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朱丹溪儒医文化思想

2017-04-13 11:49邰东梅郭力铭
关键词:丹溪朱丹溪理学

邰东梅,郭力铭,孙 迪

(辽宁中医药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

试论朱丹溪儒医文化思想

邰东梅,郭力铭,孙 迪

(辽宁中医药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

朱丹溪是金元时期杰出的儒医大家,他身上所蕴藏的浓厚儒家思想是他悬壶济世、著书立说、构建养阴派的内在思想基础,在中国医学史上更是独领风骚数百年。朱丹溪的儒医思想的形成以及践履情况进行探讨,提出弘扬儒医思想文化的现实意义。

朱丹溪;儒医思想;金元时期

儒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历史上被尊为“显学”,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主流思想,一直潜移默化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处事立世。中医学是根植于本土的国粹,纵观其发展历程,其理源于儒学、兴于儒学,更由儒医发扬光大,“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则是医儒相通的最好例证,“上医医国”,以儒家风骨而行悬壶之济,儒家对医学的影响、渗透是多角度的、深层次的。作为一代名医的朱丹溪,身处儒学兴盛时期,家族世代习儒,广交之友大多出身儒生,先生所授也尽是儒学之理,儒家思想必然会融入朱丹溪的为人风范和处世方式,“鸿儒大医”一词更能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朱丹溪的悬壶之路。

“儒医”绝非一个职业代称,其内涵深远而积极,“精诚”“格物”,是一种人生境界和思想智慧的结晶。“儒”更不局限于诵读儒家经典,而是由儒学升华而成的一种民族大智慧;“医”学绝非普通的“活人之术”,而是经天济世,“儒”“医”相辅相承,启于格物致知、阐幽抉微,行于博极医源,悬壶济世,实现由“修身”到“活人”的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也完成了从追求个体平衡到整体和谐的飞跃。现从朱丹溪的成长环境、学习经历、品行及学术医理等几处细节着手,探讨分析一代大医朱丹溪的儒医思想文化。

一、朱丹溪儒医思想文化的形成

1.成长过程中的儒学熏陶

朱丹溪生于书香旺族,世代习儒,宋濂说:“朱聘君家世习儒,至聘君始以医鸣。”堂曾祖朱杓、朱锷深究理学兼通医学,祖父朱环曾中乡试;母家妻族亦是诗书名门,其弟子戴、赵两姓为诗礼世家,更身处婺学地理中心,与婺学鼎盛时期的大家交往频繁,所以浓郁的儒学氛围深深地感染熏陶着幼年丹溪翁。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更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主体,成为历代的正统思想,作为儒学经典的四书五经被奉为文人的必读书籍,家庭的影响与儒学教育的经历逐步确立了朱丹溪正统的儒学思想。早年习儒,其长大后乃至业医时的朋友,也多为儒生,对他影响亦深。与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相交甚笃;“少通经史百家、医卜释老之学”的戴良,亦与丹溪颇多交往;胡翰从吴师道受经,从吴莱学古诗词,又登许谦之门,与丹溪是同学兼姻亲;葛乾孙世医出身,丹溪与乾孙齐名,医术相埒,二人交好,互相推崇,虚怀若谷[2];此外,包括叶仪、郑太和、楼友贤、项昕、杜本等或出身儒家或世代习医,丹溪的众多弟子亦都出世家大族。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对朱丹溪的早年胸怀、仗义行侠,乃至后期习医、医理体系创立的影响可见一斑,儒家思想文化已经成为朱丹溪行医、处世的精神支柱。

2.师从许谦,深研理学

儒学大环境对朱丹溪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真正接触儒学,当是从师事许谦开始,并深得朱熹四传之学。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飞跃与突破,它是对早期儒学的继承和发扬,倡导“格物穷理”思潮,具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宋元理学的进步性更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大幅进步,直接促成了宋元时期思想争鸣和科学技术领先。许谦,学者称为白云山人,天资高嶷,五岁就学,庄重如成人,宋亡家毁,年幼即孤,而力学不辍,借书昼夜苦读,虽疾恙不废。许谦是程朱理学的传承者和光大者,为教凡四十年,“程子之道得朱子而复明,朱子之大至许公而益尊”,许谦虽属朱熹的嫡传弟子,深得朱学真传,却亦颇创新见解。他将婺学兼采众家,不私一说的特点发扬光大,儒学思想更具包容性、开放性和实用性,遵从客观唯心主义的天理观,提倡务实致用,全无拘泥固守。与何基、王柏、金履祥被尊为“北山四先生”,其学术地位显赫,至清代已经达到附祭于孔庙威望。师事许谦,确是丹溪人生中至为关键的转折点。《宋元学案》引宋濂说,认为“其学以躬行为本,以一心同天地之大,以耳目为礼乐之原,积养之久,内外一致”。 许谦对丹溪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广的,经过儒家思想的长期浸润,丹溪在道德规范、处世方式、思维定式、理论体系等均表现为明显的儒医文化特征。

朱丹溪依据理学“阳常盈,阴常亏”和《内经》“阳道实,阴道虚”的学说,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阳有余阴不足”观点,既说明了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状况,又有其病理学意义。援儒入医,以理为宗,相互交融,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医临床诊疗新途径,成就养阴派的一代开山宗师。朱丹溪儒医文化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学、理学与医学三位一体的结晶,汲取三者之精华逐渐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既益于个人怡情养生,也利于精湛医术,更适于倡导社会责任感和贡献精神。

二、朱丹溪践行儒医思想

从对朱丹溪的成长环境、交好的师友及求学经历的剖析,我们不难发现,儒家思想在丹溪的为人处世乃至思想道德方面都必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必定会一力践行儒家思想。《黄帝内经》是融合了儒家精髓思想的医学典籍,更是朱丹溪的启蒙医书,为日后形成儒医文化思想积累下深厚理论基础。

1.笃行仁义

宋濂在《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中写道:“先生壮龄时,以母夫人病脾,颇习医,后益研磨之”,“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先生独疑之,初,君之未从太无也,手抄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昼夜是习焉。”丹溪习医,自有科举一再失利的原因,同时许谦也劝其学医“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弗能起之,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于是丹溪将昔日用于举子业的书悉尽焚烧,将全部精力致力于学医。丹溪不仅精医术,明医理,更重医德。恪守儒志,笃行仁义,是丹溪业医历程真实写照。宋濂在《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中记载:“四方以疾迎候者无虚日,先生无不即往,虽雨雪载途亦不为止。仆夫告痡,先生谕之曰:疾者度刻如岁,而欲自逸耳?簍人求药无不与,不求其偿;其困厄无告者,不待其招,注药往起之,虽百里之远勿惮也。”丹溪身体力行儒家仁爱之道。“仁”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强调孝悌“为仁之本”。作为“活人之术”的医学,本身就带有儒家博爱济世的特征,被称为“仁术”。医儒同道,从丹溪因母疾始接触医书至其为释恩师疾苦而习医,皆是以诊病施药践履儒家仁义思想。

2.以儒论医

丹溪深得理学精髓,将临症诊疗视为“吾儒格物致知之一事”,并将其学术专著以《格致余论》命名。秉承“先儒谓物物具太极”的思想,“触类而长,引而伸之”“思求事事物物自然之理”。丹溪从唯物主义层面解释“格物穷理”思想,因此,丹溪也就更注重从实践,从具体的“物”中去寻求规律,去体味“知”和“道”,具有更严谨的理论态度,研究起点也就更高一些[2]。丹溪把理学思想融入医学体系,依据理学关于道心人心、天理人欲的思想,提出“节欲”的养生主张,进而使“去欲主静”“养心收心”等理论获得了新的积极内涵,创造性地将这些哲学思想用来作为抑制相火妄动、保护阴精的预防措施和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中医学术理论向更深层次发展。

从丹溪的养生观中我们更能够窥探出其医儒合一思想之一隅。丹溪引用《太极图说》“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朱熹“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来说明无欲而静,心不迁于外物,不为情感所累,则五志之火动则“中节”,才能维持正常生理。阳有余阴不足论作为丹溪的养生专论,围绕一个“心”字,突出一个“静”字,深受宋代理学思想的影响。这点与儒家“和”的思想不谋而合,即人的喜怒哀乐等情志活动均要有一定的节度,或者说人的心态要平和,这样才能达到身心健康[3]。

朱熹哲学具有大胆怀疑的理性主义精神,提倡深思独创的思想自由的学术勇气[4]。《局方发挥》是丹溪辨疑发挥哲学思想的一大成就。自母病之时便开始研习《局方》,日夜不辍,而在多年的临床应用和观察的基础上,丹溪发现了时局使用《局方》的弊端,他批评《局方》,更批评当时的医学界只习惯按方治病,不求医理,不辨而治的习气。戴良将丹溪对《局方》由刻苦钻研到怀疑醒悟的过程做了明确记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局方发挥》作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的重要标志,并言《局方》“盛行于宋元之间,至震亨《局方发挥》出而医学始一变也”。这大大促进了医学界的百家争鸣,使医学理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细究其原因,不能不归功于丹溪这种得自理学师传的治学方法。

三、朱丹溪儒医文化思想之启示

综上所述,朱丹溪的潜心医术、医德品行、医学理论、创新精神、理性态度都处处闪耀着儒家思想的光辉,从其“相火论”理论体系的创立,到临症诊疗的医学实践,从“养阴”理论体系到其辩求真理的严谨学风,无不渗透了儒家文化特征,这实为难能可贵。“云山苍苍,高风不磨,世远弥声,仰止者多”。朱丹溪的贡献绝不仅限于神奇的疗效和独特的理论体系,更为深远的是自成一类的儒医文化体系,对于中医学甚至是整个医学界都是具有正能量的引导意义。研究中医学理论和社会伦理的深度融合,对解除日趋复杂的疑难杂症,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矛盾,引导医生注重自身职业操守、提升精湛医术、强调人文关怀,稳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1.“医乃仁术”

儒家强调“克已复礼为仁”,要求人们消除自私心理,追求纯粹、利人的“仁”的境界。“仁”既是道德底线,更是最终理想境界,儒医朱丹溪以“仁”立身、立世、立说。朱丹溪内化仁爱,注重实践,格物致知,学以致用。“仁”即是“爱人”,以“孝悌”为“仁爱之本”;继而以忠恕之道将这种爱心推及全社会,仁爱之心贯穿于济世之路,融合于理、法、方、药之中,践行于精湛的活人之术。儒医视医学为防病治病、拯黎民于灾厄的仁术,而绝不只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纯粹的知识体系。众医家习医动机是朴素而鲜明的“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从经典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到医学日内瓦宣言、南丁格尔誓言,再到我国现代医学生的入学誓词,无不体现着关爱、救助,将仁爱之心播洒到普天下,惠及众人,使家庭和睦,各安其所,倡导积极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传统,进而保证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

2.医德至上

儒医重精神讲修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认为道德是人的一种高层次的需求。其宗旨就是推行仁义。并将“仁爱”“廉洁谆良”“仁恕博爱”视为医家根本品质。医德为医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医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朱丹溪的医德体现在很多方面,对于师长潜心求教,精益求精,求师罗知悌的过程远胜于程门立雪;对于同道的切磋学习,精诚合作,与葛乾孙共同治愈患者的痨症;对于后辈,不耻下问,博极医源,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对于患者,有求必应,施医赠药,践行视患者“皆如至亲”、推行“及物之仁”的高尚医德。精于医术,诚信医德,是历代医生的理想楷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在不断提高,对于医德的衡量标准也在日益完善,医德的关注度也逐步提升,那些品格端方、心怀仁爱、勇于奉献、爱岗敬业、虚怀若谷、乐于助人、精益求精的医生更受社会的认可和赞许,只有医德与医术并举、身体力行仁义之道的医生才称得起“白衣天使”的美誉,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美好。

简而言之,朱丹溪的儒医文化思想既是一种克已复礼、修齐养性的生活哲学,又是一门知天率性、天人合一的生命科学,博大精深、丰富有序,对于传统医学的影响是深远而广大的。心怀仁爱,博施仁术,仁德养生,是世代医家永恒的追求境界,历久弥新。

以人为本,笃行仁爱,寿世济人,淡泊名利,朱丹溪的儒医文化思想是一种大智慧。朱丹溪虽为当世名医,活人无数,颇受景仰,但个人生活上却极尽俭朴,衣“仅取蔽体”,食“藜羹粗饭”, 以典型的“清修苦节”的儒学智者形象,被尊为“医中之圣”。朱丹溪的儒医文化思想既是生命之理,更包含着自然与社会之理,对于医学和儒学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更因其深厚的儒学造诣,而被列入《宋元学案》。

[1]刘时觉,等.丹溪学研究[M].中国古籍出版社,2004.

[2]胡素敏.丹溪学派及学术思想评述[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14(1):5-6.

[3]殷振瑾,等.“和”文化在中医“治未病”理论中的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28(4):400-401.

[4]徐 刚.试论朱熹哲学对元明清中医学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5(1):4-7.

(责任编辑 伯 灵 校对 伊人凤)

Confucian Medical Thoughts of Zhu Dan-xi

TAI Dong-mei,GUO Li-ming,SUN Di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Liaoni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110847,China)

Zhu Dan-xi is one of the distinguished Confucian physicians of Jin and Yuan periods.His Confucian thought is the basis of his practice of medicine for saving people,writing books and establishing the school of Nourishing yin.Zhu′s achievements took the lead in Chinese Medical History for hundreds of years.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Zhu′s Confucian medical theory,and present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Confucian medical culture.

Zhu Dan-xi;Confucian medical thoughts;Jin and Yuan dynasty

2016-11-10

邰东梅(1971-),女,沈阳人,副教授,硕士。

10.13888/j.cnki.jsie(ss).2017.01.013

B244.99

A

1672-9617(2017)01-0066-04

猜你喜欢
丹溪朱丹溪理学
基于“丹溪学派”学术传承的中医住院医师规培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朱丹溪拜师
文理学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八三感怀
浅谈丹溪学派传承悠久之因*
朱丹溪治病惩恶两不误
孝顺成就一代名医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古代名医朱丹溪的治病故事