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健康体检”到“健身行动”

2017-04-12 18:25张蕾芬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健康体检数据分析教育管理

张蕾芬

摘要:“3-6年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是一种大规模的行动研究,也是管理工作的新探索。调查聚焦学生需求,以学生为中心,让学习更加贴近学生需要。调查数据及分析诊断让老师关注和反思自身日常教育,改进教育行为;让学校的教育管理基于数据与事实,提高了管理效益,提升了学校教育质量。

关键词:学习状况调查;数据分析;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B-0023-06

现行中小学教师绩效管理力图将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但长期以来,教师根据论文和获奖来评定职称、晋级职位,学生根据考试成绩迈进更高一级学校的评价方式,让评价的问责功能占据了主要地位,这种重评价结果、轻反馈的现象存在于我国大多数中小学[1]。因此,如何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让教师提高责任意识,重视现状改进和自身专业发展,使其在教学等方面有积极的作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2年,我校四年级与九年级全体学生参加了江苏省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检测,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了专题反馈,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自2013年起,在董洪亮主任的指导下,我们对3-6年级全体学生分别进行了三次关于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调查以省学业质量检测中的问卷内容为蓝本,结合校情做了一定的调适,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对学校和学习的情感态度状况、学生对学科教师的评价及自我评价等。

我们将调查定位于“健康体检”,不是为了甄别教师的工作,不作为绩效考核的凭据,而是一次自我诊断、改进调整的“健康行动”。因此,我们要求老师们阅读调查报告,提出了四项行动建议:1.分析优势和不足;2.确立改进的目标,改进教育行为,解决具体问题;3.落实改进的措施,优化行为,在校园网内设立“小学教育新时空”博客平台,让老师们撰写自我诊断及改进措施“晒一晒”,形成调查后的反思与行动跟进的交流;4.在为时一年的“健康行动”后,通过下一年度的“健康体检”,了解改进的结果,观照教师的发展。正是坚持不用数据问责,而是着力于参照调查指标的自我诊断,着手于管理与教育行为的改进,着眼于维持性工作方式的调整,管理者与教师的心态逐步开放,思想愈加解放。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使学校的管理品质有了持续的提升。

一、从“主观认识”到“客观真实”,用数据改进工作

在閱读某班调查报告时,一位教师的师生关系数据引起了我们的特别关注。在调查数据中,这位老师的师生关系值年级最低。那么,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正巧,在看到调查报告的同时,我们也收到一封家长来信,反映这位教师对部分学生过于严苛。收到来信后,我们组织学生召开“心情对话会”,了解情况。 同学们对各科老师用心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说到该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说话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简单,有让人接受不了的现象。作为学部管理人员,我知道该老师所执教的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班级,学生顽皮,家长干涉较多,班级比较难带,前任班主任深感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权衡再三,选择这位教学能力和业绩显著、经验丰富的老师来执教该班。接班时,他也有过犹豫,但最后还是顾全大局,服从工作需要,接受了任务。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因为想迅速扭转学生不良习惯、转化学习态度,他采取了不适当的教育方式。

这是一位责任心与个性都非常强的教师,如何让他能意识到这些问题,改进自己的工作?谈话前,我们心里有些犯难。可没想到,与他的沟通和交流进行得很顺畅。该老师态度诚恳,他结合家长来信,和学生在心情对话会反映的情况,参照问卷中的调研指标与数据,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工作,寻找问题的所在。后来,他写了一篇文章《数据的背后》发表在校园网博客平台内,在博文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改进计划和措施。

把问卷的指标与数据作为“镜子”来正衣冠,是一种自我教育。正是这样的自我教育,使这位教师进一步意识到,自己的言行要考虑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水平,更要考虑学生们的想法和感受。自己对学生的爱,要以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为前提。也正是在这样的自我教育中,他用自己的行为改变着“主观认识状态”与“客观真实状态”之间存在的差异。

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提高过程需要一定的等待,有些数据的解读需要理性的洗涤。老师们对问题的“自我努力的归因分析”,使我们感受到这项工作开展的价值。

二、从“印象判断”到“数据说话”,丰润教师职业体验

我们常常要求教师了解学生,但作为管理者,我们了解教师吗?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许多数据在不时叩问着我们的主观印象。特别是在日常工作中,有不少老师默默无闻地倾心付出,却很少张扬自己,显得普普通通。但对学生的调查,却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这些老师的努力。

从3-6年级调查问卷中,我们读到了一系列可圈可点的数据,其中就有王老师的。在调查结果中,学生对她执教的语文学科的欢迎度,比同年级其他语文教师平均值高出27%,居于最前列,而且比该班其他学科的欢迎度高出34%,在所有学科中最受学生喜欢。考虑到王老师自进入我校工作以来,一直显得平平常常,没有获得过特别的表彰,于是,我找她聊了聊那些调查数据,希望她找出学生喜欢语文的原因给大家一起分享。没想到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热情,她以《拿什么吸引你,我的学生》为题进行经验分享,得到同事献花26朵、阅读309次、评论33条,一时成为热点。

在她的博文分享中,我感受到一名普通老师对学生的热情付出,赞叹她那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不懈的努力,同时也感受到调查数据是管理者深入了解教师、发现经验的新路径。管理者需要把欣赏的目光投向更多的教师,让教师获得高峰的职业体验。在第二年的“健康体检”中,王老师执教的另一个班级,继续维持着很高的学科欢迎度。在当时的阶段检测中,她所带班级的语数英三科成绩也跑在了年级的前列。问卷的数据反馈,给她带来莫大的鼓励。在她的博文中,王老师表示要继续努力,让孩子们喜欢学校,喜欢每一节课,营造幸福的班集体。

三、从“表面解释”到“聚焦问题”,改进年段管理

在2013年“3-6年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数据中,三年级的数据引起了我们广泛的关注,成为我们聚焦的热点。根据数据显示,三年级学生与老师的师生关系最差,三年级学习压力值为3.23,与五年级相当。对学校的满意度调查也低于四年级。数据呈现出不符合一般发展趋势的状况。三年级的数据呈现的问题,引起了大家一致的关注,激发了大家研究的兴趣。在进一步解读数据中,我们又发现这些指标的数据在班级之间表现出差异性。差异提供了研究的维度与解决问题的空间。在随后的改进策略方面,老师们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

1.重视年段衔接。如何实现低中年级的有效衔接,大家存在争议。是在三年级降低要求,设置坡度,让低年级的学生逐步过渡到中年级?还是在二年级提高要求,让低年级学生提前作好进入中年级的各项准备?或者两方面同时行动?为此,语文组率先行动,开展低中年级联合教研活动,以年段衔接为重点,开课议课,相互研讨有效的衔接方案。接着,组织各年段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开展不同年级的教学常规校内视导,通过视导工作推进课程建设。在加强常规要求的同时,也培训了教学管理团队,让骨干教师进一步了解各年段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特点。德育条线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优化调整德育方法,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德育目标和要求,抓好学生习惯养成,持续关注学生的行为发展,引导学生逐渐由他律发展到自律。

2.加强家校联系。改革原有年级管理模式,改变原来“抓两头(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轻中间”的年段管理方式,加强中年段的衔接,重视每个年级的特点。在学生升入三年级后,及时召集三年级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年段教学内容、学生身心状况、学习方法等特点,家校形成合力,多角度帮助孩子实现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缓坡过渡。同时,增设年级家长学校,针对各年段学业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心理教育讲座、家庭教育指导、学生习惯培养、学习方法指导等分享和交流,家校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学生优化调整学习方法,适应新的学段,也为进入下一学段做好相应的准备。

3.改进课务安排。以往的教师课务安排,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年段特点,我们实行的是低、中、高三段式安排的组合方式,即1-2、3-4、5-6的小循环,与1-3、4-6的中循环并存,很少有老师大循环。三年级的调查數据让我们思考,是否可以试行1-3的中循环,让低年级老师更直观地了解中年级的要求;增加1-6的大循环,让更多老师了解小学各个年段的不同特点,把握小学整个教学体系的年段要求。经过一系列的讨论,从2015年秋学期起,我们开始将上述思考落实到行动,要求低年级老师做好带班教学到中年级的准备,同时选择素质较高的教师试行六年大循环教学,使老师掌握整个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成长规律,把握各年段课程标准的内在联系,从而系统地设计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持续关注学生发展。在跟班教学的机制下,经过长期的连续性把握,教师更能够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并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提供持续的教育和培养,促进学生的发展。[2]

在且行且思的行动改进与研究中,我们迎来了2014年3-6年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结果告诉我们,三年级各项数据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首先,在师生关系调查中,三年级提高的幅度最大。其次,在学习压力调查中,三年级的学习压力与四年级相当,远低于五年级和六年级。与2013年相比,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减小。第三,在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调查中,与2013年相比学生的认同度在增加。数据的变化,诱导我们的研究继续深化:如何把教师补偿性的改进转化为主动性改革,把散落化的改进行为形成工作机制,把教师的积极性传递给学生?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层面,我们如何有效弥补低中年级的断层,让学生的学习更趋科学与合理。

四、从“教学应然”到“需求实然”,加强课程建设

教学的应然,是教学预设想要呈现的状态;而需求的实然,是学生发展实际需要的状态。这两者往往不在一个层面上。习惯上,人们认为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但在2013年调研的数据中,师生关系最好的是语文教师,学生最喜欢的三门学科中却不见语文;美术学科师生关系比较好,但该学科却成为学生最不喜欢的学科之一……“3-6年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数据引发了各学科的思考,系列数据把课程建设的问题凸显出来,课程建设成为近年来学校改革的主题词。只有事物的结构变了,事物的性质才能变。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立足课程,提出和规划“学科融合,整体推进”的课程改革思路和框架,打破课本、课堂局限,在课程层面上确定目标、整合资源,寻求更灵活高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策略,实现课程实施水平的整体提升,最终达到提升教育品质的目标。[3]

1.拓展教学内容,重组课程资源

教学内容的重组,是教师在对课程标准、教材等教学指导性资源进行深入地解读和剖析后,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并以一个完整的主题为内容进行教学。如,语文学科以“悦善”校本课程为补充,从内容体系的构建入手,实施“单篇教学1+1”和“单元整体教学”,构建“诵·读·写·创”一体的课程体系,形成系统、立体的诵读课程、阅读课程、习作课程和创造课程。其中,“单篇教学1+1”中的前一个“1” 为从教材中精选的教学内容,后一个“1”表现为对前一个“1”的深化、丰富、拓展、提升。基本课型有由读到写的“读写课”,指向于阅读提升的“阅读整合课”,指向于与课文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创新课”。而“单元整体教学”,由若干节具有内在联系的课所组成,这些具有内在联系的若干节课相互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过程,其知识、方法、态度等内容也集合成了一个统一的板块。这样,“单元整体教学”与“单篇教学1+1”形成互补之势,相互映照,相得益彰,形成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两条腿”。

同时,语文组还鼓励教师不断丰富课程样态和内涵,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师课程。“教师课程”是微型课程,容量小、易操作、见效快,以小视角,展现大世界。常见的小学语文教师课程有趣味小古文、儿童戏剧、民间语文、海量阅读、整本书共读、绘本课程……这些课程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呈现迷人风景的窗,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插上了一对隐形而有力的翅膀。回顾这两年以来语文组的课程建设探索,我们看到,孩子们对学科欢迎度指数得到明显的提高。在2014年全省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检测中,我校四年级学生语文高层次思维能力发展指数和语文学业成绩个体间均衡指数均高于本省、本市和本区。这些变化,与语文组对课程结构的调整、实施深度的课程改革有着直接的联系。

2.基于学生需要,调整课程内容

以体育学科为例,连续三年的跨年度分析比较报告显示,学生对体育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学科欢迎度,但同时,大家也很清醒,我们日常的体育教学还是显得有些单调和枯燥,很多是跑步、队形队列、技能技巧等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如果体育课程能顺势而为,抓住学生的兴趣,顺应不同学生的身体发展需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一两项自己喜欢、能够陪伴终身的运动技能,将更能体现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健身价值、育人价值和社会价值[4]。

此外,学生调查数据也显示,我校学生来自全省,其中大部分来自南京市,家庭條件较好,58%的学生父亲、54%的母亲受教育程度在本科以上,其中26%的父亲、23%的母亲为研究生毕业;父亲的职业以个体和企业管理人员为主,母亲的职业主要集中在教育、医务和科研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值得注意的是,有13%的学生母亲是全职妈妈,而这些全职妈妈,46%受教育程度在本科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占13.9%。来自这些家庭的孩子,相当一部分有随父母在国外生活、参访和游历的体验,大多数从小就接触和了解了一些运动项目,尤其是新兴运动项目。学校目前开设的国家课程体育教学内容已经满足不了学生更高的需求,开发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应该是我校体育课的发展方向。而且,我校体育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项目,开设专项教学课有利于发挥体育教师的专项特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于是,我们组成体育选项教学核心小组,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开展调研,发放学生体育选项学习基本状况调查表,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项意愿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并结合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及学校的体育资源状况,最终确定在五年级开展选项九个课程内容的选项教学,该项目进行至今,已拓展到六年级。具体项目有: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轮滑、体育舞蹈、跆拳道、无冲撞橄榄球、生活体育。为确保选项教学顺利进行,体育组成立专项备课组,在现有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把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融合,以项目课程为载体,将国家课程中能分解到项目中来实现的内容与专项教学进行整合,将田径、体操等不能融入专项的内容独立安排课时完成。经过一年实践,开发了体验课、基础课、拓展课等不同的课型。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目标在于增强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5]。体育的选项教学,始终将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置于优先地位,尽可能切合学生的文化背景、发展水平及生活经验,促使其主动学习,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与学生对体育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学科欢迎度相反,心理和陶艺并没有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受欢迎。陶艺与心理都是我们自主开设的校本课程,学生对这两门的欢迎度之低,让我们始料不及。我校陶艺课程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开设到六年级,所有学生每两周都能上一次陶艺课。为此,我们引进了陶艺专业的专职教师,并配套陶艺专用教室,里面所有设施都从宜兴专门采购,连陶泥都是可以烧制成品的专业材料。对刚进校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这门捏泥巴的课程,让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但调查数据告诉我们,这门课程进行到中高年级,情况发生了变化。究其原因,我们虽然编撰了陶艺课程的校本教材,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块,但是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源配套,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层次性有待提升。学生捏泥巴一捏就是六年,提升度不足,不能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同样,从三年级开始开设,每两周一节的心理课程也不受学生待见。回顾我们开发的心理课程,我校有专业的心理教研组,配备专职心理教师。他们采用模块教学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不同,心理健康课是一门专业课程,不能上成思想品德课。遵循心理教育的规律,我们所见日常心理疏导,较多的方式是一对一的个别交流,或者一个小组围坐一起,进行讨论和分享。少有针对整个班级集体进行指导、互动交流的心理教育方式。用课堂教学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有序组织课堂、有效推进教学,对专职心理教师而言,一直都存在困难。

美国著名的课程专家古德莱德将课程划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以及体验的课程。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课程,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学生实际感受并体验的课程,即课程的最终承受者是学生,课程要被学生所体验,而学生的体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调查数据让我们得到启示,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课程开发应该是一种持续、动态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生成性,始终要将课程开发视为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行动过程,不断强化并提升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反思问题,促使其依照学生的需要与能力水平,经常性地评估、修改课程,最终实现课程的改进与完善。

3.提升数字素养,适应时代发展

我校是一所中小学一体化的外国语学校,从小学、中学、国际高中一直延伸到留学预科。我校的校训是顺其自然,即遵循教育的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市场的规律。这样的教育哲学,引导着我们的课程期许,那就是用适切的课程,在学校和学生的未来生活之间建立更好的连接,为所有的学生提供现代化教育,促进学生品格的提升和发展,培育独立的意识,激励学生拥有自己的梦想,主动发现并发展自己。

我们特别重视英语和信息技术,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所有科目的教学过程。从学校创办开始,就为所有的教学场地配备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为所有教师免费提供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并定期维修更换和发放补贴;为一年级学生专门配备符合低幼儿童年龄特点的数字化阅览室;从二年级起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以及3D打印普及课程。另外,学生还有机会参加计算机编程、网页制作、电脑绘画等选修课程的学习,在课后参加计算机兴趣班活动。这样的课程背景,与我们调查的数据高度契合,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一度跑在了所有学科前列。该数据在让老师受到鼓舞的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面对未来发展,学生的数字素养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数字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更有效地沟通和合作[6],我们的学生要想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就必须要适应这个数字化的世界。

由于计算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已不足以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对此,学校必须做出一些改变。移动数字技术能够使教学变得更具吸引力,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是,习惯了使用笔记本电脑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能熟练操作PPT、音视频和实物投影的老师们,并未掌握运用移动平板辅助课堂教学的新技术。2015年9月,在市电教馆的支持下,学校建立了数字化教室,我们借此机会,成立了数字化教学研究项目小组,参与研究的教师,基本涉及到小学阶段的所有学科。该项目研究获得了学校极大的支持,在数字化教室为学生配套近五十台平板电脑的基础上,我校还为首批十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种子教师每人配备了一台iPad,鼓励大家在教学研究中学以致用,将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运用于日常的课堂教学。经过一个阶段的培训学习、初步摸索和尝试实践,该项目组织至今,已进行了两期研究汇报和課堂展示交流,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作为先驱者的种子教师,一旦开发并掌握将移动平板电脑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新技术,必然会受到学生和同事的赞赏和敬重。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期待之后加入的教师能分享种子教师的经验,更快地突破那些最初的技术阻碍,革新自己的教学模式。

4.重视情感体验,改进课程评价

在没有开展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前,美术组曾信心满满地认为,喜欢涂涂画画是小学生的天性,学生应该会很喜欢美术。但201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美术竟然是学生不喜欢的学科之一。面对调查结果,美术老师们明显感到惊讶和失落。情绪过后,大家平静地进行反思,组织组员讨论,分析学生不喜欢的种种原因并共商改进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在结合数据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中,老师们进一步觉察到,学生的美术学习过程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对应数据,结合课堂观察,我们也能发现一些端倪。如,过分迎合学生兴趣,课堂时间过多用于各种形式的游戏、拓展;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展示精美的课件,忽视美术教学本身的特点;不管有无必要,哪怕生搬硬套,也一定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这样的课堂,看起来内容丰富,却因形式的花哨,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充分的时间构思并完成自己的作品。

针对上述情况,美术组进一步加强教师基本功要求,改变课堂教学策略,提出将美术课两节连排,重视过程与体验的时间,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同时,积极探索美术学习过程的评价,一方面完善美术的知识认知与技能评价,另一方面加强对美术学习的习惯、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并且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努力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尝试评价主体、评价指标的多元化。2014年的调查数据令人欣慰,美术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指数进一步提升的同时,美术课也进入了“最喜欢的学科”行列。

江苏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应邀对我校小学部进行的“3-6年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是一种大规模的行动研究,也是管理工作新常态的探索。调查聚焦学生需求,以学生为中心,让学校的学习更加接近他们的需要。调查的数据及诊断分析,促使众多老师关注和反思自身日常教学,改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藉此,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也因此成为一种借助反思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动机、专业能力、工作兴趣和职业满意度,来建构自己人生意义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需要在学校内形成激励和支持教师的气氛,让校内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更为容易。如果部门管理干部用力过猛,未能完全理解调查及行为改进的初衷,对调查核心理念的把握就有可能产生变异,就可能将本来指向激发教师教育内驱力的“自我诊断”,变异为“作出检讨”,增添老师身心负担,导致南辕北辙的效果。随着老师们对调查数据关注度的不断提升,我们正在试图将调查引向教育评价,让老师们聚焦实际问题,自己参与开发和设计更为适切的测量工具。2016年,我们分别召集了年级组、教研组、行政干部团队以及督导室专家团队,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邀请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专家指导我们修改了调查问卷的内容,使之更好地与我校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的重点相匹配,最终实现用评价引导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琪,李先军.英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的演进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6(3):41.

[2]董慧蕴.文化、课程与管理:十二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的整体探索[J].中小学管理,2015(11):37.

[3]孙彩平.品德课教学改革深化的方向:超越学科化思维[J].人民教育,2015(17):55.56.57.

[4]李晓红.体育课要在“质”上下功夫[J].人民教育,2015 (24):48.

[5]孙晓雪.香港校本课程开发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6(1):69.

[6]文/[斯洛伐克]伊凡·卡拉斯,译/常言心,费宇婷,曹雯迪.希望实践:以斯洛伐克博桑学校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6(1):46.

责任编辑:颜莹

Abstract: The survey of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from Grade Three to Grade Six by our school is a large-scale action research, and also a new explor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ion. The survey focuses on students needs with student-centeredness to fit learning to students needs. The data from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diagnosis let teachers care more about and reflect on their daily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ir educational behaviors. Meanwhile, school administration has come to be based on data and facts to improve administration efficiency and educational quality.

Key words: survey of leaning situation; data analysi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猜你喜欢
健康体检数据分析教育管理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