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风华

2017-04-10 16:42苏星羽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清酒泛舟一程

苏星羽

总是向往些古韵悠长的事物:一张素琴,一树桃花,一首宋词,一樽陈酒,每每念起,心中便多有感慨。也许是因为它们经过岁月光阴的沉淀,让与之接触的人们都能感受到那份悠然的深远。

常常想着这样一个场景,江水澄澈,蜿蜒如练。行至山中小亭,置一把古琴,轻抚,琴声泠泠,似水漫过。漫过了边塞的长河落日,漫过了离人的古道西风,漫过了月下的幽深竹林,漫过了浩瀚的历史云烟。质朴的琴,承载了三千多年的历史,更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它的音色细腻含蓄,且实且虚,余韵袅袅。我想,若能以古琴奏一曲高山流水,大概更能体会到千百年来文人在诗中所表达的自然之美、古典之美吧!

初春时节,在家乡的小城便有十里桃花,灼灼其华。清风徐来,花朵微漾着《六州歌头·桃花》“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的吟唱,此时的桃花是多么婉约,那是江南水边的浣纱女的明眸,那是高楼独倚望夫归的泪眼。忽而,瞧见有人压下一枝桃花,明眸流盼,不禁想到唐人崔护在山郊野外应该也是邂逅了这样的风景,才写下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词句吧!流年似水,但年年桃花倾城艳,暮色降临,远看,仿佛燃到了天边。

我不曾饮酒,但却常见到酒的澄澈明净,嗅到酒的醇厚芬芳,于是我无数次地在诗词中回味酒带来的美好享受。在历史长河中,酒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醇厚芳香的佳品,它更是古典文化的风韵。杜甫作“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苏轼亦挥笔“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杨万里道“一杯未盡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这样酒醉而成的传世之作,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酒文化如同一幅用笔轻轻勾勒出的水墨画,虽然没有过于浓烈的色彩,仔细品味却别有一番韵味,醇香绵长,令人心醉。

我也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我能够成为古人,我一定要到那个月明之夜的竹林深处听听王维的琴声,到那个大唐盛世的宴会中看看动人心魄的霓裳羽衣舞,到赤壁去和苏轼一起泛舟闲聊,谈笑风生。登上岳阳楼,一边远望浩荡的洞庭湖,一边听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寻到藕花深处,一面任鸥鹭飞掠过身边,一面看李清照欣然题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撑一把纸伞,随韩愈的脚步走过细雨霏霏的街巷,折一支细柳,看送别的人长亭短亭,过了一程又一程。

悠悠千古,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听,琴声还未断;看,桃花还未落。来,清酒已在壶上温热,愿共醉于长歌。

教师点评

一樽清酒,一张古琴,置于灼灼桃花树下,轻轻啜饮,泠泠而弹,兴致起处,翩然而舞,这是一种怎样的唯美意境。与李白把酒,与苏轼泛舟,与王维同奏,与韩愈同游,这又是一种怎样绮丽的人生追求。在这篇作文中,作者着力描写了几种让人沉醉其中的幽雅场景,让人张开想象的翅膀,去更深处去探境寻幽,又设置了几种古意盎然的事物,饱含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人去细细把玩体味。文辞雅致,意境唯美,与古人对话,彰显诗韵的风流。

(指导教师:周宇翔)

猜你喜欢
清酒泛舟一程
大师班满席透视清酒热潮
观“塔子城”遗址感吟
天下
我的同学朱昊文
未来的多功能汽车
攘途
我的一家
记冬日泛舟于佩河之上
清酒的米水传奇
李学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