来抓;二是对于还未设置信息化的部门,应排除万难,尽早成立信息化单位,将信息化工作列入水利工作中去,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通过以上的努力,我国水利信息化将形成由中央到地方,至上而下,逐层完善的水利信息化建设队伍,成为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主要力量。

3.4 加强对信息人员水平的提高

增加对信息化人员的培训次数,丰富培训形式,采用多变的培训手段,例如现场培训,视频培训,业务交流,动手实践等。对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工作者进行有针对地培训,做到有的放矢,从实际出发,系统的将培训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对于从事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者,平时应多看信息化方面的书籍和报刊,多了解新进的信息化技术和高科技发明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多思多考、总结经验,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4 结语

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如何将信息化建设成果应用于水利行业发展是我国由传统水利迈进现代水利的必由之路,任重而道远。通过分析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加大对水利信息化的重视、大力筹措资金、建立健全水利信息系统开发标准、推动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等策略。

[1]寇继虹.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01).

[2]邵东国,刘武艺.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水利,2004(15).

[3]岳华军,阎宝宏.浅议水利现代化的基础-信息化[J].中国科技财富,2010(02).

[4]刘武艺,邵东国,张鹏.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1(01).

TV877

A

1008-1305(2017)05-0031-03

10.3969/j.issn.1008-1305.2017.05.011

2017-03-13

王 涛(1982年—),男,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水利部门水利信息化
水利部门财务管理优化研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正确对待水利部门投资城市供水事业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水利部门档案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