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伴浆膜下积液腹胀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7-04-12 02:18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浆膜尿量腹水

高 颖 蒋 敏 马 伟

中医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伴浆膜下积液腹胀治疗的效果观察

高 颖 蒋 敏 马 伟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伴浆膜下积液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肿瘤科治疗的62例恶性肿瘤伴浆膜下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消胀散外敷,观察患者腹胀、敷药前与敷药后体重、腹围、尿量情况。结果:消胀散外敷对不同类恶性肿瘤腹胀症状缓解显效37例(59.68%);有效21例(33.87%);无效4例(6.45%),一疗程后患者体重减轻、腹围缩小、尿量增加。敷药期间患者皮肤情况良好,无不良反应。结论: 通过开展辨证施护、消胀散中药外敷和中医个性化健康指导,80%以上的患者有效地改善了不适症状,且患者对生活起居、服药、情志、饮食的健康指导满意度较高,依从性较好,提高了临床治疗质量。

恶性浆膜下积液;中医护理;中药外敷

恶性浆膜下积液主要是指恶性体腔积液,多数是由恶性肿瘤或转移癌引起的并发症,患者在病程中,同时或相继出现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中医认为恶性积液属于中医“悬饮”“癖饮”范畴,与肺、脾、肾、肝、三焦等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大量的积液可引起腹胀、腹痛、活动受限及呼吸困难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积极治疗恶性积液、减轻腹胀、腹痛症状,对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我院肿瘤科对收治恶性肿瘤并发浆膜下积液患者实施了中医辨证施护,采用协定方消胀散外敷于胸腹部,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肿瘤科收治的62例恶性肿瘤并发浆膜下积液患者为观察对象。男32例,女30例。年龄38~86岁。其中肺癌14例,胃癌14例,肝癌8例,肠癌10例,食道癌4例,前列腺癌4例,妇科恶性肿瘤4例,其他4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腔或者腹腔积液,伴有腹胀、腹痛、胸闷不适、气喘等症状,2月内已行化疗或放疗,预计生存期>3个月。

1.2 中医护理干预方法

1.2.1 常见症状及症候施护

1.2.1.1 胸闷气促、胸腔积液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给予吸氧。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刺激性气味。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减少说话等活动,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教会患者进行缓慢的腹式呼吸。予以耳穴埋豆,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脾、肾等穴位。遵医嘱进行消胀散外敷每日1次。

1.2.1.2 咳血 密切观察咳血的性质、颜色、量及伴随症状,监测生命体征、尿量、皮肤弹性等,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嘱咐患者不用力吸气、屏气、剧咳,喉间有痰轻轻咳出。少量咳血静卧休息;大量咳血绝对卧床,头低脚高位,头偏向健侧,尽量少语、少翻身。及时清除口腔积血,淡盐水擦拭口腔。

1.2.1.3 发热 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病室凉爽,光线明亮,空气保持湿润。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避免劳累。协助擦干汗液,温水清洗皮肤,及时更换内衣,切忌汗出当风。穴位按摩,可选择合谷、曲池或耳尖、大椎放血(营养状况差者慎用)。进食清热生津之品,如苦瓜、冬瓜、猕猴桃、荸荠等,忌辛辣、香燥、助热动火之品。协助多饮温开水,漱口液漱口。

1.2.1.4 腹胀、腹腔积液 安置患者半卧位休息,观察记录腹胀程度、部位、腹部有无青筋显露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腹部行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日2次,每次10~15 min,以助消胀。定期测量腹围、体重,必要时记录24 h出入量。遵医嘱予以消胀散外敷每日1次。

1.2.1.5 纳呆 做好心理疏导,化解不良情绪。遵医嘱耳穴埋豆,可选择脾、胃、交感等穴位。穴位按摩,可选择足三里、阳陵泉、内关、脾腧、胃腧等穴位。指导进食增加肠动力的食物,如苹果、番茄、白萝卜、菠萝等,忌肥甘厚味、甜腻之品,少食多餐。

1.2.2 中医特色技术护理 消胀散中药外敷。(1)敷料制作。将一次性治疗垫剪成20 cm×15 cm方块,内衬棉纸。(2)药物组成与用法。白芷20 g、生大黄20 g、石见穿20 g、玄明粉40 g、铁树叶20 g、枳实20 g、山豆根20 g、冰片3 g研为细末,均匀混合打粉备用。以适量蜂蜜和醋调匀成糊状,敷在自制的治疗垫中,厚度以2~4 mm为宜,将药膏敷于患者主观感觉腹胀,或胸闷最明显部位。然后加以腹带固定,敷药持续4~6 h,每日1次,7~10 d为一疗程,告知患者勿抓挠局部皮肤,保持清洁避免用力擦拭,保持皮肤完整性。同时注意观察敷药后局部皮肤的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向医师汇报。

1.2.3 健康指导

1.2.3.1 生活起居 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协助舒适体位,长期卧床、消瘦、肿瘤晚期恶病质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及皮肤护理。指导适宜患者有序进行八段锦锻炼、呼吸操训练。

1.2.3.2 饮食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忌肥甘、辛辣、生冷之品。鼓励患者多食滋阴、补血、益气等扶正之品。(1)气滞血瘀证。进食行气活血,化瘀解毒的食品,如山楂、桃仁、芹菜、生姜、大蒜等。食疗方:白萝卜丝汤。(2)痰热阻肺证。进食清肺化痰的食品,如生梨、白萝卜、荸荠等,咯血者可食海带、荠菜、菠菜等。食疗方:炝拌荸荠海带丝。(3)气阴两虚证。进食益气养阴的食品,如莲子、桂圆、瘦肉、蛋类、山药、海参等。食疗方:皮蛋瘦肉粥、桂圆山药羹。(4)脾肾阳虚证。宜食温阳健脾的食品,如桂圆、大枣、南瓜等。忌食生冷瓜果、寒凉食品。食疗方:桂圆大枣粥。

1.2.3.3 情志护理 关心体贴患者,了解患者的痛苦和需要,从生活上给予照顾。嘱患者避免郁怒,督促家属多陪伴,消除其绝望心理,做好心理疏导。采用暗示疗法、认知疗法、移情调志法,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情志状态。

1.2.3.4 给药护理 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服药后反应。中药汤剂宜温服,饭前或饭后1 h为宜。

1.3 效果评价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WHO腹水B超疗效判定标准[2]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B超示腹水消退,腹胀、腹痛症状消失,小便量恢复正常;部分缓解(PR): B超示腹水较大深度缩小50%,腹胀、腹痛症状减轻,小便量较前增多;稳定(SD):B超示腹水较大深度缩小<50%或腹水无变化,腹胀、腹痛症状无改善,小便量无变化;进展(PD):腹水较治疗前增加,腹胀、腹痛症状加重,小便量减少。显效=CR,有效=PR+SD,无效=PD。记录并比较消胀散外敷前和外敷10 d后体重、腹围和尿量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2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消胀散外敷对62例不同种类恶性肿瘤患者腹胀症状的影响分析(表1)

表1 消胀散外敷对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腹胀改善情况影响分析

表1显示,腹水消退,腹胀、腹痛消失,小便量恢复正常37例(59.68%);腹水减少50%,腹胀减轻,尿量增多及病情稳定未加重21例(33.87%);腹水增加,腹胀、腹痛加重,尿量减少4例(6.45%)。

2.2 消胀散外敷前与外敷10 d后患者体重、腹围、尿量比较(表2)

表2 患者敷药前与敷药10 d后体重、腹围、尿量比较(±s)

3 讨 论

3.1 中药外敷的效果 结果显示,恶性肿瘤伴有浆膜下积液的患者通过开展辨证施护、消胀散中药外敷和中医个性化健康指导,80%以上的患者认为中医护理技术配合临床治疗有效改善了腹胀、腹痛、胸闷等不适症状,且患者对生活起居、服药、情志、饮食的健康指导的满意度较高,依从性较好。护士在实施辨证施护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结合中药外敷技术的实施,使患者感到医护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3.2 中药外敷的理论依据及操作注意事项 中药外敷法是以中医学为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的病证,选择相应的药物,制成膏、散、糊等制剂,敷于相应的体表部位或穴位上,通过药物的经皮吸收或对体表部位及穴位的刺激来调节人体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等的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3]。敷药前仔细进行护理评估,如外敷部位皮肤的情况,患者对温度的感知觉,是否有药物、皮肤过敏史。操作环境宜温暖,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药外敷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充分暴露敷药部位,注意保暖及隐私保护。遵医嘱确定敷药部位,敷药面积应大于阿是穴。涂抹厚薄均匀,保持一定湿度,腹带固定时松紧适宜,操作完毕后,记录中药外敷部位的皮肤情况及患者的感受,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现象,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本研究中62例患者在外敷期间局部皮肤情况良好,无瘙痒、发红、皮疹、水泡等不良反应发生,且无全身性不良反应发生。

3.3 中药外敷方剂的成份 协定方消胀散是根据肿瘤患者的特殊体质研制而成[4]。方中用的石见穿临床治癌,应用较多,味苦、辛,具有活血化瘀、解毒散结的功效,可配伍白芷、生大黄、玄明粉应用于多种癌症,发挥其散寒止痛,除湿通窍,泻热通便,软坚散结的功效。再辅以铁树叶清热、凉血、散瘀,冰片清热止痛、防腐生肌。蜂蜜调和有利药粉赋型,同时减少皮肤刺激,加入醋及加温能促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增强药物吸收和功效。中药外敷通过皮肤、经络吸收透入及刺激直接作用于体表患处,药力直达病所,通腑利水、软坚散结疗效显著[5]。

本研究结果表明,消胀散外敷结合中医临症施护,能有效的缓解恶性肿瘤伴浆膜下积液患者腹胀、腹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进一步提高了临床治疗质量,同时患者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其操作简单、无副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医外治法简、便、廉、验的功效,易于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马 燕.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对护理工作的影响[J].现代养生,2016(6):183-184.

[2]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6):929-946.

[3] 袁小红,杨 姮,杨永健.皮硝外敷在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2):85-86.

[4] 钟赣生.中药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00.

[5] 鲍婷婷,徐德静,邢桂红.中药外敷神阙穴治疗肿瘤放疗期间自汗盗汗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11(1):147-148.

(本文编辑 刘学英)

225200 扬州市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中医院护理部

高颖: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2016-10-17)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4.060

猜你喜欢
浆膜尿量腹水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肉鸡腹水咋防治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辅助治疗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47例疗效观察
泽芪汤联合腹水超滤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