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研究

2017-04-13 11:45何淑娟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网络化红色党员

何淑娟

(丽水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网络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研究

何淑娟

(丽水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红色文化资源得到了新发展。基于此,本文以红色文化的概述及其功能为主要出发点,阐述网络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必要性,分析网络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着重探讨网络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探索方案。

网络环境;红色文化;大学生党员教育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为高校思政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与良好的社会环境。红色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研究红色文化的内涵、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探讨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既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又可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一个双赢的文化育人的过程。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党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强化党性,通过自我的全面发展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服务。网络作为新媒体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人们的生活学习、日常工作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影响角色,因其自身容量大、速度快、时效强的鲜明特点,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青睐。借助网络化背景的发展形势,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之中,可以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促使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和正确化的方向发展,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壮大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红色文化的概述及其功能

(一)红色文化的含义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由此可见,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类型上来说,红色文化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物质红色文化资源和精神红色文化资源。物质红色文化具体指的是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延安故居等;另一方面,精神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停留在意识形态这一层面之中,如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1]。

(二)红色文化的功能

红色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引导角色,其中红色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政治引导功能。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人物,因此红色文化的政治引导的具体内涵也随之改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红色文化的具体内涵是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社会理念等,通过这些理念的深入引导实现自我的政治价值;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色文化主要表现为鼓足干劲,为社会主义建设出谋划策与贡献力量;而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红色文化主要是指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凭借其自身的政治引导功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发展。

第二,文化传承功能。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融合时代内容、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所传承的文化体系。纵观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而言,红色文化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这三个阶段,对此,红色文化始终坚持并迎合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不断融合创新,以此来彰显红色文化的传承功能,丰富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内容。

第三,道德示范功能。红色文化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根基,其中囊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服务认知理念、社会主义道德、共同理想等多个组成部分,其中无不彰显伦理道德引导与示范内涵,为人民的行为习惯做出了积极的示范作用。红色文化中的道德示范资源,有利于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为人民群众各项关系的科学处理提供了道德原则。

二、网络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必要性

(一)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客观要求

网络化背景下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之中,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客观要求。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攻坚阶段,“十三五”发展的各项事业正在如火如荼的展与建设。对此,高校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为大学生党员教育体系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是成效,实现大学生潜在心理和外在行为的融会贯通,以便更好的为社会公共道德建设所服务,不断为其提供高素质的党员服务人才[2]。注重对大学生党员红色文化教育,能够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发展风气,并由此探索出一条符合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全新路径,提高社会道德规范标准建设水平与质量。

(二)贯彻我党发展方针的必由之路

网络化背景下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之中,是贯彻社会发展方针的必由之路。根据中国数据网的官方资料显示,截止到2016年6月,我国互联网的覆盖率高达80%,青少年占我国网民总人数的60%到65%。同时,根据各高校的调查资料显示,93.21%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以互联网为主,在校生拥有电脑的比例高达80%[3]。由此可见,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红色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融合体,对此,在网络化背景之下,高校要注重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积极迎合当前时代发展潮流,实现大学生党员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

(三)坚定社会价值理念的重要举措

网络化背景下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之中,是坚定社会价值理念的重要举措。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形势之下,要注重对大学生党员的科学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从而实现党员精神的顺利传承。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指导,能够不断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继承。在此种形势之下,大学生党员要不断承担自身的建设责任,明确自我的历史使命,树立终身奋斗的服务理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同时,网络化背景下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之中,能够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意识觉悟,实现党员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这对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网络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一)理念落后,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的定位不准

网络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存在理念落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的定位不准这一层面之中。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大学生党员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10%的大学生党员不知道红色文化,23%到29%的大学生党员对红色文化的认识程度不深,由此可见,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的形势严峻[4]。一方面,大学生党员教育内容及形式缺乏创新,以教师控制和讲解为主,党员缺乏理解的自主性,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方式缺乏创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多数高校仅注重自身的硬件建设,而对以红色文化资源为内容的软实力建设有所忽视,导致大学生党员教育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二)缺少传承,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文化建设的融合程度不足

网络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缺乏传承,与高校文化建设的融合程度不足,无法为高校大学生党员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教育环境,进一步影响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就当前高校大学身党员教育的总体情况而言,主要以课堂教学、党课教育及课后参考方式为主,而各部门之间缺乏良好地沟通联动,长效教育机制建设进程缓慢。长此以往,大学生党员极易出现消极懈怠的负面心理,进而影响大学生党员服务建设的行为。此外,校园文化与红色文化相脱节,缺乏一定的“红色”色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导性不深,进一步制约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载体单一,红色文化与党员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契合不高

网络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之中存在载体单一的问题,就当前的发展现状而言,红色文化与大学生党员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契合度不高。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教育形势之下,高校加强对自身教学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但是在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硬件建设方面却有所不足,投资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网络红色文化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党员教育还停留在传统教育这一层面之中,虽然某些高校已经建立了红色教育网站,但是内容缺乏创新,实效性较差,大学生党员红色文化教育效果不尽人意[5]。

(四)服务不佳,红色文化与大学生党员教育融合的实践性不强

网络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之中存在服务效果不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红色文化与大学生党员教育融合的实践性不强。就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总体形势和现实情况来说,红色文化的传播进程缓慢,部分优秀的红色文化在传播和教育过程中难以取得其预期的效果,进一步影响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实践效果,红色文化理论教育和实践探索无法从根本上处于均衡发展的协调局面。此外,部分高校忽视大学生党员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的培养,这对大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四、网络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探索方案

(一)更新理念,精准定位红色文化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的价值

要更新理念,精准定位红色文化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的价值,将此作为网络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以此来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员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养的党员人才。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能够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促使其构建科学正面的价值观念,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责任认同感,以此来实现大学生党员自我能力和自我素养的全面发展。对此,要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不断丰富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涵,同时,要着重突出红色文化教育的“红色”内涵,推动大学生党员教育方案朝着科学化、红色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二)注重传承,形成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主的高校文化建设品牌

要注重传承,形成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主的高校文化建设品牌,以此来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党员教育环境和氛围,充分发挥其正确的导向与促进作用,以便不断提高网络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红色文化教育的水平与质量。红色文化要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逐步朝着品牌化和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在满足广大大学生党员精神需要的同时,能够以其独特的发展方式成功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其中,进一步托大大学生党员的成长范围,促使大学生党员与红色文化教育产生强烈的内心共鸣,充分调动大学生党员红色文化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推动红色文化走进课堂、走进社区、走进社会等,营造积极向上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此外,在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对大学生党员教育活动进行科学有序的引导,并促使其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6]。高校还应对校园傩文化建设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重视大学生党员红色文化教育的硬件建设和软件投入,保证红色校园文化的顺利开展,促使校园文化与红色文化形成良好张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党性教育作用。

(三)创新载体,构建以红色文化资源为内容的网络教育平台

要创新载体,构建以红色文化资源为内容的网络教育平台,为网络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提供多元的发展途径。对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抓住当前网络化发展这一时代机遇,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创建红色文化教育板块,加深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并由此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第一,在高校校园门户网站上要将红色文化教育摆在突出位置,设置抓们的链接专栏,实现大学生党员与社会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实时互动;第二,要加强对红色文化教育网站的科学管理,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在促使大学生党员各抒己见的同时,引导其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由此构建科学的社会价值观念;第三,红色文化资源网络教育平台的内容要详尽具体,辅助以相应的影像、图片、PPT、文档等,结合高校教育理念,并且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辅助性作用,提高大学生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来实现大学生党员红色教育网站效果的最大化。

(四)增强服务,强化红色文化与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实践融合程度

要增强服务,强化红色文化与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实践融合程度,在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意识的同时,引导其用行动表明自我的党员觉悟,并由此来实现大学生党员思想意识和行动习惯的双向互动式发展,更好的提高网络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服务时间型党员人才。要注重红色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的传播与熏染,促使大学生党员感受红色文化熏陶教育逇同时,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自我的全面发展更好的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当前大学生党员的总体实践情况而言,由于其正处于发展成长阶段,其阅历尚浅,对此,高校要不断加强大学生党员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引导其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如红色文化精神演讲、体验红色生活、红色文化下乡等,在活动之中更为真切的感受到红色文化对自身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实现由思想认知到理性发展的科学转变,以便更好的将自我服务行为贯彻和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综上所述,网络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之中,是国家兴旺发达、社会稳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对此,高校要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角色,从理念更新、文化传承、载体创新、服务活动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大学生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引导育人功能,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1]汪立夏.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以江西省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5,(07):54-57.

[2]聂勇.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皖西红色文化为例[J].学理论,2015,(16):249-251.

[3]杨同鹤,黄倩,李洋森.运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研究——以广西桂林市为研究个例[J].传承,2016,(06):46-47.

[4]谭备战.论高校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意义与途径[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3,(01).

[5]于瑾.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探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6]韩泽春,张永强.充分利用三晋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01):105-107.

责任编校:徐向阳

审稿专家:陈云玲

G641

A

1009-8534(2016)02-0005-02

丽水学院2016年党建研究课题:网络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编号:DJ201601)

何淑娟,丽水学院助教,硕士。

猜你喜欢
网络化红色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红色是什么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