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K-U-K”合作模式构建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机制

2017-04-09 05:04太原师范学院康建琴
山西教育·幼教 2017年1期
关键词:弱势优质幼儿园

■文/太原师范学院 康建琴

跨世纪的20年来,山西幼儿教育有了长足发展,理论和实践两条战线都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幼儿园教育改革如火如荼,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迅速扩展。如何更好地整合高校与幼儿园资源,实现有效的对接与合作,是山西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U-G-S”合作模式引发的思考——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碳

高校与基础教育合作的研究与实践已有很多。从合作模式看,经过了从“高校-中小学”直接合作的“U-S”模式到依托政府搭建平台开展合作的“U-G-S”模式。该模式是当前实践领域非常盛行的由高校、政府和学校三方协议的一种基于实践的合作模式,由于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的重要功能,在实践领域产生了较大反响。

反观高校与幼儿园的合作,并未形成以上局面。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合作是促进职前职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融通,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但就目前幼儿园与高校合作的现状看,大学与幼儿园的“伙伴”关系存在着表面化、片段化、随机化的特点。幼儿园为高校教师搞科研提供研究对象,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和见习场所;而高校则通过给幼儿园做课题辅导,为幼儿园提供零星的信息等方式服务于幼儿园。这样的合作不能说没有成效,但是,这种表层的、随机性的合作,缺乏整体性设计和可持续性发展,对双方都难以起到实质性促进作用。在合作中,幼儿园常常是被指导者,而高校则掌握着话语霸权。高校与幼儿园的合作更多是为优质幼儿园锦上添花,较少为弱势幼儿园雪中送炭。

因此,要提升大学与幼儿园合作质量,必须克服功利思想,倡导积极共建;克服霸权思想,倡导平等合作;克服随意合作,倡导构建机制;克服城市中心的锦上添花型服务,倡导面向农村幼儿园的雪中送炭型合作。

高校与农村幼儿园合作路径探寻——整合优质资源,构建长效机制

为了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精神,真正为农村幼儿园提供服务,2015年12月,基于“U-G-S”理念,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与晋源区中心校通过政府搭台,构建了“U-G-S”合作机制,包括高校与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全方位合作。晋源区中心校有多个村办幼儿园。为确保合作的扎实有效,我们确定了其中一所园作为主要合作点,坚持每月一次去该园进行指导,走上了“U-G-K”合作的征程。在两个学期的合作过程中,通过观摩区域和集体教学,引导教师进行环境创设,开展游戏化的活动,为园长和教师做专题讲座等。几次活动后,幼儿园环境明显改善,老师们开始自制材料,用较为专业的方式进行环境创设,集体教学能力也有了一定提高。但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在合作过程中深感力不从心。首先是时间上不能完全保证;其次是面对很多非专业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对其指导和帮助仅仅停留在讲理念是远远不够的。怎样能够给老师们一些实质性的支持成为我们困惑的问题。

2016年3-4月,在学前教育专业2016届毕业生做论文期间,学生选择了“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调查研究”,我们安排学生到中心校下属的若干所幼儿园进行了观察和调研。园长们对学生的到来表示特别的欢迎,认为学生专业水平高。学生们一边观察调研,一边给老师们进行了专业知识的普及。园长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如何依托“U-G-K”合作平台,发挥职前教育阶段学生的积极作用,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2016年5月和11月,学前教育专业2-3年级学生每学期一周的教育见习中,我们选择了若干所五星级幼儿园供学生观摩和学习。期间,我们有意识地安排了中心校幼儿园的老师和见习的学生一道去优质园所进行观摩学习。学习归来,老师们感到颇有收获,依托高校的实践教学平台,共享了优质幼儿教育资源。

合作一年来,我们深深感到:由于外部客观因素局限及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足等原因,农村幼儿园的质量提升并非易事,单凭高校教师的力量远远不够。高校的学生、优质幼儿园都是帮助农村幼儿园提升质量的重要力量,只有发挥这些重要力量的作用才能在更大范围内、更深程度上实现“U-G-K”合作的有效性。如何依托高校实践教学平台,整合高校和优质园多种资源,建立长效的实践教学机制与帮扶机制,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资源共享,构建三方共赢的“K-U-K”实践教学平台

基于以上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朴素想法,结合“U-G-S”的理论启发,我们基于高校实践教学平台,构想通过“K-U-K”合作模式,构建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一体化机制,实现优质幼儿园、高校、弱势幼儿园三方的合作共赢。这里的两个“K”指的是不同质量层次的两类幼儿园,即优质的“kingdergarten”和弱势的“kingdergarten”。“U”即指高校,这里特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K-U-K”即是指“优质园-高校-弱势园”的合作模式。在这三位一体中,前一个“K”是优质园,拥有软硬件等优质资源;“U”是高校,拥有知识与智力资源、课程资源、学生资源等;后一个“K”是弱势园,拥有实践场。这些资源的融通是平台运行的基础。

要构建这样的合作模式与平台,必须回答几个重要问题:一是优质幼儿园资源如何传递?二是高校资源如何整合?三是弱势幼儿园如何开放学习?与此同时,必须澄清几个认识:一是优质幼儿园对弱势园的帮扶可以依托高校实践教学平台以日常方式展开,而非仅仅是政治任务式的帮扶;二是职前教育阶段学生有能力成为一个教育者与合作者,而非仅仅是学习者;三是弱势幼儿园要敞开怀抱接纳优质资源的渗透。

长期以来,优质幼儿园的资源传递并非一路畅通,关键原因是缺乏转化环节,弱势幼儿园的开放学习仅仅限于数量有限的几次大众观摩,看完就忘完,难以实现内化。只有长期的、不间断的、有主题的观摩,有高校从中介入,在观摩后组织深度挖掘,交流讨论,其真正的转化才能实现。

此外,我们习惯于将高校职前教育阶段的学生看作一个不成熟的学习者,高校的实践教学总是力图创造各种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学习和锻炼机会。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已经积蓄的专业能量。他们虽然年纪轻不够成熟,专业技能也不够纯熟,但通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却拥有了美好的教育理想和纯净的专业信念,能够正确辨别和判断在实践中已经习以为常的成熟教师的不良教育习惯,是我们教育理想的最后守护者。学生有能力以专业的眼光审视和评判陷入现实泥沼的幼儿园,有热情保持和传播正确教育理念,有信心在实践操作中展现教育技能,是我们高校和幼儿园合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因此,依托以上资源和平台,建立“K-U-K”合作机制势在必行,即依托高校实践教学平台,促进“优质园-高校-弱势园”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优质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并提升经验;不定期地到弱势园实践,在实践中外化并运用经验。因为知识的获得就是一个不断内化和外化的过程。在这样的合作中,一方面,学生通过在优质园的学习与实践将专业知识内化,使理论转化为活生生的实践认识和实践能力,吸收优质资源;另一方面,在弱势园将知识进行外化,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输出优质资源,从而达到平衡。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有效地实现资源传递和精准帮扶。依托优质园,构建职前和在职幼儿教师教育的输入性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弱势园,构建职前和职后幼儿教师教育的输出性实践教学体系;依托高校实践教学平台,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实施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以高校学前专业师生为纽带,充分发挥高校作为资源转化与传递的媒介作用,实现优质资源的有效流动。

目前,需要积极探索“K-U-K”合作模式下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新体系,通过与优质幼儿园的合作,培养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学生深入弱势园进行观察与实践,获得知识与理论的外化提升,并提高弱势园非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保教水平,努力促进幼教机构的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弱势优质幼儿园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我爱幼儿园
将弱势变为优势
欢乐的幼儿园
全球尿素市场弱势运行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动力煤市场或将弱势运行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