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市图书馆及档案馆集约化设计实践探索

2017-04-07 16:54
山西建筑 2017年25期
关键词:天长市天长集约化

高 磊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天长市图书馆及档案馆集约化设计实践探索

高 磊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以天长市图书馆及档案馆的设计作为研究课题,从总体布局和造型、设计理念、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等方面,提出了小型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集约化设计实践的探索之路,有效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了适宜的建筑体量和良好的景观层次。

图书馆,档案馆,文化建筑综合体,集约化

1 背景解读及设计定位

天长,地处华东腹地,南临长江,北枕淮河,是安徽省唯一连续十年的十强县市。本案所探讨的图书馆及档案馆项目即位于天长市,是在天长市“科教兴市”的大背景下进行设计实践的一栋文化建筑,其作为天长市重要的科教项目之一,承载着当地人民深厚的文化寄托。

近年来,在我国大力发展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影响下,文化设施的建设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致。从小型城市综合发展的角度来说,尤其在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上,天长作为县级市所提出的“科教兴市”目标与国家政策高度一致,并展现出较高的文化产业定位目标,但是从城市规模级别来探讨,天长市毕竟是一个人口规模只有60万的小型城市,文化设施的投入需要与城市规模相匹配。在城市资源日益紧张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高效集约地利用土地资源,创造出适宜性的城市文化综合体无疑便成为本项目的重要研究课题。

项目的业主方为政府职能部门,由于分属市文化局、档案局两个系统,对于两馆日后使用需求希望能形成各自独立的完整体系,考虑在有限的用地范围内粗放地设计两栋文化设施显然并不十分合适,设计团队在与业主方的多次沟通探讨中,通过对土地利用、资源整合、城市形象、使用运营等多维度的利弊分析,使业主方对于两馆的规模定位及使用需求逐步形成比较明确的方向,最终的设计思路也获得了业主方的高度认可:即将两馆合二为一,在兼顾独立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将两馆集约化为一栋整体建筑,不仅完全能够满足两馆各自独立的使用需求,更为重要的是,提升了项目的整体城市形象以及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作为天长市政府文化设施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项目位于天长市政府以南中轴广场的东侧(见图1),炳辉中路以南,广场东路以东,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在该区域未来的规划设计中,其南侧拟建国土资源服务楼,中轴广场以西对面地块拟建大剧院和文化中心。本项目作为政务新区先行启动的首栋文化建筑综合体,集约化的设计思路意义深远,将为该区域后续启动的文化设施提供理论与现实范本,有利于从整体规划层面对城市资源进行更为有效的整合,形成互补与共生的有机格局。待围绕中轴广场两侧的多座文化建筑全部落成后,势必将成为政务新区重要的文化建筑群组,彰显天长崭新城市形象。

2 总体布局和造型生成

在建筑的规划布局设计中,基于功能模块的设计原则,结合两馆未来的使用需求,将主要格局由南至北划分为三个模块单元,分别是图书馆、共享大厅和档案馆,将功能相对灵活、对环境品质要求较高的图书馆空间布置在建筑南侧,造型上设置可兼做遮阳体系的铝板构架,通过双层立面的设计昭示内在的阅览空间使用需求,另外通过两馆的集约化整合,在建筑周边预设出充足的绿化景观层次,无形中为图书馆营造出一片安静、亲切、阳光充沛的室内外空间;将功能相对静态、使用较为独立的档案馆空间布置在建筑北侧,造型上以较大比例的白色墙体配以少量纵向及横向的带形窗以满足档案馆日常存储与调阅的需求;此外,基于集约化设计的思路,在二者之间通过共享大厅加以融合,首层通过共享大厅衔接图书馆的目录大厅以及档案馆调阅大厅,并在二、三层设置可共享的休憩连廊和公共报告厅。既满足了两馆之间的集约使用需求,也通过共享大厅的交融形成了建筑室内多层次公共空间的整体性与流动性。

两馆基于内部使用需求的外部表达也形成了各自的造型语素,而基于中间部位共享大厅的融合使得两馆在造型上虚实掩映、相得益彰,自然的融合为一个整体(见图2)。

3 设计理念

3.1 设计理念一:共性与个性的融合

天长作为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天长有着传承、交融、传播不同优良文化的责任,有着豁达大度、胸怀宽广的境界,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此次两馆的设计立意从共性层面来解读,旨在体现“海纳百川”的包容,即用水来寓意知识的宽广,而两馆作为聚集知识和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希望能通过舒适的空间形式使得更多的读者能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而在规划层面的“凹”字形布局,也形成“内向”型的空间形式,寓意读者能够在此更多的吸纳知识、获取信息。

而从使用层面来解读,图书馆与档案馆无论从功能需求还是交通组织来说,都各不相同,追求各自的独立空间与个性表达。两馆的合建通过对二者共有属性的提炼与梳理,对外为城市空间呈现出更为完整的建筑形象,对内为两馆提供共享大厅和过渡空间,从而非常顺畅地实现了主体功能间的既分又合,讲求和而不同,个性与共性均得到很好的兼顾。

3.2 设计理念二:现代与古韵的融合

从历史角度来追溯,天长建县于公元742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为纪念自己生日千秋节而特设的一个县,历史悠久,而从地域层面上来理解,天长隶属安徽省,可以说融合了徽派建筑的历史文化积淀。两馆作为新时代的文化综合体的代表应该传达出更为含蓄的文化意向,因此在设计上尝试用一种更为贴切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语素来诠释当地深厚的徽派韵味,力图将悠远古韵融合于现代的轻盈之中。

在设计手法上通过现代简约形制的提炼,与清秀灵性加以揉合,从而创造出一派清新明快的气质(见图3)。并且设计从一开始就刻意注重两馆形制的和而不同,虚与实、圆与方、轻盈与厚重,通过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与空间界面赋予建筑外观独具特色的观感体验。

3.3 设计理念三:外部与内部的融合

在建筑面向城市界面的表达过程中,更为注重对城市周边环境的尊重以及对内部使用空间的呼应。

在整体的规划格局中,建筑主要界面依次为面向广场东路的延展界面和面向炳辉中路的序列界面,为了展现出更好的景观空间和城市界面,因此尽量将建筑主体远离城市道路,建筑主体均后退道路红线30 m以上,形成面向城市道路接近1万m2的绿化景观空间。共享大厅面向中心广场方向的通透界面表达了包容与豁达的开放姿态,而位于其外部的一组檐廊意向则主要是向即将更替的天长老图书馆的柱廊形象表达致敬,通过檐廊形象地延续以唤起天长市民的文化认同,除此之外,通过在檐廊上方的横向飘带延续将整个建筑统摄为一个有机整体。位于北侧的档案馆区域除了首层有部分相对公共的展览需求外,大部分使用功能为相对内向的档案存储功能,因此其对外的形象展示以形体的相对完整为主要诉求,而位于南侧的图书馆则完全不同,面向城市的界面被设计成一个双层立面的铝板构架,对外形成图书馆的独特的形象展示,对内则营造出一种温馨宁静而又光影斑驳的阅览空间(见图4)。

4 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

两馆的具体功能根据需求设置。共享大厅为两馆之间的公共开放区域,正对基地西侧城市道路路口,共设有三层,公共的门厅、共享休憩平台以及两馆共用的报告厅均设置于此。

南侧图书馆的首层为公共开放区,设置有目录大厅、电子阅览区以及儿童阅览区,二、三层为藏书书库及开放阅览空间,双层立面的铝板构架即设置于阅览空间外侧,四层为文献修复、采编等内部办公空间,并在此区域设置屋顶花园,形成供办公人员复合使用的室外开敞空间。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的南侧结合室外造型设置了局部的二层景观平台,不仅可以作为图书馆的重要疏散通道,也可以作为图书馆的室外活动平台,使内外空间有机融合,丰富了图书馆功能的外延空间(见图5)。

北侧档案馆的首层为具有展示需求的公共开放区,在此设置有开放展览厅、电子阅览室以及地方名人陈列室,二层到四层依次为不同类型的档案库房,并在局部区域设置档案修复及熏蒸等配套用房。

天长图书馆及档案馆总体规模控制在1.1万m2,通过对平面功能的精心配置以及对不同功能空间有序整合,整个设计推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清晰明确的平面布局体系,不仅在规划层面体现了集约化的设计思路,在功能的有效组织层面也为日后的集约化使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 项目落成后的总结反思

本次两馆设计作为天长市重要的科教项目之一,从设计到建成前后大致历经5年,自2015年两馆建成使用以来,图书馆面向天长市全市公众开放,并且成功举办了当地多次重要的文化展览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而档案馆承托着当地文化经济历史的演变与发展脉络,使用以来也为当地文化的记忆提供了更多的精神食粮,并且为更多人去了解天长文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源泉。对于文化设施来说,因地制宜的集约化设计策略有效规避了城市化进程中盲目的大规模建设和重复资源投入,注重的是城市区域整体环境品质的提升,此次对天长市图书馆及档案馆集约化的设计探索,有效地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形成了适宜的建筑体量和良好的景观层次,使得多层级的室内空间以及室外景观日渐成为当地市民休闲、娱乐、文化提升的新天地。

[1] 王 扬,叶子藤.文化建筑综合体集约化设计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2012(7):23-24.

[2] 杨晓杰.文化建筑综合体集约化设计策略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82(22):122.

[3] 朱 明,谢颖青.综述文化建筑综合体设计[J].建材与装饰旬刊,2011(6):106-107.

Abstract: Taking Tianchang city library and archives design as the research theme, starting from aspects of general layout and style, design concept, functional distribution and spatial layou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intensive design practice exploration way of small-sized city culture building complex, so as to effectively realize rational land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form suitable building system and great landscape hierarchy.

Keywords: library, archives, cultural building complex, intensification

ExplorationonintensivedesignpracticeofTianchangcitylibraryandthearchives

GaoLei

(TongjiUniversityBuildingDesignAcademy(Group)Co.,Ltd,Shanghai200092,China)

1009-6825(2017)25-0006-02

TU201.5

A

2017-06-15

高 磊(1982- ),男,硕士,工程师

猜你喜欢
天长市天长集约化
安徽天长 建试种基地育优良品种
安徽省书画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卜算子·家山春
探究县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实践分析
从天长市人民群众看军队改革所作出的思考
天长 深层次改革的强大合力
天长:医共体撑起县域医疗
番茄集约化育苗关键技术
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研究
关于天长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影响因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