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2017-04-08 08:09许慧君
文理导航 2017年9期
关键词:解读文本了解学生

许慧君

【摘 要】语文学科的知识包罗万象,教材中可挖掘、讲授的知识点如雨后春笋,但倘若每篇课文的知识点都要在教学中基本落实,眉毛胡子一把抓,其结果往往是隔山挠痒,“面面不到”。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不管我们有怎样美好的愿望,都必须承认每一堂课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我们要做的是确定目标,了解学生,解读文本,简化过程,挖掘潜力。尽量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学,能所用。

【关键词】确定目标;了解学生;解读文本;简化过程;挖掘潜力

都说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这源于语文学科的知识包罗万象,她囊括天文地理、数理化生,仅从单篇文章的基本知识来说就是纷繁复杂的。倘若每篇课文的知识点都要在教学中基本落实,面面俱到,平分秋色,其结果往往是蜻蜓点水,“面面不到”,收效甚微。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安排语文课呢?首先思想上要转变观念: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不是一堂课,而是整个课程。其次我们所要做的是: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明,让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简捷,使花哨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一课能做到一得,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那么,如何给语文课堂瘦身,做到一课一得呢?

一、确定目标,得“重点”而教

目标是灵魂,目标是方向。目标越清晰,达成目标的路径也就越明晰。汪朝教授曾在“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研究”的报告中指出:目标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单纯性”,广大教师要努力做到“一练一标,一练一得,强此弱彼,讲究实效”。目标既是学习的出发点,又是学习过程的调节者,决定着教师“教”的方式,制约着学生“学”的水平。而现在五花八门的教参,各类教学目标眼花缭乱。一线语文教师都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的设置首先应该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考虑,语文学科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学习运用语言,工具性是第一位的。根据年段目标及教材的特点设置一个重点教学目标,以此实现一课一得。

以四年级下第一单元为例来商讨这个问题。

本单元四篇课文,共同的目标有识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默写;感受山河之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除此之外,《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侧重点可放在古詩词的朗读指导,想象能力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上。《桂林山水》侧重点可放在把握景物的特点,对比和排比句的仿写训练上。《记金华的双龙洞》侧重点可放在复述“双龙洞”的景象和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上。《七月的天山》可从字里行间品味景美情美。四篇课文的共同目标体现的是三维目标,四篇课文的侧重点又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分解开来,交融互进,分散落实,同时又为习作打好了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有整体的计划,有重点地落实,目标集中,任务单一,要求明确,训练扎实。避免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力求一课一得。

二、了解学生,得“基础”而教

知识是客观的。但是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都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事实上,孩子们正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的。他们的个人世界总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我们要时刻本着“

平等、民主,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为基础。也就是说,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以学生为标尺来衡量,不要以自己的理解来驾驭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对于同一篇课文的教学,我们应该追求“天时、地利、人和”,也就是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基础出发,引导孩子有所得。

例:《题西林壁》

古诗的一般教学无疑为如下步骤:1.读通。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2.读懂。借助工具书读懂字义,读懂诗义,读出情感。3.读背。积累、拓展。4.完成练习。但是对于我们班的孩子而言这样的步骤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他们在三年级时就已经课外背诵此诗,并有了一定的理解。那么教师还能按部就班地教学吗?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我及时调整了教学设计:1.复习背诵《题西林壁》,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2.找一找作者从哪些方位(横、侧、远、近、高、低)观察庐山,他可能看到了什么景象用一个词来概括(直插云霄、高不可攀、危峰兀立……)3.得到了什么结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4.你体会到了什么?能举例说说吗?

整堂课从学生已有的技能出发,围绕单元整体目标,分部教学,学生参与度高,不仅“知其然”(形式),而且“知其所以然”(本质)。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

三、解读教材,得“特色”而教

鲁迅先生曾说过:“一本《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一位作家创作的作品,自面世之日起,就面临着各类读者的解读。教材与教参包括实施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只能是激发学生并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解读材料、探究方法等),引导学生合理地解读文本。也就是说,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准确把握住文章本身的特点,更要考虑到学生年级特点,在两者中寻找一个结合点,这一结合点既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又是学生所处的阶段所需要学习的。

例: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

本篇课文是第四组课文“战争与和平”这一单元的,单元的学习提示中重点要求“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小英雄雨来》是节选自小说中的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学生读起来没有什么难度,尤其是城里的孩子,读过一两遍后,就能说出一二三来。再者这篇课文没有很多的语文知识点需要学习,故事一看就懂,无非是老一套的,雨来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事中看出是英雄呢?那么在第二课时中我们可以抓哪些内容,设计怎样的教学目标呢?我分析了课文认为,本篇文章还有两大特色:

猜你喜欢
解读文本了解学生
激活文本张力,构建立体阅读体系
创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浅析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工作
切入感知,学生解读文本的新视角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解读文本“五要素”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多角度解读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