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地方文化的路径研究
——以潮汕文化为例

2017-04-10 22:47郑炜
社科纵横 2017年6期
关键词:潮汕弘扬培育

郑炜

(河海大学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地方文化的路径研究
——以潮汕文化为例

郑炜

(河海大学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潮汕文化是粤东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凝结成的精神形态,积淀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潮汕文化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潮汕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依据。大力寻求潮汕文化中所具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素,实现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潮汕文化的整合与统领。文章从潮汕文化的历史内涵及其当代定位、内在关联、制约因素、培育与践行路径等方面进行阐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潮汕文化 路径研究 融合

如何在发展潮汕文化的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潮汕地区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性工程。因为在这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流的中国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发展是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过程,但它不是一个一般的运动变化,而是指运动和变化的本质的进步和上升。利用潮汕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文化因子,激发潮汕人民的思想观念和认知方式,形成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潮汕文化必须立足于潮汕文化的内涵与历史,以潮汕文化的精神样貌和生活形态作为载体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潮汕文化的进程,丰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一、潮汕文化的历史内涵及其当代定位

哪里有海水,哪里就有潮人,哪里就有潮汕民间风俗。潮汕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在六千年的沉淀之中形成了独特的潮汕文化特色,与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构成当今岭南三大地域文化。

(一)历史文化定位

潮汕地区,地处于我国东南部,广东省与福建省的交界,主要包括汕头、潮州、揭阳、汕尾等市,山川秀丽、资源丰富、气候宜人,一直享有“南国问户”、“南海明珠”之誉。潮汕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有着有自己的方言、戏剧、音乐、工夫茶、潮商群体、宗教信仰和人文心态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特色。

(二)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特性

潮汕文化就是海内外潮汕人的根,为潮汕人民所创造。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促进了潮汕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发展,构成了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一直流淌在潮汕人民的血脉里。在潮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更充分体现了其文化价值性。

1.务实守信、勤俭节约

潮汕人民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实守信、勤俭节约。在潮汕俗语中,经常有“天地补忠厚”、“老实终久在,积恶无久耐”等说法。这是由于潮汕人民有着较强的宗亲观念和乡土家族意识,热衷于经商并且擅长于经商,逐渐形成高度的信用观念以及独特的商业信用制度。此外,潮汕人民有着远大的志向,吃苦拼搏的精神,始终以“富从升斗起,穷因弃小钱”、“钱银出苦坑”勤俭节约的精神作为生活、工作的向导。

2.刚健自强、自力更生

“日出鸡卵影,雨来摆钵仔”,由于临近海的原因,潮汕人富有冒险的海洋精神,从无畏惧风险,为了生存与发展敢于闯荡,勇于与恶劣的环境搏斗。在改革开放之后,潮汕人敢闯敢拼、勇于创新的文化精神进一步被激活,“创业了”“下海了”一瞬间成为潮商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趋势,潮商群体逐渐从地区走向全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提高了潮商群体无处不在的专业市场和务实守信的市场原则之形象,为潮汕私营企业经济持续发展的沃土增添活力。

3.团结互助、和气生财

潮汕人团结互助、重义气是著称于世的,他们有着强烈的宗族观念,其中“胶己人”(家乡的人),这三个字是最为体现潮汕人“团结互助”、“和气生财”的民风特色。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你说一句“胶己人”,“忙”就会有所减轻。当“胶己人”面对困难之时,“胶己人”便会义无反顾地去帮助,共同进退,以渡难关,这样的优势是其他地方的人无法比拟的。又如“过门是客茶来冲”,“茶薄人情厚”,每当有客人来访时,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小小的几个茶杯,小小的几个茶杯便蕴含了潮汕人民重人情、以和为贵的君子之风。潮汕人善于用和谐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用潮汕俗语说,“赢是赢,钱银去掉一大畔”、“猪死狗也虚”,而“买卖唔成人情在”,“忍气生财”,却是为了下一次双方能够拥有更好的合作机会。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潮汕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提到,“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汲取各种地方文化从而可以不断地提升自我,由低到高,长久不衰,而地方文化也需要快速地融入这个主流当中,两者相辅相成,经久不绝。

(一)地方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源意蕴

地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构成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之一。两者有着无法割断的历史文化血脉和价值传统。一方面,潮汕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同一性。如潮汕文化包含了“团结互助、和气生财”的文化素养;追崇“刚健自强、自力更生”的文化传统;富有“务实守信、勤俭节约”的文化特质这与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准则目标一一呼应。另一方面,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通过对各地方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因子进行提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形成的。正因为潮汕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具有高度一致性,所以其中所蕴含的价值目标、价值准则与价值追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来源,也就是说,潮汕优秀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建构的文化精神本源之一。

(二)地方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普遍的、主流的、应当的、抽象的内容,是无法悬空培育出来的,它必须借助地方文化的特殊、分支、实然、具体形式来存载落地,进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地方文化,并对该文化的发展加以引导,让其彰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价值观念的最佳具体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让其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让其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一方面,潮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潮汕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另一方面,潮汕文化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潮汕文化的凝炼、继承和弘扬、丰富和发展等都在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效的模式。在新时代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地方文化的典范做法是对推动我们在各行各业中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潮汕优秀文化的整合与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像一个指路牌,为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弘扬潮汕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才不会偏离社会主义的轨道,才不会在各种文化和思潮的激荡中迷失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揭示了国家、社会与个人的一体性,呈现出一种开放的、包容的、创新的精神,一种民族气魄和共同理想,促使民众心中有社区、有国家、有世界、有境界,视野开阔,锐意创新。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内容正在或己经影响着潮汕人民的思想意识与价值取向,比如富国强民的大局意识,改革创新的品牌意识,平等公正的法治意识以及爱国敬业的奉献意识等正在逐渐增强,文化资源整合正在实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潮汕文化价值观也正在形成。

三、潮汕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约因素

潮汕文化虽然具有自己的优势,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对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潮汕文化来促进人们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了制约和影响,进而妨碍潮汕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守旧僵化及创新不足

潮汕人在思想上内敛封闭、传统守旧,有着厚重务实、小富即安、重土恋家等特征,这些特征虽然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但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潮汕人开拓创新的精神传统和发挥文化精神作用的优秀理念,大大削弱了它们对于潮汕人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思想活动表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意味着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开始强调人文关怀,提倡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注重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凸显潮汕文化的一些“核心话语”遭到一些人的质疑,如生意上的互相猜测,而遗失了潮汕传统优秀文化的“人爱长交,数爱短结”、“相牵惯,正有伴”等观念。

(二)外来文化接受程度低

潮汕地区的“排外”心理非常强,不是“胶几人”就会拒之门外。而一枝独秀不是春,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必然会形成文化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满园现象。潮汕虽然有他独特的文化,但也依然免不了受多元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大量的现代西方文化及其理念涌入国内,渗透于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和思想内容之中,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现代工商业文化和大众通俗文化。再加之现代媒介的影响,使各地区文化难以寻找到历史的遗传基因和当代文化的精髓。然而这却是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在党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下,潮汕传统产业“走出去”进入新常态也遇到了许多新瓶劲,如国际“接轨难”、管理“建模难”、文化“沟通难”、工作“适应难”、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任务更加繁重,国内外文化的不同,对当前继承弘扬潮汕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面对外来多元化文化的冲击下,潮汕文化时刻要保持清醒的“理智”,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融合外来先进文化。

(三)新兴媒体兴起的挑战

新媒体通常是指传统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依托互联网新媒介,其特征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影响力大,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近年来,新兴媒体发展非常迅速,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中随意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无论这些想法是好是坏、是先进亦或者是落后,都可以借助网络媒介等新媒体释放出自己的声音,扩大自己言论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新兴媒体在信息发布方面有着快速、便捷的优势,这种优势对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样也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散布出一些不良、违法的信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信息的传播无法像传统媒体时代那样可以比较容易地进行有效的监控,导致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与世界各国不同的意识形态产生一种“文化激荡”,也是继承和弘扬潮汕文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四)尚未形成系统规范化的潮汕文化

在继承和弘扬潮汕文化方面之所以存在着众多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还没有使继承和弘扬潮汕文化法治化,导致学习潮汕优秀传统文化变成了“学时一阵风,学会无影踪”。因此,使潮汕文化走制度化和法治化道路,构建潮汕文化长效机制促固化,对继承和弘扬潮汕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制度是一个组织(如国家、机构、社会团体等)要求其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一种规范,它的功能主义在于能将过去行之有效的经验规范化、条理化,能对未来工作措施科学化。有了制度就有了保障,促进继承和弘扬潮汕文化的制度化,为继承和弘扬潮汕文化提供了根本保障。

四、潮汕文化融入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潮汕文化的培育与践行路径必须以继续理论研究为基本前提,以宣传教育作为化外部机制的基础;以制度化和法治化作为根本保障;通过创新实践方式和创新实践载体来培养和践行潮汕文化。只有从这几方面入手,才能使潮汕文化真正在中国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一)继续理论研究,加强宣传教育

在继承和弘扬潮汕文化活动中,我们首先要继续加大对理论深度和广度的研究,因为继续理论研究是继承和弘扬潮汕文化的基本前提,宣传教育则是继承和弘扬潮汕文化外部机制的基础。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潮汕文化的的培育和践行途径,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转化为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广大群众认识、了解、学习核心价值观,把握其内涵和本质要求,这样才能让潮汕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先进性融合到一起,使潮汕民众在认识、学习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其内涵,形成高度的认同和共识。归纳起来,一方面,通过全方面宣传教育方法,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学习制度、电视广播等多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潮汕文化,让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潮汕文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广为人知。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对当前继承和弘扬潮汕文化宣传教育所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有针对性、策略性的解决方案。要把广大青年学生、国有企业工人等作为宣传教育的主体。通过在宣传教育方式上进行改革,将潮汕文化同能创业、创大业,同实现的中国梦相联系。

(二)构建长效机制促固化,加快有法可依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潮汕文化之中,并非是一项短期内就能实现的大工程,这个过程需要有一套长期有效的机制将其固定起来。要把这个大工程当做一项长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与政府、企业、家庭等单位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出具体的、有策略性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培育和践行措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发展稳步前进。为此,我们必须把把培育和践行潮汕文化以法治化、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才能使继承和弘扬潮汕文化得到长期有效开展。如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准则融合在一起,把核心价值观规范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和优化。还要化被动为主动。培育和践行潮汕文化培育并不是指通过简单、机械的外在力量对潮汕文化进行传承,而是结合外在的教育对内在秉性进行持久的养成教育。为了使这种外在教育能够切实地转化为内在的秉性,我们可以建立一套奖励制度。以各种各样的奖励表彰制度,鼓励受众者践行潮汕文化,让受众者从被动教育转化为主动受教育。

(三)营造良好氛围促强化,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潮汕文化的培育与践行,必须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氛围,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尤其是在网络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的引导与管理,使人们在生活当中能够自觉抵制消极 现象,形成惩恶扬善、匡正祛邪的良好社会风气。其次,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处理好唱响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切实把人们的思想尽可能地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来,统一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来,自觉抵制各种负面、消极思想的干扰,以“三个倡导”为主旨,在社会思想领域中努力创造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一过程中,新闻媒体要遵守传播途径的规章制度,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坚持正面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批判性的眼光去抨击社会上一些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和思想,在生活中展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成果、新风尚。同时,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要提高网络安全的审核机制与管理水平,引导进步、健康、有益舆论的发展,禁止网站发布反动、迷信、淫秽等违法犯罪的内容和信息,建设网络精神文明新风尚。

(四)创新实践方法和活动载体

继承和弘扬潮汕文化我们必须落到实处,在创新实践方法和活动载体上下功夫。然而我们要思考以什么样的形式去实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让我们自己的地方文化显得枯燥和过时。

具体来讲,第一,我们不能再以简单的讲座形式来传承我们的文化,而是应该更多地去追求我们实践形式的多样化和实效化。比如,以各种征文比赛、讲感人故事等实践方式开展家风、校风、民风等各种主题的活动。第二,有效利用网络这把双刃剑,高度重视网站、微信、微博等这些有效传递信息的现代新媒体传播方式,合理利用这些现代传播方式进行各种继承和弘扬潮汕文化的活动。第三,发展具有潮汕文化精神的特色经济,完善我们的上层建筑,通过上层建筑去指导我们的大方向,在工作中把信仰、士气、决心等凝为一体,继承,发展与创新,培养出新时代的潮汕文化。

此外,在创新实践方式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创新实践活动的载体。第一,建设更多的纪念馆、展览馆、学书馆等,把这些纪念馆、展览馆作为继承和弘扬潮汕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二,保留原有潮汕文化的传统工艺,如等,让这些工艺成为潮汕文化的薪火传承者和潮汕文化的师范标兵。第三,打造各种以潮汕文化为题材创造的艺术作品、文献资料、学术成果等。如潮州木雕、潮绣、陶瓷等艺术作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潮汕文化、海丝之路与潮商、客商等研究讨论会,《潮汕文化精神》、《潮汕歌谣》等学术研究成果,《潮汕史》、《潮汕烟雨》等文献资料。第四,建立微博、网站等多媒体实践载体,利用现代技术制作FLASH、多媒体资料、微电影等。总之要采用各种手段,丰富和发展实践活动载体,以便为继承和践行潮汕文化提供更好的物质实践平台。

潮汕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潮汕文化,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引领作用,利用好潮汕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将继承潮汕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紧密结合,通过网络、新兴媒体等手段大力宣传各种典型人物事迹,促使人们了解和掌握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重视传统而又立足现实的基础上,对潮汕传统文化进行发掘并加以利用,将潮汕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同时带动潮汕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郑炜.塑造和培育潮汕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赤子,2015(3).

[2]叶德跃.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培育与践行路径[J].理论与改革,2014(2).

[3]潮商学院.从潮汕俗谚看潮商文化精神[J].潮商,2011(12).

D64

A

1007-9106(2017)06-0016-05

* 本文为潮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专项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潮汕文化的理论与路径研究”,课题立项号:2015-C-01,主持人:郑炜。

郑炜(1984—),男,河海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及管理。

猜你喜欢
潮汕弘扬培育
弘扬爱国精神
潮汕牛肉火锅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潮汕文化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