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效应”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17-04-11 07:27梁付春
中学生物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南风大衣行人

梁付春

1 “南风效应”的启示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开始慢慢解开衣服,继而脱掉大衣。结果很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南风效应”这一社会心理学概念的出处。

“南风效应”给生物教师的启示是:同样都是为了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南风之所以成功让行人脱掉大衣,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求,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同样要注意方法,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尊严、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运用和风细雨式的引导教育,真诚真心地对待学生,让学生能时时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主动配合,增强自我发展的意识。

2 “南风效应”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2.1 通过“南风效应”,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生物教师要积极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此来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要热爱学生,教师要放下师者的威严,不能用自己的权威压制学生,要做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世界多亲近他们,多给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利用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温暖的“南风”式教育,循序渐近使学生接受老师的教诲,主动自觉地获取知识。

2.2 运用“南风效应”,创设温暖和谐的生物课堂

在生物课堂上,教师要“蹲下”身子看学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诚心诚意为他们服务, 采用和风细雨“南风”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心理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教师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走进课堂时,心情是愉悦的。在这种放松的状态下学习,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其次,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能给人以温暖,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使人感到友善,产生信赖感。教师只有尊重每一个学生,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才能真正地创设和谐的生物课堂。最后,课堂上要注意关注成绩不好的同学,教师要意识到后进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点污垢的玉石,叶有一点消极面,但更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一样能成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他们,给予积极的暗示和适当的引导,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心理。

2.3 课后作业中巧用“南风效应”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教师巧用“南风效应”,有机地结合课内和课外,让学生把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课外,从而全面实现教育教学目标。首先,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课后作业设计上,笔者针对所学的内容把作业设计成几种不同形式,如基本题、技能题、拔高题。不再规定每次作业的具体数量,而是规定作业范围,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完成课后作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配合。其次,为了更好地实现生物与生活的联系,体现生物学科的真正价值,在课后作业设计上,笔者特别关注生活化的作业布置。例如,在上完细胞的基本结构后,针对细胞这样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物质,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模拟制作“细胞”的立体结构模型,有助于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让细胞变“微观”为“宏观”,更好地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的课后作业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思维等能力。再次,批改作业时点评要多写鼓励语句,教师要善于在作业中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且视同至宝,精心呵护与引导。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誡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南风效应”,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关爱、理解、宽容和鼓励,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让他们在南方的吹拂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如果教师能把“南风效应”成功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一定会使生物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锦上添花。

猜你喜欢
南风大衣行人
南风颂
不怕冷的大衣
诡异的偷蛋贼
现代透视眼
大衣先生
南风易逝,醉沉年
行人流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