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及其价值

2017-04-09 05:04
山西教育·幼教 2017年1期
关键词:经验领域核心

随着我们发现并不断认识幼儿的思维发展规律,我们对幼儿课程的价值取向的认识发生了由“知识”取向到“经验”取向的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变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思考:经验是什么?知识和经验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如果知识的价值有高低之分,那么经验的价值是不是也有一定的判断标准呢?尽管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一些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但幼儿教师对“经验”的理解似乎仍停留在感性层面,不少专家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用一些幼儿教师的话说:我们缺少抓手,就只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去干(组织活动)。我们的基本判断是:经验是知识的一种基础形态,既然我们在学校教学中首先要解决“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那么我们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自然要先解决“什么经验最有价值”的问题。因此,在我们的课题“幼儿科学领域核心经验学习体系建设研究”中,我们开始了科学领域“核心经验”的澄清与架构。

一、经验与科学经验的基本解释

经验对儿童发展和学习的重要性,是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杜威就是一个经验主义者,皮亚杰也是一个经验主义者,他们认为儿童就是在有了经验之后才能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蒙台梭利、奥尔夫、瑞吉欧的教学就是这些理论的经典性实践成果。经验对幼儿的重要性在“五指课程”理论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但从课程的角度我们发现他们没有为幼儿建立一个可供参考的经验学习体系,认为所有生活都可以成为幼儿教育的“经验”。如果这样,幼儿的在园学习必然是随机的、偶然的、效率低下的。在多元化的美国幼儿园课程中,HIGH/SCOPE课程模式认为关键经验是对幼儿社会性、认知、身体发展的一系列陈述,由几个大关键经验组成,同时在每个大关键经验下又分成若干小的关键经验,它是成人支持、观察孩子活动并做出计划的指示物,也是评估儿童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学者克里斯汀·夏洛等在《儿童像科学家一样》中也对幼儿应该具有怎样的科学经验进行了介绍,特别是他们认为经验不是为了经历事件,而是为了在经历事件后获得某种思维方式。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落地,“经验”被确立为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内容。一些学者在这方面也开始进行大量工作,如中央教科所刘占兰研究员、南京师大虞永平教授、福建师范大学丁海东教授等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课程观点和思路。一些一线的幼儿园教师也在探索经验课程的实践体系。我们对幼儿科学领域学习体系的建设自然也要从经验开始。经过对教育学、心理学等大量的文献分析,我们认为幼儿面对的经验是经历过后的反思及模式,科学经验就是科学知识的准备形态,如前概念、前理论、前工具等。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是与核心科学概念相对应的经验形态,因此它是为幼儿学习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活动、解决生活问题做思维准备的,而不是追求外在的活动形式和经历。经验是无限的、散乱的,而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一定有自己的范畴、组织和逻辑。科学经验的价值来源于科学对人类发展的价值,我们都知道是科学解放了人类,给了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作为生活在科学世界中的个体,不具备科学经验是不可能有生活的自由和快乐的,也就谈不上幸福。这几天,霾袭全国,试想一个不懂防霾的人会是怎样的生活状态呢?要么无知损害自己的健康,要么就是因无端的恐惧而焦虑抑郁。

幼儿科学领域核心经验架构及机制

二、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指向创新思维和量化思维

领域是由相关的学科群构成的。根据目前常见分类,幼儿科学领域划分为数学和自然科学两大方面,其中数学主要是关于数量形的经验及基本运算方法,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自然科学则包括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主要是感知自然现象及其变化与联系。幼儿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是指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及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长对科学的兴趣及自信心。

根据对核心经验的认识,我们从以下几个渠道去建构幼儿科学领域核心经验框架:一是分析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历年版本中关于科学领域教学的要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科学活动的描述,以及《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相关内容;二是借鉴了HIGH/SCOPE课程、STEM/STEAM等国外课程内容以及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生评价体系如PISA测试等;三是分析了上海市、山西省、北京市等地方课程指南性文件及常用的科学教育教师参考书;四是分析了80多篇经典幼儿科学活动设计及案例。在充分比较分析这些资料的情况下,我们又到幼儿园观察幼儿学习科学的情况,对一些专家进行访谈并参阅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逐步形成了以“事实性经验为思维取向、操作性经验为思维技能”的幼儿科学核心经验基本架构(见图)。该框架从经验的角度可以看作是关于事物认识的经验(主要是前概念,对经验起组织作用)、问题解决的经验(主要是探究方法,包括作为工具的数学经验的运用)和相伴随的基本情感经验(科学兴趣和自信心、人与自然关系的体验等),这些内容对幼儿来说就是在问题解决中培养探究情感、方法和思维模式,当然包括对技术手段特别是现代化手段的认识。根据自主探究的原则,当教师引导幼儿从实践中自主获得经验的时候,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让幼儿把新获得的经验和已有的经验体系联系起来并纳入自己的经验体系,这就是皮亚杰的建构或者是奥苏泊尔的意义学习。

整体性和层次性是幼儿科学核心经验学习体系的基本属性。核心经验的层次性是由认识渐进性、知识体系的逻辑性所决定的。我们在确定核心经验体系时,必须尊重幼儿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也要尊重自然界的秩序。我们确定的经验体系应是幼儿发展秩序和自然秩序的完美结合,这种结合体现在幼儿建构的经验体系之中,以探究思维和数学思维为核心的认知反思模式。

我们在后期对幼儿科学活动的观察研究中发现,只有在成人(主要是老师)有效介入下,幼儿才能形成完整的、有逻辑的科学经验体系。因此希望我们的教师必须明确教师的使命和作用的发挥,提升幼儿教育的有效性和幼儿的学习效率,这样才能使幼儿茁壮成长、不负童年!

猜你喜欢
经验领域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领域·对峙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