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读起来

2017-04-09 14:56王旭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5期

王旭

(渭城区华星小学 陕西咸阳 712099)

摘 要: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经历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情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读起来,要尽可能地安排学生读书,要采用多种形式反复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关键词:读通 读好 读懂 读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读在课堂中的重要性,课堂上要让学生读起来,要尽可能地安排学生读书,要采用多种形式反复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一、读通:读得正确、流畅

著名特级教师高万同老师说:“朗读,是符号语言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做到能正确、流利就不容易了,更不要说读得有感情、读出语感来了。”因此,在课堂上,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要求学生在读书时首先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读破句、能把句子读流利。这是“保底工程”,要全班学生都做到这一点,是要下一番苦工的。语感好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学生的互相指导就能读好,而对于个别学生,有的则要一句一句地领着读。所以,每篇课文,我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甚至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读,做到每个人都读通顺、一部分人读出感情。在这个过程中,我要做的是指导学生读好,疏通阅读中的障碍。如:帮助学生矫正读音,理解某些词义、句子的意思,为学生读通课文、读好课文扫清障碍。[1]

总之,在课堂中,我坚持以教师的导读代替讲与问,以学生的朗读代替听和答。通过多读来强化感悟与体验,达到以读促解的

目的。[2]

二、读好:掌握朗读技巧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任务之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到位,除了达到正确、流利的基本要求外,还要重点训练有感情地读。费尔巴哈指出:“感情只能向感情说话,因此,感情也只能为感情所理解。”

然而,“有感情地读”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做一些抽象的要求和强调所能凑效的,必须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和特定情境,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读出不同的情感體验,或舒缓或急促,或高昂或低沉,或喜悦或悲伤……教师要经常选用一些典型的例句具体教学生如何把握重点、停顿、语速等。如教学《海底世界》的第二自然段: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学生读得声音很响亮,我就追问:“这能称为‘窃窃私语吗?”学生马上明白了这句话在读法上的把握。

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为学生做朗读示范。比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为了达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目的,讲到作者抱母亲入睡这段文字时,我联系自己的母亲,讲述自己母亲的故事,情到深处流下感动的泪水。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个个听得如痴如醉。接着我说:“我要用朗读来表达我对自己的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的敬意!”我声情并茂地配乐泛读了作者抱母亲的感人文字,学生被深深感动。我接着又问道:“谁愿意像老师一样,把这段感人的文字读给大家听?”学生踊跃展示,读得感情真挚,读得入情

入境。

为了让学生对读书永远保持极大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力求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比如:教学诗歌、散文,采用师生赛读比输赢的方式;教学说明文、科普文,采用默读抢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教学对话多的文章,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锻炼口才……就是同一篇文章也会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轻声读、齐读、默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教师引读……从不同角度训练学生读的技巧。[3]

三、读懂:读出文意、品味赏读

教师指导阅读,不是生硬地要求学生读得声音高些、语气重些、语速慢些等等,而是让学生用心去读,读出感悟,受到感染。读,也是理解。要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让学生读中去悟,悟中读好,以读促思,读中悟情,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情感。

在这个环节中,我或抓住文章的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表现力特别强的词语;或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段;或抓住文中描写手法上的精彩处,让学生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阅读,在读中获得表现的能力。以多种形式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读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精文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达到古人所说的“文章读以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境界,真正陶醉其中,从而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培养自己爱美的情趣。

四、读熟、背诵:积累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对各年级的积累背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多读促进背诵、积累。每篇文章都有描写精彩之处,我在引导学生赏读后,要求他们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在学习中能够学以致用。[4]

总之,没有琅琅的读书声的阅读课不是好的阅读课,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当为学生安排好各种方式的读书时间,引导学生多读、普读,做到读通、读懂、读熟,让学生在课堂中真真正正读起来。

参考文献

[1] 中学语文阅读探究的新维度 [期刊论文]《科教文汇》,2007年 郁菊妹

[2]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学位论文]郭冉,2009年 东北师范大学

[3] 浅谈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 [期刊论文]《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 吴颖

[4] 谈阅读教学中的"读" [期刊论文]《考试与评价》,2016年 汪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