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冬莴笋双层大棚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7-04-11 13:28徐桂成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莴笋株距越冬

徐桂成

黄山市地处安徽省南端,是典型的山区城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1月是全年最冷的时期,月平均气温为4.8℃,极端最低气温为-15.2℃(1991年12月29日)。莴笋幼苗一般可以安全越冬,但是成株莴笋在没有保护设施的情况下易受冻死亡。每逢春节,黄山地区蔬菜品种单调、需求量大、价格高。经过多年的试验和摸索,歙县桂林镇菜农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本地区越冬栽培的模式——冬莴笋大棚双膜覆盖栽培模式,确保春节前后上市,即丰富春节蔬菜供应品种,又能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模式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

选择抗性强、耐低温、红叶尖叶品种,如中晚熟的红娘子等。

2 育苗

①浸种催芽 黄山地区在9月15日前后浸种催芽,种子浸种后要放在冰箱保鲜柜低温存放12 h,然后放在室内催芽,催芽期间保持水分。中途用清水清洗几次,待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②苗床整理 播种前将苗床挖松整平,起沟,大棚覆盖塑料膜,防止暴雨冲刷影响出苗。苗床浇透底水,将露白的种子与干细土混匀后,分次撒到苗床上,尽可能撒均匀,不要太密。然后在苗床上覆盖遮阳网,待将近一半种子出土后,立即将遮阳网揭去。

③苗床管理 幼苗生长期间要经常喷水,保持苗床湿润,促进苗正常生长。当莴笋幼苗长到3片叶后,撤去大棚上的塑料膜,进行露地管理。4~6片叶时即可移栽。过密苗要匀出或移栽,保持适当株距。

3 大田整地

用于移栽的大田,按照每667 m2施入腐熟厩肥5 000 kg、三元复合肥50 kg的标准,提前一周均匀撒施肥料后翻耕,起沟,平垄,备用。

4 移栽

4.1 取苗

待幼苗长到4~6片叶时(苗龄25天左右),选阴天或晴天傍晚移栽。提前1天將苗床浇足水分,方便拔苗,拔苗时要尽可能保护根系,减少断根。

4.2 分批移栽

先移栽长势好的苗,对于幼小的苗子加强管理,待长势良好后再移栽。

4.3 移栽密度

按照行株距30 cm×30 cm的标准进行移栽,栽后要浇足定苗水,促进缓苗。

5 栽后管理

5.1 水肥管理

当莴笋苗缓苗后,灌一轮水,促进莴笋快速生长,在团棵前长足长大。整个生育期保证土壤湿润。莴笋封行前每667 m2穴施30 kg尿素。

5.2 除草

莴笋封行前结合施肥除一次草。

5.3 抹芽

莴笋在茎伸长的过程中要发生腋芽,影响莴笋的个体大小和商品性,选择晴好天气及时抹除,以降低养分的分流,增加个体质量。

5.4 防冻

冬季最低气温可达到-5℃,个别年份达-12℃。冬季防漏风,特别是晚上,保证棚内最低温度不低于0℃。当气温达0℃之前盖膜,气温达-2℃时盖内膜,气温达-6℃时加盖3层薄膜,以保证成株莴笋安全越冬,使莴笋赶在春节前后上市,从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6 病虫害防治

6.1 虫害防治

主要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4 000~6 000倍液、667 m2用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5~10 g对水50 kg喷雾,交替使用。

6.2 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为霜霉病、灰霉病和菌核病。

①化学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霜霉病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隔7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灰霉病用50%异菌脲胺1 000~

1 5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 200倍液喷施;菌核病用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或夜晚密闭大棚,用20%百·腐烟剂烟熏,每667 m2每次用药250~300 g。

②农业防治 大棚盖膜后要加强通风降湿、采用新膜尽量增加光照,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自身抗病力。

7 采收

当莴笋商品成熟后,视市场需求适时分批采收,分级包装上市。

猜你喜欢
莴笋株距越冬
Parahellenia,a new genus segregated from Hellenia (Costaceae) based on phylo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evidence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莴笋开胃增食欲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春季吃莴笋可降血糖降血脂
北方园林植物常见越冬防寒措施
如何挑选莴笋
巧解“植树问题”
流苏越冬种条低温贮藏扦插繁育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