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高中生物学教学动态生成途径

2017-04-11 07:28羊垂功
中学生物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生物学教学途径

羊垂功

摘 要 结合实践实例,从质疑中捕捉生成性资源、意外中捕捉生成性资源、互动中捕捉生成性资源三个方面,梳理、总结高中生物学教学动态生成性资源产生的途径。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 生成性资源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课堂生成性资源是最宝贵的课程资源之一,具有瞬时性、不确定性、生命性。对这一些稍纵即逝的、不确定性的信息,教师不要幻想消除它们,而是要正视它们,要努力与不确定性一起工作。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起开放的教学资源观,善于通过偶发和意外事件,捕捉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生成性的课程资源,以提高生物学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

1 在质疑中捕捉生成性资源

学贵有疑。质疑是学生思维融入课堂学习最好的见证,是学生汲取生物学知识的动力。生物学教学中,由于学生不断将原有认知融进课堂学习、不断进行自我提问、自我解释,将课堂资源吸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并应用到对下一个问题的解决,所以他们一旦对新问题不能给出合理解释时,就会产生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从而产生质疑性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只有对这样的问题进行捕捉,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实现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例如探讨完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后,学生甲提出:为什么漏斗内的液面不能无限制地升高?漏斗内的蔗糖溶液不能透过玻璃纸进入清水,而使玻璃纸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蔗糖溶液液大于清水);既然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都满足,为什么不发生渗透作用,而使液面无限制地升高? 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然后顺势而导,激励学生对问题更进一步分析、思考和辨析,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教师:当液面升高到一定高度时,漏斗内的液体会对半透膜产生什么作用?这一作用对液面无限制升高有什么影响?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补充、完善:当漏斗内液面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漏斗内的液面会对半透膜产生一定强度的压力(静水压)。这一强度的压力(静水压)使得单位时间内,透过半透膜渗入漏斗水分子的数量与渗出漏斗水分子的数量相等,因此半透膜两侧溶液即使在该单位时间内存在浓度差,渗透作用也不能再发生,这也是漏斗内的液面不能无限制地升高的本质原因。再如,免疫调节应用中教师提到母乳可以提高婴儿免疫能力时,学生乙提出:“母乳里面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婴儿喝乳汁后,里面的抗体经过消化后不是分解成氨基酸了吗?怎么还能提高婴儿的免疫能力?”教师安排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学生在下节课进行展示,教师再补充、完善:母乳中含有大量抗感染性免疫球蛋白(SlgA)。SIgA进入新生儿胃肠道后,既能耐酸也不会被消化道酶类所破坏,并能粘附于肠黏膜表面,阻挡病原体侵入,在消化道黏膜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能通过肠黏膜吸收直接进入新生儿血液中,然后由上皮细胞分泌,分布到呼吸道黏膜表面,从而防止呼吸道感染。初乳中SIgA含量丰富,母乳喂养儿的肠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极低就是明证。

2 在意外中捕捉生成性资源

预设永远无法预料生物学教学中所产生的全部生成,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意外之花,才成就了教学的伟大艺术。在生物学教学中,随时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如果教师忽视该种生成,会很大程度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做无谓的争论,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然而意外中的生成资源并不都是完全没有价值的,它需要教师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因势利导,挖掘出生成资源中的关键问题所在,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思维上的不足,利用细致具体的探索来冲破学生的思维障碍,使课堂意外转化为课堂的灵性。例如《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一节的教材编排意图是通过“资料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家系图,确定人类红绿色盲遗传方式。笔者及大多教师执教本节内容时大都依照以上教材意图来进行。但有一次笔者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丙却生成了“别样的精彩”。学生丙:因为整个家系图三代中只有男性患者,没有女性患者即红绿色盲这一症状始终与性别相关,因此确定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主要受摩尔根果蝇眼色杂交实验等原有认知影响而形成思维定式)。教师: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时,家系图三代中会不会也出现都是男性患者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补充、完善:由于生男、生女各有1/2概率,在一个家系三代中也会出现都是男性患者的现象,因此不能依据家系图中仅出现男性患者确定基因的位置。那么如何依据性别比例确定基因位置?请大家尝试推测人类红绿色盲位于X染色体时,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是怎样的?为什么?在学生交流、讨论、补充、完善的基础上,教师展示2010年~2015年6年以来开侨中学患红绿色盲症学生的统计数据,以矫正学生认知错误:即依据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推导出控制色盲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而不是依据家系图中只有男性患者推导出控制色盲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因为统计个体数量不够大时,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中也会出现全部是男性患者的现象。这使学生明确研究人类遗传病,不能像果蝇那样做遗传学实验,只能在人群中通过调查其发病率的方式进行。

3 在互动中捕捉生成性资源

课堂生成是动态的,不是按照教师的预设固定不变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积极地将自己原有知识融入课堂学习,从而在生生、师生互动中迸发出各种各样的生成,对于这些生成教师要主动参与学生的讨论,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挖掘有效的生成性资源。面对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教师可以灵活切人、适时点拨诱导,调控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向,进而在层层地推进、步步延伸中寻找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因为这样的资源更贴近学生的思维、接近生物知识的本质,更能简明扼要地体现出真正的重点、难点。例如在生生、师生互动例1过程中,学生丁提出:组2和组6相互对照,可以知道叶片浸泡液中是否存在葡萄糖与叶片能否在黑暗条件下合成淀粉密切相关。既然组6叶片浸泡液中没有葡萄糖,为什么叶片还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明确:虽然植物叶片中的淀粉被耗尽,浸泡液中也没有葡萄糖,但是叶片内依然存在一定量的葡萄糖,以满足其正常的代谢活动。这时学生丁追问:既然组6叶片内存在一定量的葡萄糖且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提供ATP(组2分别和组4、组6相互对照可以知道,叶片黑暗条件下合成淀粉,需要氧气即有氧呼吸提供的ATP和底物葡萄糖)。为什么在黑暗条件下它不能合成淀粉?教师引导、启发:叶片存在一定量的葡萄糖只能满足自身代谢的需求,不足用以淀粉的转化。

【例1】 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中的淀粉。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表1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见表1,回答问题:

(1) 光照条件下,组5叶片通过 作用产生淀粉:叶肉细胞释放出的氧气来自于 的光解。

(2) 在黑暗条件下,叶片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组别是 。

(3) 组2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 ,直接能源物质是 ,后者是通过 产生的。与组2相比,组4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1) 光合 H2O (2) 组2和组6

(3) 葡萄糖 ATP 有氧呼吸 4組无氧气,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淀粉合成缺少ATP

总之,动态的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资源无处不在。教师需要积极地面对学生的生成,科学合理地进行整合,从而开发出实用、高效、有价值的资源,使之更好地为课堂服务,成为师生、生生之间交流沟通的载体,从而碰撞出认知、思维和创新的火花。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愿望,还有效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阅历,真正实现了教学上的教学相长、师生共赢。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课改新课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77.

[2] 乐杰,冯丽华.母乳与免疫[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1997,13(2):80.

猜你喜欢
生成性资源生物学教学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