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2017-04-10 09:56何平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校发展教育

何平

阅读与思考总是无法分开,教育的改革同样离不开阅读与思考,既有对学生与教学的阅读,也有对名家专著的阅读。当然,在阅读之后,如果没有思考的话,我们的教育就永远不会有所发展。所以,在阅读了《静悄悄的革命》,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写下了这些感受。

反思中日教育是否有差别

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是日本小学教育改革成就的反映,应该是可以充分满足日本其他地区改革的需要, 因为他们的教育体制是相似的,至于他们的研究成果是否可以用于中国,笔者因为不了解中日中小学的教育体制以及教育现状是否有区别,从书中,笔者发现两国的教育现状还是比较相似的,而且学生的学情好像有相似处,如学生都是不喜欢回答问题。两个国家的教师似乎也有很多共同点,大家都喜欢单打独斗,而不是那种合作性同事的关系,学校束缚教师发展的因素也有很多相同之处,如学校有很多分管部门,让教师经常被一些琐事所累,如经常有很多無谓的检查,让教师苦不堪言。当然,我们的教师发展中心如果能够提供更多的有关中日两国的教育制度以及教学手段的区别,那样,书中我讲的理论就可以更加适合我们去使用了。

学校应该适当改变自身

学校应该在现有机制的可以改变的空间改变自身,特别是管理体制的变化,应该逐步淡化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而是应该倾听教师自身对于教学方式的设计理念,综合考虑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当然前提是不会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因为平时的考试存在了很多功利性的因素,不一定符合学生吸取知识的可持续发展规律,反而会造成学生的功利主义学习倾向,根本就没有发展的意识。正如《静悄悄的革命》中所提到,学校要减少一些繁琐的会议与检查,给老师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做一个研究者,教师只有有了更多的学习空间,才会真正地去关注学生及课堂,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课堂中学生的行为,从而更好更加科学地反映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的兴趣,然后才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履历搞更多的开发课程,将学生、教师在课堂中积累的经验变成具有自身个性的课程,也最终会将这些成果反馈到学生身上,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例如,学校现有的社团活动,应该切实根据学生的需要去开展,而不是先设置社团,然后由学生去选择,只有充分倾听学生的声音,做好对学生兴趣的方向指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反思初高中教育方式的断层

《静悄悄的革命》中提到了学生主体性的假象,作者发现了一个教育现象,就是小学教室的特征是“闹哄哄”的,而初中与高中却是”静悄悄“的,作者认为小学是发言过剩了,而高中的孩子已经变得麻木, 作者也在反思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他提出了一些观点,如可能与班级人数、一统化教学形式、讲究效率的课程等等,由制度性约束而派生出来的问题相当多,追求虚假主体性的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等。而这些现象在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而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而且又是涉及两个教学阶段,所以就更加没有人去思考了,记得今年去参加行知杯论文交流论坛,听了江苏省考试院彭刚主任,讲到初高中正常不应该分开,有些大城市已经逐步恢复初高中一体化,当然笔者不清楚是否与佐藤学先生提到的有关系,但是却可以作为一个视角进行研究。

学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静悄悄的革命》中提到:“由于地区的风土和文化、学校的历史和传统、教师的经验和个性、学生的生活和性格等等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每个教室都形成了彼此各异的富有特色的面貌,并按各自的状态构筑着各自独特的世界。”而我们现在对学生这个宝贵教育资源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如果能够从学生作为研究的起点,而不是以学生作为我们理论的试验品,如何挖掘学生的能力我们还是十分“弱智”,因为我们只是把学生作为一个机器。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前五分钟名著演讲以及文学讲座中,学生充满了激情,他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如他们讲《三国演义》时,竟然找来了《三国志》还有《品三国》等书籍,让我十分感动,说明学生有很强的探究意识,而我们在应试体制中,很难有这样的勇气去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而是像保姆一样,给他们准备了丰富的题海大餐,但是这道大餐只能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努力构建良好的学生关系

我们现有教育主要是以发展学生自我的个性为主体,当然就是这样,几乎很多教师和学校还是无法实现,还是以大一统为主体,大家都是在一个模式进行生产,学生难有自己的个性,更不用像《静悄悄的革命》中提到的建立学生那种合作、探究、发展的模式了,我们现有的评价体制,更多的是鼓励学生去构造一种竞争氛围,学生学习也更加功利化,他们学习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信息,他们无法与同学们建立和谐的关系,因为不仅有考试机制,还有教师、学校所建立的评价体制在束缚着他们。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只有淡化分数,把考试作为下个阶段学习的动力,而不是过分以之来衡量教师学生,总之,学校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学校领导是很重要的一环,只有有魄力和发展理念的学校领导,才敢于纵容教师在分数上不如人,才敢于放开这根救命稻草-分数,让教师在学生发展兴趣方面努力,更好地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学习方向发展,实现学生与别人人际关系的和谐,进而培养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

教育也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只有适应了时代与公民的需要,才会获得良性的循环与发展。所以,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反思我们的教育,并为教育服务部门提供意见,希望教育部门集中大家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发展得更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学校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校推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