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2017-04-09 00:14刘占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教育

刘占霞

(大同市灵丘县教师进修学校 山西灵丘 034400)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需要我们培养具有较高创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传统师生关系的改革已势在必然。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适应未来社会教育的需要,就必须突破传统师生关系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状况,从教师的教育观念到教学行为都要发生重大转变。

关键词:素质教育 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作为培养新一代人才的教师,要把“教堂”变为“学堂”,由“扶着学”变为“放手学”,由“被束缚”变为“自创造”,进而构建以民主、平等、互尊、互爱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影响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因素

1.传统的教育思想

长期以来“师道尊严”思想严重束缚某些教师,使不少教师习惯于“专制型”教学。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唯我独尊,维护其主导地位。不容许学生有半点质疑、半点创新,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从而损害了师生的和谐发展。

2.单一的衡量标准

衡量标准的单一性,使许多学生的多方面才能被埋没,大多数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因主课成绩并不理想,就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正确的引导。这种“千人一面”违背了学生的发展规律,严重抹杀了学生的个性特点。长期如此,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抑制, 因此不受重视的学生也很难与教师建立融洽关系。

3.死板的课堂教育模式。

由于目前的教学仍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上课为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敢进度,无法关照到全体学生,教师的这种“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失去自我。同时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以书本为中心、教学模式死板、教学手段单一化,通过这种方式向学生传输大量的知识。他们始终处于被指挥的地位,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长时间地受到扼制。死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浓厚的兴趣,难以进发出思维的火花,大大地伤害了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是显而易见的,由此萌发恨老师的念头也是人之常情,从而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

4.单一的传授方式

长期的教育定势,已使大多数教师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教师是否体会到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学生本身的潜在品质受到抑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受到打击,学师生难以在课堂教学中产生共鸣,同样也无法形成师生良好的情感的交流。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

(1)课堂途径

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师生交往的主要形式,充满着静态和动态的交互过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師与学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师生双方的理智与情感都处于和谐状态,这样课堂效率才能达到最高。如教师精炼的讲解与巧妙的提问、对问题学生的宽容与引导、严而有爱的纠正学生的错误、耐心并有爱心的教导、教师的一个表情、一种奖励等等。这些看似一般的交往态度和举动,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2)课外途径

学生的课外交往体验,主要指课堂以外有目的、有组织、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交教育活动。如体育课的游戏活动、运动会、团体竞赛、组办各类晚会活动等等,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学生都是积极参与、积极表现各自的才能,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教师扮演着观察者和享受者的角色,教师会下意识的发现千人千面的个性,这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其他途径

这里的其他途径是指学生的课余生活和在社会、家庭中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教师应投入一定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的交往圈,社交圈及家庭圈,给学生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理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愿意并主动与教师交流,愿意把教师当做大朋友。教师可以放下所谓的身份,把自己当成孩子,与学生进行孩子与孩子的交流。这样师生之间有了相互的信,互相倾诉,互相倾听。这种体验为构建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起到了辅助性作用。

2.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

(1)讲民主

讲民主就必须要讲平等,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观,真诚地与学生平等沟通与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放下包袱,才敢畅所欲言,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发挥创造性。等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讲尊重

俗话说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作为教师就要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不同的学生。如何体现平等公平,那就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还要学会欣赏与鼓励学生,不能一味地指责、批评、羞辱学生,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他们都是教师眼里的坏学生,都是教师忽略的群体,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以自信自励,让每个学生敢于把自己的闪光点发大,把自己的能量迸发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找到了从未有过的自信,体验到了成就感。也就受到了应有的尊重。也许教师一个小小的举动,一声温暖的问候,一次内心的微笑就会改变孩子的一生,举手之劳的事情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3)讲主体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教师为权威,以教师为主体,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自导自演,教师就是一名传输者。学生就是被动的听客,就是机械的接收者。素质教育的今天强调还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才是学习上真正的主人,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孔子说“不愤不发,不啡不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起到“愤”与“啡”的作用,让学生自己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让其体验到自己才是真正的主人,让其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使受教育者“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4)讲个性

个性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关键是怎样去发掘,怎样去让其施展。学生证处于发展时期,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的个性达到充分的发挥。这正好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正好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师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实施人性化教育,呼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现在教育界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面向个性,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独特的教育,这就需要师生之间有充分的信任,有良好的关系。

(5)讲情感

信任是相互的,用真情换来的信任更是持久的。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任,仅有责任心、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用一定的教育智慧,去赢得学生的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这就需要教师用真情去感化和教育学生,使学生体验到“家”的温暖,体验到“情”的流露。这种情感关系的形成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让阳光般的爱深入到学生的心底,只有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用心良苦,感触到教师真情的流露,才能激发出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师生关系才能大有发展。

通过以上几点的探讨,体会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关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爱心”是孩子的阳光,是教育的绿色。没有爱心的教育如“无水的池塘”,没有任何的生机和活力。只有关爱学生,才能正确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②给学生以尊重

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其个性差异,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自信来源于受到尊重,一旦他们失去自信,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充满自信,心存感激,从而激发其积极向上的动力。

③让学生当主人

学生是发展中的主体,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自主、自立

自我发展的人。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去內化,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选择、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

④改变自己

陶行知先生说的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就是说教师要改变自己,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修养,进而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去体验他们的感受,与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

⑤学会真诚

教育需要真诚,师生交往更不能没有真诚。真诚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师只有真诚对待学生,才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才能触动到学生的心弦,师生之间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综上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爱心与责任心。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的要求和难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先进行教育改革,转变自身观念,积极提高思想素质;师生情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教师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对每一位学生付出真挚的爱,才能做到爱满天下、做到无私奉献良好。这样师生关系就像一个爱的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的联在了一起,师生才能撞出心灵火花,才能产生情感共鸣,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会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相信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