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西部地区黄秋葵高效栽培要点

2017-04-11 22:35姜林江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黄秋葵福建可湿性

姜林江

导读:黄秋葵富含锌、硒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一种适宜补肾的保健蔬菜。福建西部地区气候适宜黄秋葵栽种,为满足市场及消费者需求,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统计的方法,对福建西部地区黄秋葵种植概况作了初步分析,并从品种选用、育苗定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黄秋葵高效栽培要点。

黄秋葵又称金秋葵、羊角豆、洋辣椒,是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附近以及亚洲热带的印度。黄秋葵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在国内很受青睐,被消费者列入保健蔬菜的范畴。黄秋葵中富含的锌和硒等微量元素,对增强人体免疫力有一定帮助;内含的黏性物质,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消化、益肠胃的功效;黏液中还含有少量类荷尔蒙的天然物质,作用温和且持久,能强肾补虚,是一种适宜补肾的保健蔬菜。

福建西部地区通称闽西,地处台湾海峡西岸,全年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7~21.0℃,适宜黄秋葵的栽种。近年来,随着食用人群的增加,黄秋葵种植户的数量和种植面积也随之扩大,龙岩市的连城、永定、上杭、长汀、武平等县、区均有栽种。科学掌握黄秋葵的种植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现将黄秋葵在福建西部地区的高效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1 选择宜栽品种

目前国内黄秋葵主栽品质有台湾五福、东京五角、新东京5号、南洋、清福、绿星、幸福一号、福星434、风行555等。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特性,茎秆有高有矮,果实有长有短,产量和果实的耐老化性都有所不同。比如幸福一号,其结果力较强,果长10~15 cm即适时采收;而风行555,产量比较高,比较耐老化,果长8~20 cm采收均可。因此,种植地区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栽培采收时间和消费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品种。福建西部地区,可以选择台湾五福、东京五角、幸福一号、福星434、风行555等。

2 育苗与定植

福建西部地区播种黄秋葵一般安排在4月上旬至6月下旬为宜,若是采用塑料大棚集中育苗则可以提前至3月中下旬。采用育苗移栽的,浸种前筛选出颗粒完整饱满的种子,按照200 g/667 m2的用量浸种催芽,浸泡12 h,沥干水分后播到营养盘或育苗床,再覆盖一层薄薄的(0.5 cm)干营养土,然后用喷壶喷透表层营养土,而后置于25~30℃下催芽,待幼苗3~4片真叶,即可带土移植到大田,每667 m2栽种1 500~1 800株,株行距50 cm左右。采取种子直播的,则每667 m2用种约600 g,播前浸种12~24 h,每间隔5~6 h清洗换水1次,后置于25~30℃下催芽,等到有2/3的种子开裂破嘴时就可以播种。选择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的种植地块,而后大田作畦开穴,按畦宽1 m、穴深3 cm,开穴2行,浇水湿地后播种。每穴3株,2~3片真叶时选留壮苗,4~5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1株,连同育苗土块移栽。定植后浇水,以助生根,提高移栽成活率。

3 田间管理

黄秋葵大田种植,应先施足底肥,再移栽幼苗,幼苗期应把基肥施在根系外围,使根系和肥料分开,避免烧根。福建西部地区3、4月气温较低,可以采取地膜覆盖栽培的措施提高地温,若阳光充足、温度较高则可以掀开地膜,连续中耕几次,以提高地温,促进其生长发育。黄秋葵植株健壮,果实采收期长,吸肥能力较强,因而要多次追肥,以提高产量。在黄秋葵开花前应中耕1~2次,并适当蹲苗,促进根系发育。福建西部地区6、7月受台风影响伴有强降雨,可将1 m左右竹竿或树枝插于植株附近,防止倒伏。追肥视植株长势而定,一般从定植到开花前可追肥2~3次,每667 m2施复合肥10 kg、尿素2~3 kg,苗期长势差的可多追施1次;开花结果期每采收2次可追肥1次,每667 m2施复合肥15~20 kg、氯化钾8~10 kg。黄秋葵应以主干坐果为主,为避免养分消耗,及时摘除侧枝,每次采收完后剪除下部老葉和老化的蒴果,修剪枝干,保持良好的通风采光。黄秋葵较耐干旱,应少浇水,结果前期每周浇水1次,开花坐果期可增加供水量,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但不宜过多。

4 病虫害的防治

黄秋葵抗病性较强,一般病虫害很少,偶有褐斑病、叶斑病、病毒病等病害和蚜虫、斜纹夜蛾等虫害。病毒病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2~3次。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500~3 000倍液来防治。斜纹夜蛾在卵孵化高峰至低龄幼虫盛发期可用50 g/L虱螨脲乳油(世佳虫清)1 000~1 500倍液、10亿PIB/mL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奥绿1号)800~1 000倍液或20%虫酰肼悬浮剂1 500~

2 000倍液防治;采收期成虫多时可采用5%甲维盐乳油5 0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可兼治棉铃虫。

5 适时采收

黄秋葵的采收期较长,以幼嫩的果荚为食,分多次采收,因此适时采收是获得高产增效的关键。过早采收果荚过嫩,质量小,产量不高;过晚则果荚老化,纤维多,品质差。福建西部地区宜栽的几个品种的嫩果长到10~15 cm就可以采收上市,667 m2产量为1 500~1 800 kg。前期采收间隔3天1次为宜,中期可1天采收1次,后期3~4天采收1次,7、8月气温高时嫩荚生长快,应每天采收或隔天采收;温度较低时,隔2~3天采收1次。采收最好在早晨或傍晚进行,用剪刀剪断果荚梗即可,切忌用手硬拉,但要注意黄秋葵的果、茎、叶上长有毛刺,采收作业时要穿长裤长衫,并戴防护手套,防止刺痛、刺灼皮肤。

参考文献

[1] 罗宏妹.黄秋葵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5(7):47-48.

[2] 将巧巧,谢维,李利兰,等.湘江中下游地区秋葵高效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6(3):21-22.

[3l 雷伏贵.黄秋葵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三明农业科技,2006(1):18.

[4l 李瑞美.黄秋葵疫病的发生与防治[J].福建农业科技,2015(5):57.

猜你喜欢
黄秋葵福建可湿性
黄秋葵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那个梦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10%嘧草醚可湿性粉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黄秋葵新品种苏秋葵1号
黄秋葵与红秋葵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
福建医改新在哪?
黄秋葵引种栽培技术试验
来吧,福建求贤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