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藏区特色村寨旅游与民间体育关联性研究

2017-04-11 10:53林伟伟蒋建琼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康巴村寨民间

林伟伟 蒋建琼

康巴藏区特色村寨旅游与民间体育关联性研究

林伟伟 蒋建琼

通过田野调查、访谈以及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康巴藏区特色村寨旅游以及民间体育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民间体育与村寨旅游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二者之间相互影响;民间体育在推动特色村寨旅游具有显著作用,特色村寨旅游的开发引起民间体育开展形式的转变、文化内涵的退变、价值功能的改变。并提出民间体育与特色村寨旅游协同发展的建议。

康巴藏区;村寨;旅游;民间体育;特色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和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康巴藏区以其浓郁的民族文化和秀美的风景,吸引着八方来客,尤其是一些知名村寨如甲居藏寨、磨西古镇等驰名中外。当今的村寨旅游虽然已成为旅游的热点,但却陷入了主题雷同、风格类似、品牌不强的尴尬境地,为避免这种尴尬,着力打造有特色、有内涵的村寨旅游,吸引更多游客,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产业路线,从深层次上改善村寨旅游的大环境。因此,在持续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正视经济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改善康巴藏区村寨旅游大环境的核心。文章重点通过分析特色村寨旅游与民间体育之间的关联性,认为二者之间的融合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之处,对于打造村寨旅游的品牌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丹巴甲居藏寨、江巴村、塔公草原村寨群、新都桥村寨群、磨西镇、道孚民居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访谈法

深入康巴藏区针对比较有代表性的村寨旅游点进行走访,就其民间体育的各种形式进行深入了解;走访各地民族传统体育领域以及藏学研究方面的专家;走访有关单位民族民间体育的相关负责人和领导。

2. 文献资料法

课题组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文献检索平台以康巴藏区、村寨旅游、民间体育等为关键词,广泛搜集文献资料;并通过互联网查阅大量文字、视频资料,搜集研究素材;广泛查阅藏学、民族传统体育领域的专著。

3.实地调查法

课题组成员采用分散、集中的形式深入四川甘孜州、云南迪庆等地区的部分乡镇,深入调查现存的民间体育项目;沿318国道对附近比较知名的村寨如磨西镇村寨群、丹巴藏寨、新都桥、塔公草原、江巴村等进行实地调查。

二、 结果与分析

(一)民间体育对特色村寨旅游的影响分析

1. 民间体育有助于打造旅游特色

特色是一个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其所属事物所独有的。[1]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节奏加快,走马观花式的表层旅游已经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现代传媒、交通等手段的深度发展,为旅游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旅游消费产业日益成熟,使得旅游者的消费选择更加“挑剔”。因此,以特色求生存是旅游景区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在村寨旅游特色打造的过程中,显著的区别性和高度的可辨识性是两大关键所在。而民间体育产生于深厚的地域文化土壤,因此自产生之初就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清晰的民族文化印记,本身就具备显著的区别性;在体现浓郁的民族风情之外也具备高度的辨识性和高度的不可复制性。因此,村寨旅游选择民间体育作为特色打造的着力点必然奏效。以甘孜县、德格县、道孚县的赛马为例,通过走访发现,在比赛形式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虽然都含有竞速的内容,但是花式内容却各不相同,甘孜县夺多乡等侧重于走马比赛稳定性、德格县崇尚马上技巧的花式、道孚县部分乡镇崇尚马上投掷或者射击的精度。这些虽然都属于赛马的范畴,但是所呈现出来的看点却迥然不同并独具特色。

2.民间体育有利于拉动旅游消费

就目前旅游消费而言,景点游、自驾游、徒步、骑行旅游、村寨旅游、郊游等几种方式是常规选择。景点旅游尤其是知名景点往往存在着游客众多造成的拥挤现象,造成诸多不便,舒适性不足;自驾游往往行程较远耗费时日,对时间的要求较高,自主性不足;徒步、骑行的旅游方式往往需要较为充沛的体力和相对专业的知识,且相对较为艰苦;郊游地点因相对较近,过于熟悉导致缺少新鲜感;因此,行程适中,自主性和舒适度较高的村寨旅游持续升温。另外通过调查发现,选择村寨旅游往往意味着对休闲性和娱乐性要求的提高。

作为村寨旅游的内容之一,民间体育可以为旅游者提供直接参与的机会,这种直接性的体验可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和娱乐的需求,从而推动“体验经济”的发展。例如甘孜县,作为格达弦子的发源地,在游客到来的时刻,村寨之内载歌载舞,跳起热情的弦子欢迎八方宾客,在音乐的伴奏下大量游客被吸引参与其中。另外,一些民间体育项目也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供游客观赏,从而创造“眼球经济”。尤其是德格县的花式赛马,要求比赛者在快速奔跑的马上做出各种复杂变换的动作,以动作的难度和花式作为评判胜负的标准,极具欣赏价值。综上所述可以认为,民间体育既可以作为一种提供参与性体验消费的途径发挥作用,也可以作为观赏性消费途径发挥作用。

3.民间体育有利于塑造村寨品牌

广义的“品牌”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用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识别的心智概念来表现其差异性,从而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占据一定位置的综合反映。[2]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生产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它的载体是用于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者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2]品牌的塑造是一个长期性、持续性的过程,也是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并形成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特色村寨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一个分支,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主要提供的产品是自然田园风光的观赏、民族节目的互动参与和观赏、民族风情纪念品的销售以及住宿餐饮等服务项目。村寨旅游所提供的产品一般为无形产品,以各类服务为主,因此品牌打造的着力点应该围绕服务质量的提高、观赏参与体验的提升。特色村寨旅游品牌的塑造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多方面协同并进,在品牌塑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民间体育的功能:民间体育因其独有的活动形式、文化特色等,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充分宣传,达到以特色宣传品牌的目的;结合当地村寨所特有的自然风光,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铸造精品,达到以服务塑造品牌的目的。

(二) 特色村寨旅游对民间体育的影响分析

1.民间体育开展形式的转变

随着旅游产业的持续开发,民间体育项目的组织开展形式产生了多方面的转变。首先,从开展时间上来看,过去的民间体育开展一般在重要节庆期间或者农忙之余的空闲时间。而现在,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大量民间体育项目的开展开始变得日常化。例如,通过对磨西镇的走访发现,在旅游公司的资助下,一些私营性质的演艺团体如尔曲藏家等,开始把带有表演色彩的民族体育活动作为招徕游客的手段,尤其是在游客比较密集的旅游高峰期,每天一场的演艺活动中均含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游客提供体验和互动的机会。

其次,从组织形式上讲,传统时期大型民间体育活动一般由同一地域内的人们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共同举办,参与人群也往往限定在地域之内,其中最具盛名的是理塘县的“八一国际赛马节”,带有浓厚的传统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今大型民间体育活动则往往由具备一定经济能力和资质的旅游公司来主导,参与人群也更为广泛,不再具备排他性。小型民间体育活动如村寨之内的活动,传统时期由村寨内具备一定声望的人来牵头主持,而今普遍的作法是一个或者几个家庭联合组织,以满足游客的需求。最具代表性的是锅庄,在传统意义上是节庆或者农闲时期来进行或者庆祝亲朋相聚,随着特色村寨旅游的发展,在游客较多的时候,基本上每个村寨的家庭旅馆之内都会组织游客参与这一活动。通过对新都桥、塔公草原、江巴藏寨等处的村寨进行实地考察,村寨内的客栈、民居等为了吸引游客,在旅游高峰期普遍会采用这种方式,有效地证实了这一点。

2.民间体育文化内涵的退变

民间体育的产生与传承植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与自然选择,最终部分得以存续至今,为人们所认识。康巴藏区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该地域内的民间体育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就其文化内涵而言可以分为祭祀类、纪念类、庆祝类、生产类等。随着旅游业的不断深入开发,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以农耕或者游牧为主的作息规律被打破,住宿、餐饮等服务业成为家庭获取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大量简便易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招徕游客的一种手段,为游客提供参与或者观赏的体验,这种流于形式的民间体育活动,无法深刻体现其文化内涵。

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及延续与生产方式密不可分,而生产方式的转变必然引起文化的变迁。以旅游、餐饮等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村寨的迅速崛起,不仅影响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也带来了外来多元文化的冲击,人们的意识理念开始发生转变,这些导致人们开始逐步脱离“乡土”。部分民间体育开始逐步失去吸引力,不得不面临传承困境,其文化传承所依靠的土壤逐步“沙化”。

3.民间体育价值功能的改变

民间体育得以存续并不断发展,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价值功能的充分发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这种内含于民间体育之内的价值功能逐步开始改变,一部分功能开始逐步退化或者丧失,而一些新的功能则开始逐步衍生甚至凸显。如一些大型民间体育活动如赛马节等,开始由政府出面组织,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意识地去除了一部分封建迷信的成分,弱化了封建信仰传递功能,消除了封建遗留,转变为倡导现代文明。在此基础上,一部分封建迷信色彩较为严重的民间体育项目被禁止或者改良。为塑造地方文化名片,一些带有浓郁文化色彩的民间体育被有意识地加以推广并大力宣传,由此体现出宣传功能的进一步凸显。例如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2016年8月份通过政府牵头组织打造大型赛马节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期一周的赛马节吸引了18万人次的游客,在获得直接性经济效益的同时,大量游客的滞留也为周围特色村寨旅游聚集了人气。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旅游产业持续升温,大量民间体育作为一种方法手段既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也可以参与其中,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觑,从而体现出经济功能的衍生。在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宏观政策的引导下,民间体育的经济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强化,甚至成为价值功能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特色村寨旅游在开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民间体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民间体育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村寨旅游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牵连也即关联。然而这种相互之间的影响并非都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一,特色村寨旅游的深度开发,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可以为民间体育的开展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满足特色村寨旅游的发展需求,会引起对民间体育的投入增加;游客的参与需求无形中增加了民间体育的参与群体数量。

第二,特色村寨旅游的深度开发打破了原始的产业形态,形成新的格局,生产方式也开始转变,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特色村寨旅游的深入开发必然带来更为深刻的交流,因此多元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不可避免,对地方文化生态构成的威胁增大。由此民间体育所植根的文化土壤发生变质,以文化内涵为代表的营养元素流失,这种状况不利于民间体育的发展和传承。

第三,特色村寨旅游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民间体育在刺激消费、推动特色村寨旅游的发展方面确实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但是由于处于被利用的位置,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民间体育的开展往往流于形式,忽视了文化内涵的深度保护,变得徒有其表而没有其实。这种机械式的举办和生产线式的复制性开展,虽然使得民间体育的参与群体更加广泛,然而这种方式造就的繁华只是表面现象,无法促进民间体育的深度保护。

(二)建议

引起重视,充分发挥民间体育的功能,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特色、塑造品牌、提升服务质量,以推动康巴藏区特色村寨旅游发展,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提升物质文明水平。

统筹兼顾、均衡发展,在推动特色村寨旅游深度开发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大对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力度,为民间体育的传承营造良好的文化土壤;加大扶持力度,确保民间体育经常性和多样性。

理性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引导,针对民间体育当中的精华部分有意识加以重点保护。

[1]http://baike.so.com/doc/5396282-5633462.html

[2]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5vs2yhF3R_jFc-Ywi9U9u8TQKpnQWpZ0fg85IvR5zVQOqIheRRwvMdF_-fgWZh3Wr2IjBZv6Gkq7AF_lhlgLyFWfivu7jVtS7Ig3fAol0W

[3]张波.湘西墟场体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第10期,p134-137

[4]周平、熊少波、周振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节庆体育社会功能演进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14年第1期,p1-4

[责任编辑:陈光军]

Study on Association between Khampa Tibetan Village Tourism and Folk Sports

LIN Wei-wei ,JIANG Jian-qiong

Through field research, interviews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e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hampa Tibetan village tourism and folk sports. It is found in the paper that there is a very close correlation and a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village tourism and folk sports. Folk sports can have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Khampa Tibetan village, and reversely, the latter can also bring forth changes to folk sports, especially the changes of their forms,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values. Moreover,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sports in tandem with the thriving tourism of characteristic Tibetan village.

Khampa Tibetan-inhabited area; village; tourism; folk sports; characteristics

林伟伟,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四川康定,邮编:626001) 蒋建琼,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四川康定,邮编:626001)

F590.63

A

1674-8824(2017)01-0057-05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课题,项目编号:TY2016303。)

猜你喜欢
康巴村寨民间
康巴学人
——林俊华
《康巴》:时代大裂变中的人性思考
立足康巴,面向世界——康巴文学“走出去”的翻译话语再释
无蚊村寨丁屋岭
康巴雄鹰
村寨——海坪彝寨
特色村寨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