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尔文化在建筑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017-04-07 16:54李志忠
山西建筑 2017年25期
关键词:阿拉尔市阿拉尔军垦

李志忠 王 敏

(中冶地建设集团(三河)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河北 三河 065201)

阿拉尔文化在建筑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李志忠 王 敏

(中冶地建设集团(三河)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河北 三河 065201)

以阿拉尔市科技馆(少年宫)城市规划馆招投标项目为例,论述南疆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阿拉尔市的多元文化在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项目融入了阿拉尔市的边疆军垦文化、南泥湾文化、丝绸之路文化、西域文化等。多种建筑文化在此碰撞与交融,成为独具特色的阿拉尔文化。项目的设计过程也是阿拉尔地区特有文化与建筑设计相互融合的探讨。

阿拉尔文化,景观设计,多元文化

1 项目概况

如图1所示为地块周边区域的概况,项目位于阿拉尔市屯垦文化公园东侧的地块之上,屯垦文化公园可以作为本项目视觉上的对景。周边建筑现状中,屯垦文化景观轴北端布置有阿拉尔市政府、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西侧有体育馆、图书馆、检察院,东侧有行政服务中心、法院,用地南侧、东侧相对道路布置有繁华的商业区。地块南侧为塔里木大道,直通南泥湾大道和虹桥路,东侧为幸福路,直通军垦大道、青松路、阿拉尔大道。西侧临近屯垦公园小路,通胜利大道、金银川路。建筑的使用功能为科技馆、少年宫、城市规划馆,这类建筑及其周边的设计理念需要融入阿拉尔文化,承载起作为阿拉尔市特有的文化载体,弘扬阿拉尔文化,建设成为富有当地文化内涵的地域性建筑景观环境。

2 景观环境设计理念

2.1 边疆军垦文化

阿拉尔市科技馆(少年宫)城市规划馆招投标项目缘起的历史文脉背景是新疆兵团农一师阿拉尔艰苦的屯垦戍边创业历程。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步兵五师,整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在阿拉尔屯垦戍边,他们“拉起劳动的双手,化戈壁为绿洲。”军垦战士在荒漠中拉犁开垦,势将阿拉尔这片土地变成良田。诗句“金戈铁马战关山,负剑持犁耕大漠”与此场景相契合。方案在这片有着丰厚的军旅和屯垦历史积淀的城市,提取诗词中的剑与犁来象征屯垦戍边,以这两个载体作为建筑主题贯穿整个景观设计。分别从犁与剑的造型中演化出建筑平面构图,融入到建筑用地范围中,“犁”的平面形态恰恰反映了科技馆探索的理念,平面中剑的形态也使得剩余地块得以充分利用。本方案以“犁”与“剑”为主线展开阿拉尔市科技馆、少年宫、城市规划馆项目的建筑景观方案设计。屯垦文化景观轴北侧的纪念馆,同样运用了大量三角形的硬朗线条,在空间形态上可与本项目设计理念中锋利的剑的尖角造型相呼应,为阿拉尔标志性建筑。另外在科技馆、青少年宫主入口缓冲空间两侧,布置了屯垦戍边用到的武器及生产工具,涵盖了剑与犁等。在少年宫与科技馆的通道外,做浮雕墙面,使屯垦戍边主题有一个完整的延续。

2.2 红枣文化/丝绸之路文化

军垦战士将从南泥湾带来的红枣,种植成功,至今,中国·阿拉尔红枣文化节已成功举办六届。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围绕球幕影院东西两侧(如图2所示),布置枣树木桩景观小品,与球幕影院的造型共同围合成太阳图腾的一部分,人流可穿插其中。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对话之路,也是两千多年沧桑的通商及文化交流之路,阿拉尔是这条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大动脉中的重要一环。骆驼也成为阿拉尔地区中亚和西亚的游牧民族丝绸之路上的必备交通工具,规划馆主入口景观小品布置有两排脚踩往来通商所用古钱币的骆驼。

2.3 西域文明

阿拉尔从昆岗西域史前文明时期便有太阳图腾崇拜,落日天山更是震撼人心。如图2所示,在象征太阳升起的方位,布置太阳迷阵,大量人流进入其中,南侧放置图腾讲解牌。二层平台可俯瞰迷阵,形成对景。荒漠地区灌溉系统“坎儿井”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阿拉尔地区古老的水平集水建筑物,科技馆的上人屋面建筑形态仿“坎儿井”剖面图,临近为游客放置坎儿井原理讲解图。将当地传统建筑装饰、服饰、生活用品中的西域元素引入,从剑造型中抽象出的锋利尖角,打造西域文化主题墙面,同时也体现了建筑光与影的渗透。

2.4 自然环境

图3为项目中的景观小品效果图,项目所在区域周边有着令人震撼的浩瀚塔克拉玛干沙漠,提取沙漠纹理,结合枯山水的景观艺术形式、建筑自身体块,做成景观小品。“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以错落起伏的屋顶表达天山层峦叠嶂之神韵。经过了艰辛的创业历程,屯垦战士将沙漠变绿洲,以大地的图形艺术为基调设计整个建筑表皮,建筑的表皮是建筑性格的反映,通过图片所示岁月凿刻墙面体现了北大荒人顽强的开拓历程。

3 结语

本案力求打造阿拉尔市政治文化区域中轴线上的重要特色建筑,弘扬阿拉尔文化。本方案渴望为城市打造一个既充分体现地域文脉又能激发市民参与的公共文化生活场所,使地块成为本市文化标志性建筑之一。科技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纽带,在设计科技馆周边景观时不单纯是想为公众提供学习和展示的空间,更是想让大人孩子都有一个充满乐趣的发现之旅。规划馆的建造也将成为链接城市历史文脉和新兴地区的桥梁。以这样的形式生长的建筑会伴随着阿拉尔市的成长,成为城市肌理和人们记忆的重要节点,希望方案能对弘扬阿拉尔市特有文化起推动作用。

[1] 王卓男,王 敏,李志忠.阿拉善定远营古城建筑文化研究[J].南方建筑,2015(1):49-55.

[2] 李志忠,王 敏.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河镇地域性建筑文化初探[J].山西建筑,2017,43(16):8-9.

[3] 盖学瑞,徐春阳.阿拉尔军垦文化公园规划设计[J].绿色科技,2014(1):36-37.

[4] 张万成.中国·阿拉尔红枣文化节助推新疆林果业大发展[J].中国林业,2010(21):30.

[5] 王 晶,杨宝仁,王鹏霞.基于社区感知视角的军垦文化保护研究——阿拉尔市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6,28(4):38-45.

Abstract: The article uses bidding project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Children’s Palace) and City Planning Museum in Alar City as an example, which is the central city in the midwest region of Xinjia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culture in Alar City on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design methods. This project blends army culture, Nanniwan culture, the Silk Road culture, the Western Regions culture and so on. A variety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s collide and blend in this place. It is unique culture. The process of the design on this project is the discussion on the blending between culture in Alar City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Keywords: Alar culture, landscape design, multiculture

TheapplicationofAlarcultureonarchitecturallandscapedesign

LiZhizhongWangMin

(ZhongyediConstructionGroup(Sanhe)ArchitectureDesignConsultCo.,Ltd,Sanhe065201,China)

1009-6825(2017)25-0003-02

TU983

A

2017-06-24

李志忠(1967- ),男,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 王 敏(1988- ),女,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阿拉尔市阿拉尔军垦
不死的慈善家
把军垦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阿拉尔市工业用水分析及节水对策
阿拉尔市罕见降水天气对棉花后期生产的影响
北大荒的脊梁——《老军垦》获奖感言
吕永海:用执着传承兵团精神
新疆阿拉尔市棉花精量播种机整装待播
阿拉尔市投资改造上海风情街
阿拉尔地区机采棉种植关键措施
阿拉尔垦区引进红枣品种产量构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