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节目如何爆发“洪荒之力”

2017-04-12 05:50秦倩倩
数字传媒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洪荒之力第一课电视节目

秦倩倩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厦门监测台 福建省 厦门市 361009

优秀节目如何爆发“洪荒之力”

秦倩倩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厦门监测台 福建省 厦门市 361009

中国的电视节目,由于缺乏原创动力,节目呈现同质化现象,这在综艺节目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但在节目同质化的情况下,仍有部分节目,以其针对性的受众群体、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节目方式,占据了收视榜的前列。本文以这些优秀节目为例,分析其赢得受众的原因。

电视节目 综艺节目 宣传导向

一、综艺节目的现状

打开电视机,受众看到的电视节目都如出一辙,选秀、真人秀、明星的生活八卦都成了各电视台追捧的对象。“明星”似乎已经成为综艺节目重点关注的内容。大众不禁开始质疑:中国的优秀节目何时才能爆发“洪荒之力”?

从2005年的《超级女声》开始,到近些年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等,这些综艺节目引起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引发了各卫视的纷纷效仿,克隆风、抄袭风随之不断。例如,2009年也称为“相亲年”,《非诚勿扰》播出后,全国同期大概有三十余档相亲节目纷纷跟风;2013年,《爸爸去哪儿》热播后,2014年先后有24档亲子类节目相继播出,但这些节目形式和内容大同小异,都缺乏原创,存在内容质量不足和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据统计,我国占高收视率的综艺节目中,90%均为借鉴和引进国外优秀节目的版权。一些综艺节目,为了赢得市场份额竞相模仿、抄袭收视率高的节目,致使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出现了节目单一、缺乏个性、缺少创新以及过度娱乐化、低俗化现象。这些在各地卫视上的五花八门的电视节目,不仅在稀释真情的价值和传达物欲的诱惑,还在不断挑战道德底线,伤害观众的情感以致损坏媒体的公信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便是再好的“精髓”也需要打造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优秀综艺节目。精品之所以“精”,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和制作精良。

“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随着广电总局“限娱令”的出台,各电视台开始积极调整、节目创新。近年来,央视就推出了一大批具有正确舆论导向、内容丰富和人民喜闻乐见的原创综艺节目,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这些优秀电视节目的脱颖而出,从不同年龄和不同角度关注了青少年的成长,鼓励青年励志向上、发扬家庭孝道、展现大爱无私等中华传统美德,充分发挥了广播电视正面宣传鼓舞人和激励人的作用。

二、优秀节目示例

(一)《开学第一课》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青少年的教育是国家的基石——《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是一档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公益节目,2008年开播。节目以家长会和班队会的形式,重点针对广大中小学生的特点而设计。通过生动的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传媒形式,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引导青少年从爱同学、爱父母等“小爱”,汇聚成家乡之爱、祖国之爱等“大爱”,不仅增强了节目教育的针对性,更成为孩子们一生受益匪浅的一堂课。

每年的9月1日,《开学第一课》都会针对当年最重要的事情来选定节目内容,每一个主题,都会通过具体事例,让家长和孩子感同身受。例如,2008年,首播以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为背景,以《知识守护生命》为主题,教会学生如何掌握避险自救的常识和技巧,真正“用知识守护生命”。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节目主题为《我爱你,中国》,让孩子们理解爱的本义、培养孩子们健康向上的人格,并带领孩子们一起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国”精神。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此背景下,2016年《开学第一课》主题为“先辈的旗帜”,围绕“长征精神”以讲述红军故事为内容,增强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就像一颗颗小树苗,需要我们悉心地浇灌、培养,更需要正确引导。《开学第一课》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还积极响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让孩子们不忘初心,向未来前行。

(二)《开讲啦》

“事虽微,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励志向上《开讲啦》。

《开讲啦》是一档专为青年大学生打造的思想和价值观交流平台,中国首档青少年电视公开课。节目从青年人的心理需求出发,邀请各行业的名人为嘉宾,有科学家、企业家、老师和作家等,分享自己的故事经历和生活感悟,和青年人共同讨论人生和社会现象,交流思想观点。节目主题励志,满足了青年的心理需求,获得了良好的收视率。

邓亚萍在节目中曾说过:我们要有归零的决心,不要抱着我曾经在非常好的学校学习过的想法,我就已经不得了了。但是,任何时候你要肯放下,肯归零。要想到,我要从零开始,要保持勇往直前和拼搏向上的精神。在拼搏的过程当中,一定会遇到困难。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要有忍耐力!你的忍耐力有多强,你的成就就有多高。你的承受力有多大,你的成功就会有多大!

青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尤其是刚从大学校园毕业的青年人。首先要面对从学校走向职场这个环境的转变,同时还要面对来自社会不同的声音,困惑、迷茫、不知所措是最生动的写照。这个时期的学生叛逆、反感说教,对家人的劝告置若罔闻,但却乐于接受来自旁人,来自偶像的信息和教导,尤其是一些成功的名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对青年人有一定的权威和说服力,不仅能让青年人发现和感受自己身边的榜样力量,还可以从故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结合自身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从而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我爱妈妈》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传承中华孝道《我爱妈妈》。

在做节目之前,栏目组在北、上、广等流动人口聚集的城市,随机选取了上百位年青人进行抽样调查,向他们提出一些有关妈妈问题。例如,你知道妈妈最近一次生病是什么时候?你知道妈妈一年给自己买几件新衣服吗?调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这样的问题能回答出来的人数只有10%左右。更不可思议的是,你知道妈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吗?这个问题答出来的人不超过5个。大部分的被采访者只能尴尬的无言以对。2014年的一个外来流动人口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已达4149万,如果每个人代表一户家庭,那么四大城市就有约4149万户留守家庭,约有8198万名不能与子女相聚的父母。这组数据单单只代表了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全国还有更多城市未参与其中。

总导演张恭豪说,“《我爱妈妈》既是对母子情感的原生态展示,又高于原生态,能引领观众反观自身的生活,反思自己的家庭伦理”。

“百德孝为本,百善孝为先”,中华孝道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们一出生开始,妈妈就像影子一样时时刻刻的陪伴着我们,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日常的大事小情,我们所习惯的是妈妈的关心照顾,叮咛唠叨,却忘记了妈妈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陪伴。亲情很多时候不是被所谓的“忙碌”、“生存”所冲淡的,而是被趋于麻木的心灵和缺乏关怀的耐心而变淡的。当我们一天天的长大,而妈妈已经是两鬓斑白,作为子女的我们却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聚少离多,忽略了去主动关心妈妈的感受,少了相互的沟通和交流,剩下的只有妈妈对我们无私的爱。作为一档以母亲为主角的情感互动节目,节目用最直接、最朴素的方式来传递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情感,通过真实记录母子之间真实的生活故事,再次唤起了每一个子女对亲人之间的情感缺失,引起全社会的情感共鸣。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指出,“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应该是反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我爱妈妈》很好的践行了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优秀的电视节目,应当“为时而著”,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并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在社会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提升人们的道德意识,筑高社会道德底线,是主流媒体应尽的职责。弘扬主旋律,社会思想就有了主心骨;传播正能量,社会发展就有动力源。中国的电视媒体应该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开发有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电视节目。在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社会责任、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等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践行和谐社会,提倡传统道德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责任编辑:王学敏

编 辑:乌日山

G222

A

2096-0751(2017)04-0013-03

秦倩倩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厦门监测台 工程师

猜你喜欢
洪荒之力第一课电视节目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早上第一课
家教第一课:有话好好说
科学第一课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