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逻辑与定位

2017-04-10 22:47田长生
社科纵横 2017年6期
关键词:理政治国逻辑

田长生

(川北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四川 南充 637000;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2488)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逻辑与定位

田长生

(川北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四川 南充 637000;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2488)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思想就是当今时代蕴含着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在历史逻辑方面,这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产物,在理论逻辑方面,这是社会主义的具体形态。从历史、理论逻辑方面,我们可以将习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看作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或创新,这属于一种具有历史性的承续,是当今世纪我国马克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

习近平 治国理政思想 逻辑定位

前言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本文从历史与理论方面入手,对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思想进行定位分析,以期让更多人能够明确认识这一思想,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的建设工作中,从而让我们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历史逻辑方面定位分析

现实的源头是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离不开人们在社会发展历程中的探索与艰苦奋斗,在对中国梦进行寻找、追求、实现的整个进程中,人们对社会主义思想、道路进行了历史性的选择,并在历史逻辑方面进行了延展,开创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随后坚持了这一发展道路。实际上,这就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提出与发展的历史性逻辑,关于这一点,恩格斯曾有“唯一适用的方式是逻辑……历史开始的地方也是思想开始的地方”的言论,纵观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发展历程,习总书记划分出了不同的发展时期:第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时期;第二,马恩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创立的时期;第三,列宁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实践时期;第四,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与兴衰时期;第五,以中国新民主主义为开端的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时期;第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与发展时期。

在观察历史进程的过程中,总书记吸取了历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教训,对其必然出现的历史性进行了分析,并阐释了蕴含在其中的真理[2]。可见,在走上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的过程中,中国人历经了选择、探索等阶段,从近现代开始,中国对君主立宪制、总统制等进行了尝试,结果均失败,随后在各种各样的“主义”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断进行创新与发展,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创建了辉煌的中华历史,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社会主义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在当代中国理政的实践过程中,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基于世界与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3]。由此表明,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历史、理论方面具有统一性、互补性与完善性。在回顾与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习总书记判断了当前历史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地位,遵循了新常态下我国的实际情况,随后对我党执政、治国思想与方略进行了升华,提出了蕴含着中国特色、与中国实际相符合的治国理政思想。总的来说,此种思想既注重了社会主义原则的遵循,也注重了近年来中国发展实践的遵循,将两者融为一体,这是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发展历史共同发挥作用后形成的理论性成果。

二、理论逻辑方面的定位分析

在遵循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习近平的执政理念得以执行,这实际上是在现今中国对社会主义进行发展的重要表达与体现形式。这一伟大思想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逻辑进行了研究,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而理论逻辑实际上是对事物内在联系的反映,是对理论形成、发展等进行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在理论方面,总书记以社会主义中国的现状为出发点,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思想进行追随,将我们特有的民族、实践等特点融入到其中。具体而言,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逻辑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坚持社会主义基础性原则,并将其应用在实践中,马恩在对旧的世界进行批判时,曾对新的世界进行了预测,明确指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大方向,虽然没有制定出具体的制度与发展方案,却对社会主义的基础性原则进行了揭示。他们对社会主义原理的应用提出了要求,明确指出应该以实际的情况为依据,进行相应的转化。从客观方面分析,马恩设想未来理想的社会主义时,主要从理论方面进行,至于该怎样使这一设想成为现实,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随后,列宁对这一主义进行了实践,从这个时候开始,社会主义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被认识、选择及实践,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党开始大张旗鼓地对中国进行改革,选择并坚持了社会主义这条发展的道路,在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理论与历史逻辑之间的联系性,认识到理论发展新篇章的谱写需要依赖党于广大群众。自召开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领导的党中央继续坚持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并在客观实践中对马恩思想进行转化,将社会主义的基础性原则应用到实际中,新的治国理政思想及战略逐渐形成。

2.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可以明确窥见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蕴含着的理论逻辑,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自此,我党开始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创新,并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回望这一历程,这实际上就是我党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坚持与发展的历程,坚持以中国的具体情况为依据,谋求适合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并继续对社会主义进行创新与发展[4]。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并不断进行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创新,属于中国、符合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3.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存在的理论逻辑,充分体现在近年来我党对理论进行创新后取得的成果中,自十八大之后,习近平从治国理政方面出发,发表了多次讲话,一系列的治国理政思想战略逐步形成。学术界对这些思想进行了概括性总结,并将其命名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其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被当作主要目标,存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被设定为必经之路,提出了“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等理论,这些思想形成了一个具有有机性的整体,强调在中国发展具有中国性的马克思主义,并持续推进。由此,一个存在广泛性的共识逐步在中国思想理论界形成,即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与创新的一个新成果,也是中国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的新成果。

从整体来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础性原则,也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性原则,以目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将中国特色赋予其中,使其更具活力。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逻辑进行认识,不但需要把握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应用与创新,而且需要把握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新内容。简单来说,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实际上是对社会主义逻辑进行延续和呈现的过程,是对社会主义进行中国化发展产生的最新成果。

三、治国理政思想的定位分析

在对历史、现实、未来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被提出,并不断形成一套科学性的理论体系,这不但坚持遵循社会主义的基础性原则,而且与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逻辑相契合,能够满足目前中国发展的需求,回答了类似中国的大国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一理论体系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基础,而且在对现实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相应的设想及描述。纵观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社会主义已经经历了五百余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等重要时期。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发展中,我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原理与我国实际国情的有机结合,关于中国应该建设怎样的社会主义、怎样进行建设等理论及实际性问题进行了回答,也给出了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交流、合作等格局中怎样发展与完善这些问题的答案[5]。站在当前新的历史起始点上,习总书记领导的党中央进一步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接力性回答,在此过程中,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得以形成,并不断发展成熟,这是我党治国理政的理论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进行发展的表现,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从这个角度来看,而社会主义实际上是“源”,习近平治国理念是“流”,属于社会主义的一部分。

从当前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历程看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国人民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艰苦奋斗与探索,这其实是一个不断在中国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坚持与发展的过程[6]。在对社会主义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我党不断强调对“何为社会主义、如何对社会主义进行建设”这一理论命题深入认识,并积极探索答案,开创了中国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自十八大起,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这一历史性的“接力棒”接下,从历史、时代的高度出发,在对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进行把握的前提下,认真倾听民众的心声,关于新的实践,给出了新的答案,响应了人民的心声,使一套新的治国理政思想和战略得以形成,对我们党的科学理论进行了发展,使其更加丰富[7]。表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当代中国对社会主义的具体表达与形态,是充满时代特色与活力的马克思主义。在现今的中国,我们不断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进行坚持,实际上就是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进行长期坚持的具体表现[8]。但在目前的中国,部分人却把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从科学社会主义中分离出来,这是一种存在极大错误的观点,是妄图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进行割裂的行为,我们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不断反驳这些观点。

一套科学的理论,其占据什么样的地位,究竟有什么样的作用,需要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检验,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关键性的发展时期已经到来,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不断对探索中形成的经验进行理论性升华,使中国社会主义理论更加丰富,迎来新的发展时期,反映出新的理论与时代特点,但又将理论与时代两个方面的特色统一在一起,已经被应用到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导中,使我国社会的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在未来,我们坚定不移地相信,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能够不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指导性作用,带领我国人民不断为社会主义的发展而奋斗,使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向着更高的社会主义理想而奋斗,在未来的实践与发展过程中,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真理性的光辉必将散发出来,成为我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成为我国需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性思想。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需要坚持承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有着清醒的认识:习近平执政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为基础,展现出了我党处理科学理论与发展现实之间矛盾的能力,对我党的科学理论进行了发展,使其日渐丰富,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为我国对社会主义的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提供了科学性的指导,将长期为中华民族提供有力的引导,使我们与中国梦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9]。实际上,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就是习总书记不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发展的理论,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也是发展中形成的新成果。与此同时,纵观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思想的形成主要对发展问题进行解决,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则是对发展起来之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发挥着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占据着重要历史地位。

结束语

实际上,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现今中国的详细概括及发展,在历史逻辑方面,这一思想是中国社会在不断发展的历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理论,在理论逻辑方面,这一思想是科学性的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发展与表达。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再次对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历史逻辑方面的辨证性统一进行了确证,我们可以坚定不移的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是我国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的全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历史性延续的重要表现。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67.

[2]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R].

[3]陈云云.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价值旨归[J].广西社会科学,2015(12):19-23.

[4]唐宁,肖寒.习近平治国理政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思想渊源[J].学术论坛,2015(10):47-50.

[5]李昆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特色和方法论特征[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6(2):20-27.

[6]卢凌.探究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J].青年时代,2015(24):39.

[7]丁威,陈剑.基于大国视角的中国治理问题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论略[J].党政干部学刊,2014(8):17-24.

[8]张希中.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形成的历史文化基础[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6(7):10-13.

[9]刘刚.试论习近平“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思想及其重要意义[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2):15-19.

D261.1

A

1007-9106(2017)06-0006-04

*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2014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课题编号:SZQ2014013。

田长生(1979—),男,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理政治国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신시대
“四个全面”:党治国理政的哲学遵循
略论古齐国的治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